过刊目录

  • 全选
    |
    航空医学专栏
  • 航空医学专栏
    齐林嵩, 姚璐, 王雪峰, 杨庆红, 吴腾云, 赵晨, 王建昌, 邹志康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比较不同视力学生的视觉对比度阈值,探讨影响边缘视力学生视觉对比度阈值的屈光类型。方法 随机抽取2019级空军招飞定选学生352名(704只眼),均为男性,年龄17~19岁。按视力分为4组,分别为≥1.0组、0.9组、0.8组及<0.8组。4组学生均应用美多丽散瞳进行检影验光法检测屈光度数,应用双目视力仪Binop tometer 4检测学生的视觉对比度阈值。结果 不合并散光的学生中,视力≥1.0组对比度阈值明显低于其他3组(P<0.05);合并散光的学生中,视力≥1.0组对比度识别阈值明显低于0.8组及<0.8组(P<0.05);非散光学生对比度阈值与等效球镜、视力具有中等强度的负相关(r=–0.5130,P<0.01;r=–0.5330,P<0.01);合并散光的学生对比度阈值均与等效球镜、视力同样具有中等强度的负相关(r=–0.4304,P<0.01;r=–0.4837,P<0.01);视力0.8组的非散光学生中,等效球镜≥0 D的学生对比度阈值显著低于等效球镜≤–0.5 D的非散光学生(P<0.05)。结论 等效球镜、高对比度视力与视觉对比度阈值呈负相关;负性屈光或伴有散光的边缘视力(0.8)学生应为招飞医学选拔中视觉功能的重点筛查人群。
  • 航空医学专栏
    沈江洁, 吴卉慧, 石桦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运动系统疾病谱构成情况,为做好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和预警。方法 统计2009年9月—2019年1月入院疗养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的疗案资料,分析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运动系统疾病谱构成及演变。结果 ①腰椎间盘突出、颈椎病、腰椎峡部裂、半月板损伤、腰椎骨质增生位居疾病谱前5位,颈腰椎及间盘疾病占总疾病数的79.53%;②近10年来颈腰椎及间盘疾病检出数无明显变化,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居2个年度段的前2位;③颈椎病随飞行时间增加检出数上升,腰椎及间盘疾病在飞行员中偏年轻化;④外伤导致的运动系统疾病,运动损伤占90.48%,并且30岁以下的飞行员占多数(52.63%)。结论 加强对飞行员颈腰椎疾病的有效干预;科学训练,避免运动损伤。
  • 航空医学专栏
    薛静, 初冬, 厉晓杰, 刘泽民, 郑超, 陈宇飞, 杜俊杰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空军飞行员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损伤其致伤因素与膝关节损伤之间的关系及影响ACL重建术后功能康复的因素。方法 对接受关节镜下ACL重建手术的飞行员共39例,分析受伤后到手术的时间、体质量指数、吸烟等与合并半月板损伤、关节软骨损伤的关系。进行2~7年的随访,按照国际膝部委员会主观评估表(IKDC)和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表进行功能评估。分析术前损伤因素和术中发现的伴随损伤及手术方式对术后功能的影响。结果 ACL断裂的飞行员中打篮球损伤占比最高(66.7%);飞行机种中,歼击机和直升机飞行员占比最高(41%和30.8%)。术后32例获得平均(49.12±18.29)个月(23.43~86.57个月)的随访。末次随访时平均IKDC评分为(92.53±5.16)分;Lysholm评分为(98.28±2.87)分。伤后>12个月手术合并关节软骨损伤明显大幅增加(P<0.01);吸烟影响软骨损伤(P<0.05)。患者体质量指数、吸烟与否、受伤时年龄、手术时年龄、伤后手术时间、术前合并损伤、不同手术方式与术后IKDC评分和Lysholm评分无相关性(P>0.05)。排除术前已有的骨关节炎和其他疾病情况及飞行员个人原因(5例),ACL重建术后全部达到了恢复飞行。结论 对于飞行员ACL损伤,在预防上,应改善目前飞行员体能训练方式单一、训练场地差及器械不足的现状,并加强防伤指导;在治疗上,通过早诊断、早治疗,可以获得良好的手术效果并在术后6个月左右重返蓝天。
  • 航空医学专栏
    刘承利, 蒲猛, 王成, 戴竞耀, 张辉, 赵刚, 孔亚林, 何晓军, 肖梅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1例军事飞行人员胆囊结石继发胆总管结石诊治过程及经验教训,结合文献复习为该病在飞行人员中的诊治及航空医学鉴定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患者病史中临床表现、检验检查、诊治思路及结果、鉴定结论,并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对飞行人员胆囊结石继发胆总管结石的诊治及航空医学鉴定提出建议。结果 该患者因胆囊结石诱发急性胆囊炎、胆绞痛,病情反复发作,继发胆总管结石、胆管炎。因拒绝切除胆囊,行腹腔镜下保胆取石、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术后3年因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复发,再次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术中发现胆囊三角粘连严重合并胆管狭窄,遂中转开腹行胆囊切除术、胆总管探查取石术、胆总管整形术、T管引流术,术后带T管6个月,经T管造影及胆道镜检查无胆管狭窄及结石残留,乳头肌功能正常,拔除T管,随访1年无不适,经本人申请及航空病检查鉴定结论:飞行合格。结论 飞行人员罹患胆囊结石诱发急性胆囊炎或继发胆总管结石者应行胆囊切除、同时行胆总管探查取石,手术方式首选腹腔镜下完成,尽量避免开腹手术以减小创伤,造成不必要的停飞。
  • 航空医学专栏
    刘淑萍, 赵国政, 李利, 孙斌, 陈晓, 肖年军, 谷君辉, 邹志康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招飞医学选拔过程中肾下垂的诊断方法及检查流程,为提高肾下垂诊断准确率和优化肾下垂检查流程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19年参加空军飞行学员医学选拔定选的3 290名学员肾脏触诊和超声检查结果,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内科触诊肾下垂阳性102例,检出率为3.1%,均为右肾。内科触诊肾下垂阳性者进一步行超声检查,超声检查判断肾下垂阳性36例,阴性66例。2种检查方法判断肾下垂程度一致性一般,加权Kappa系数为0.2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肾脏位置越低,肾下极移动度越大(P<0.05)。结论 超声检查判断肾下垂程度的准确性高于内科触诊。
  • 航空医学专栏
    王玉, 魏丛然, 王海健, 宋盛春, 宋旭东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揿针联合常规前庭功能训练对提高飞行员前庭功能稳定性的效果,为提高飞行人员前庭稳定性探索更有效的方法。方法 选取65名新飞行学员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2人)和观察组(33人)。对照组采用常规前庭功能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揿针干预。观察训练过程中2组飞行员Graybiel评分变化趋势,比较2组训练前后Graybiel评分及前庭功能合格率和优良率。结果 2组前庭功能为等级D、E、F级学员连续45 d内接受5次训练,Graybiel评分均有不断下降的趋势,而观察组下降趋势更为明显;2组前庭功能为D、E、F级的学员训练前Graybie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训练后2组评分均较训练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观察组Graybiel评分值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2组合格率均可达到100%,且观察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揿针联合前庭功能训练对提高飞行学员前庭稳定性作用显著,但是目前相关研究开展较少,需进一步在作用机制、安全性等方面深入研究。
  • 航空医学专栏
    吕麟亚, 孙旭, 吕壮, 杨忠良, 孙雪峰, 马新英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揿针治疗飞行员腰痛的疗效及对患者满意度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12月—2019年2月分别于空军特色医学中心中医科针灸门诊、空军某3个单位就诊的腰痛飞行员113例。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揿针组(n=39),药物组(n=36)及联合组(n=38)。3组患者分别给予新揿针敷贴、奇正消痛贴敷贴及二者联合治疗的方式共计治疗2个疗程,5 d为1个疗程,中间间隔2 d。对比3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个疗程(T1)、治疗结束(T2)及治疗后1个月(T3)时疗效、McGill疼痛评分量表及中文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量表(ODI)之间的差异。并统计比较治疗期间患者不良反应,治疗满意度及依从性相关指标。结果 揿针组和联合组T2、T3时刻总有效率高于T1时刻(P<0.05)。T1时刻联合组和药物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揿针组(P<0.05)。T2及T3时刻揿针组及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药物组(P<0.05)。T1时刻联合组和药物组McGill疼痛评分及ODI评分显著低于揿针组(P<0.05)。T2及T3时刻揿针组及联合组治疗McGill疼痛评分及ODI评分显著低于药物组(P<0.05)揿针组患者不良反应总人次显著低于药物组合联合组,Morisky评分及满意度显著高于联合组和药物组(P<0.05)。结论 揿针对于飞行员腰痛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远期疗效及疗效维持作用显著优于膏药敷贴,可以作为一种优势项目在基层部队中推广。
  • 航空医学专栏
    胡新宇, 宋佳驿, 郭业彬, 张国龙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基于疗养因子的手针结合模式对飞行员腰椎软组织训练伤的疗效。方法 采用正骨手法、火针、结合疗养因子对68例飞行员腰椎软组织训练伤进行治疗。所有纳入研究对象统计治疗前后各时间点视觉模拟(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表达水平及红外热成像图改变情况。结果 治疗后各时间段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所降低、JOA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所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患侧的温度均高于健侧,但是治疗后患侧温度较治疗前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周,血清IL-6、TNF-α等炎症因子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所降低(P<0.05)。结论 基于疗养因子的手针结合模式治疗飞行员腰椎软组织训练伤疗效显著,可提高飞行员的飞行寿命。
  • 航空医学专栏
    崔丽, 徐先荣, 于东睿, 张向阳, 郑军, 刘红巾, 付兆君, 王星, 王建昌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比分析我军与美国空军临床航空医学鉴定的差异,探讨目前我军临床航空医学鉴定体系的发展方向。本文引用国内外公开及内部发表的期刊论文及科技报告共32篇,通过分析发现:从飞行人员分类看,我军与美军均依据飞行机种及任务不同对飞行人员进行分类,开展航空医学鉴定。从鉴定依据看,我军主要依据不同类别人员的体格检查标准,更新较慢,条款中含有个别评定项,临床实际应用中难以把握一致性;美国空军体格检查标准及特许指南在鉴定时形成互补,定期更新,体格标准结论仅有合格与不合格,对部分不合格者可参照特许指南申请特许飞行。从航空医学鉴定开展方式看,我军飞行人员健康管理分三级保障单位开展各种体检及因病住院医学鉴定;美国空军依据指令性文件AFI 48-123,规定各类人员适用的医学鉴定权利机构、医学检查实施和鉴定流程,医学鉴定结论有效性等。从航空医学信息化管理看,我空军目前缺乏各级航卫诊疗机构间可共享的飞行人员健康状况信息平台;美军建立航空医学特许管理示踪数据库系统已40余年,积累了修订体格标准、特许指南的循证医学依据,也为航卫保障财政支出提供指向。因此加快飞行人员体格标准的修订,制定我军特许医学鉴定指南,明确细化各级鉴定机构的权限,搭建共享医学信息平台,有利于我军临床航空医学鉴定的公正性、一致性和准确性。
  • 航空医学专栏
    张向阳, 张晓丽, 钟方虎, 张莉莉, 邓略, 李法林, 国佳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回顾国内外高危传染性疾病患者空运医疗后送所实施的专用装备、专业队伍、法规制度等进展,针对我国存在的问题及差距,提出开展空运高危传染性疾病患者的对策建议,包括加强高危传染性疾病患者空运医疗后送理论研究、开发不同种类的空运隔离装备、建立专业的空运隔离医疗队、制定相应的法规制度等。
  • 论著·普通医学
  • 论著·普通医学
    于心亚, 李玉茜, 王俊华, 田建伟, 孙津津, 黄丛春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进行冠状动脉正常人群和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血清蛋白质表达谱检测,寻找与不稳定性心绞痛相关的特异蛋白质,希望能为不稳定性心绞痛的防治提供新靶点。方法 以冠状动脉正常人群和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血清为研究对象,应用双向荧光差异凝胶电泳(2DE-DIGE)和质谱分析技术,对不稳定性心绞痛及冠状动脉正常人群各100例,行血清蛋白质组学研究,并选取2个具有代表性的差异蛋白应用ELISA进行验证。结果 经2DE-DIGE/MS分析,发现11种19个差异蛋白质点发生了改变,涉及到急性期反应、炎症反应、细胞骨架、脂/能量代谢蛋白。上调的蛋白有:急性期蛋白包括铜篮蛋白、血清淀粉样蛋白A2以及α-1抗胰蛋白酶;补体系统的C4和C6前体。下调的蛋白有:载脂蛋白A-Ⅰ、脂蛋白A-Ⅳ及其前体;转铁蛋白;转甲状腺素蛋白;细胞骨架的凝溶胶蛋白、凝溶胶蛋白-1亚基、Myosin-11。ELISA验证显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淀粉样蛋白A表达升高,凝溶胶蛋白降低。结论 急性期反应蛋白、补体系统及凝血相关蛋白的异常,载脂蛋白、细胞骨架蛋白的降低,能量代谢紊乱等一系列的病理生理改变参与不稳定性心绞痛的进展,凝溶胶蛋白、血清淀粉样蛋白A2等特异蛋白质点有可能成为不稳定性心绞痛防治的新靶点,但尚需进一步研究来证实。
  • 论著·普通医学
    马亚中, 吴清, 吉保民, 袁海龙, 赵皖京, 左洁杰, 杨阔, 王镜, 高茸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中药抗高原病方改善小鼠的抗缺氧效能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72只小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缺氧模型组、红景天组[红景天0.078 g/(kg·d)]、抗高原病方低剂量组[0.78 g/(kg·d)]、抗高原病方中剂量组[1.56 g/(kg·d)]、抗高原病方高剂量组[3.12 g/(kg·d)],每组12只。每天1次,连续给药15 d后,将小鼠单个置于装有约5 g钠石灰的125 ml广口瓶中,以橡皮塞密闭,密切观察小鼠死亡时间,计算存活时间增加率,评价抗高原病方的抗缺氧效能。同时检测小鼠心脏和脑组织中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乳酸(lactic acid,LD)、过氧化氢(H2O2)、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的活性变化。结果 与缺氧模型组比较,抗高原病方低、中、高剂量组在密闭缺氧条件下小鼠的存活时间分别增加了14.45%、21.62%、44.8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抗高原病方显著上调小鼠心脏组织中GSH、MDA、SOD、CAT的表达,同时上调脑组织中MDA、H2O2、SOD的表达,但其上调作用随着剂量的增加而减弱。结论 抗高原病方能够显著提高小鼠的抗缺氧能力,作用机制可能通过增强体内抗氧化酶的活性,促进自由基的清除,降低机体氧化应激,改善能量代谢有关。
  • 论著·普通医学
    郭伟, 赵颀, 龚成, 赵平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芬兰DAVID脊柱生物力学评估系统评价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椎关节活动度变化。方法 纳入140例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住院的患者,其中男72例,女68例,平均年龄(40.65±11.67)岁,所有患者在接受以手法为主的保守疗法治疗前后,进行临床评估[Oswestry腰椎功能障碍评分量表(ODI)]和力学评估腰椎关节活动度(前屈、后伸、旋转、侧屈)和运动功能协调性。结果 治疗后患者ODI评分、屈伸侧屈旋转活动度和腰椎关节屈伸和旋转活动协调性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前后的ODI差值与治疗前后腰部关节后伸、左 侧屈、右侧屈活动度差值均呈负相关。结论 DAVID系统可以作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保守治疗疗效提供客观量化的评价指标,对客观评价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保守治疗前后腰椎关节活动度和运动协调性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论著·普通医学
    陈宇飞, 张红星, 李京元, 李松林, 张金康, 薛静, 厉晓杰, 彭页, 杜俊杰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新鲜Ⅱ型齿状突骨折的治疗方法选择。方法 随访2006年1月—2012年12月空军特色医学中心收治的新鲜Ⅱ型齿状突骨折42例,其中ⅡA型8例,ⅡB型23例,ⅡC型11例。采用前路齿状突螺钉内固定患者25例(A组)和后路寰枢椎融合内固定术患者17例(B组),以颈部VAS疼痛评分、并发症、融合率、患者满意度及是否愿意再行相同的治疗评价指标,观察及评价疗效。结果 术后各组颈部VAS疼痛评分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降低。A组术后12周时骨性融合率96%,1例未融合者随访至3.5年最终达到骨性融合。B组术后12周时骨性融合率100%。A组发生2例螺钉松动(8%)。B组内固定术后轴性症状4例(23.5%),供骨区疼痛3例(17.6%)。88%的A组患者及52.9%的B组患者对疗效十分满意。100%的A组患者及76.5%的B组患者愿意再行同样的手术进行治疗。结论 针对Ⅱ型齿状突骨折,应当熟悉各类手术的适应证、禁忌证及优缺点,结合自身的专长,选择最适合的手术方案,以达到最佳的疗效。
  • 论著·普通医学
    段雅萍, 蔺莉, 侯朝晖, 董磊, 全首祯, 郑吉春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母血、脐血中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与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在亚临床绒毛膜羊膜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空军特色医学中心2017年3月—2018年1月足月择期剖宫产分娩病理诊断为亚临床绒毛膜羊膜炎的孕产妇22例(亚临床绒毛膜羊膜炎组),足月择期剖宫产病理正常的孕产妇48例(对照组),对比2组血清、脐血中IL-6、PCT水平。结果 亚临床绒毛膜羊膜炎组母血、脐血中IL-6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亚临床绒毛膜羊膜炎组母血、脐血中PCT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母血、脐血中IL-6诊断亚临床绒毛膜羊膜炎效果较好,联合检测效果最佳。结论 足月亚临床绒毛膜羊膜炎可能是非感染性的炎症过程,亚临床绒毛膜羊膜炎者临产前血清IL-6 及新生儿脐血IL-6水平偏高,考虑可能与母体的免疫状态有关。对可疑宫内感染的孕产妇进行IL-6联合PCT的检测,可能有助于及时诊断早期宫内感染,对可疑宫内感染的新生儿出生后及时进行脐血IL-6的检测,可能有助于早期发现新生儿感染。
  • 论著·普通医学
    庞晓文, 张萍, 刘雯, 刘芳, 林凯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尿酸相关代谢和免疫调控因子在银屑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 利用日本HITACHI-71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和美国Luminex 200液相芯片检测系统,检测70例银屑病患者血清中尿酸(uric acid,UA)、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脂联素(Adiponectin)水平,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与正常人比较,银屑病患者血清中UA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NF-α水平明显升高,而Adiponectin水平则明显下降,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经Spearman相关分析,银屑病患者血清中UA与TNF-α呈正相关(P<0.05),与Adiponectin呈负相关(P<0.05)。而银屑病皮损面积与严重度积分PASI与外周血清中UA、TNFα、Adiponectin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 银屑病患者血清UA升高可能通过促炎因子TNF-α在银屑病免疫炎症的发生和持续放大中起到关键作用,并通过抗炎因子Adiponectin的缺失使银屑病免疫炎症和代谢紊乱进一步加重。
  • 论著·普通医学
    姜冬梅, 徐晓英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看图对话工具对改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认知水平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8月—2018年8月海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10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54例。对照组行常规干预,观察组行基于看图对话工具干预。比较2组干预前后认识水平、血糖指标和自护能力变化。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对妊娠期糖尿病相关知识认知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干预后饮食控制、规律运动、血糖监测、足部护理、注射胰岛素、高低血糖处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看图对话工具应用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护理中可有效提高其认知水平,降低血糖,增强自护能力,值得推广。
  • 论著·普通医学
    李占华, 李孛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苯磺酸氨氯地平片联合缬沙坦氢氯噻嗪片治疗中青年2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方法 选择北京中医药大学房山医院收治的2018年6月—2019年6月的中青年2级高血压患者128例,随机均分为对照A组42例(接受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对照B组43例(接受缬沙坦氢氯噻嗪片治疗)和观察C组43例(接受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缬沙坦氢氯噻嗪片治疗),3组均连续治疗2个月。测量比较3组治疗前后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和心率(heart rate,HR),以及治疗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3组患者治疗后SBP、DBP、HR均下降(P<0.05)。且与对照A、B组比较,C组SBP、BBP降低较明显(P<0.05);3组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C组高于A、B组(P<0.05)。3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苯磺酸氨氯地平片联合缬沙坦氢氯噻嗪片治疗能显著改善中青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状况,优于单药使用,安全性佳,值得临床推广。
  • 论著·普通医学
    韩杰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揿针疗法联合常规方法治疗中青年肝火上炎型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9月—2018年11月于石家庄市中医院收治的住院患者8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卡托普利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揿针疗法治疗,观察各组有效率、治疗第7、14天血压变化、中医证候积分、临床指标、安全性指标、生活质量得分。结果 观察组临床降压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第7、14 d血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肝火上炎型高血压各项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总胆固醇、三酰甘油、空腹血糖均降低,观察组降低更为明显(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P<0.05);2组患者治疗后均未发生不良反应;2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均提高,观察组提高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揿针疗法联合常规方法治疗中青年肝火上炎型高血压降压效果显著,能显著改善临床相关症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 论著·普通医学
    曹慧茹, 郭继红, 沈玉静, 赵红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了解空军特色医学中心处方点评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随机抽取2017年8月—2018年4月门急诊纸质处方和电子处方27 436张,从不规范、用药不适宜和超常等方面进行点评分析。结果 处方平均用药品种数为2.59种,药品通用名使用率达100%,处方平均金额为230.70元,抗菌药物使用率4.77%,注射剂使用率为1.69%,国家基本药物使用率为13.56%。不合理处方1 417张,其中不规范处方768张,用药不适宜处方645张,超常处方4张。结论 在采取干预措施和实施本院《规范处方点评及加强合理用药管理的十条刚性措施》之后,以上指标除国家基本药物使用率上升外,其余指标皆有所下降,我院用药基本合理,但仍存在一定的不合理现象,应加以重视,综合管理。
  • 新冠肺炎专栏
  • 新冠肺炎专栏
    韩立存, 张莹, 翟颖超, 赵城, 董菁, 张蕾, 马方方, 孙荣丽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简称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评价护理应急管理方案在医院保洁人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制定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医院保洁人员的护理应急管理方案,包括:制定医院保洁人员的三级管理制度、强化保洁人员培训、改进保洁流程、保洁人员自我防护措施,采用线上为主、线下为辅培训方式,同时确立培训主体和考核质量标准,并对培训效果进行追踪。结果 医院保洁人员手卫生和脱戴口罩的依从性明显提高,环境物品表面的生物监测合格率明显提高。结论 新冠肺炎疫情属于公共卫生事件,在疫情期间对医院后勤保洁人员的规范化培训能够一定程度上减少疾病的传播。
  • 新冠肺炎专栏
    黄峰, 杨喆, 虎崇康, 林燕, 张磊, 杨洋, 吴俊青, 殷代文, 单得志, 尚磊, 江逊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调查儿科医务人员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简称新冠肺炎)疫情的认知、态度和行为,筛选出相关影响因素,并了解相关培训开展情况,为大规模疫情爆发期开展针对性培训和干预提供数据支撑。方法 应用自编调查问卷通过网络平台对儿科医务人员开展问卷调查,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调查对象采取了口罩佩戴(99.6%)、居家消毒(87.3%)、勤洗手(99.2%)、不外出(87.3%)等个人防护措施,95.8%的人能按要求报告自身健康状况,98.2%的人主动向周围人开展健康宣教。疫情出现前,33.3%的医院很少组织应对大规模疫情爆发的相关培训,调查对象最能接受的传染病知识及技能获取途径为网络及新媒体(56.2%)。调查对象认知得分与工作岗位、年龄、医院性质和从事专业有关,护士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认知差于医生(OR=2.2)、50岁以上年龄段调查对象认知差于其他年龄段(OR=1.4)、专科医院调查对象认知差于综合医院(OR=1.3)、儿童重症专业调查对象认知差于其他专业(OR=1.6);调查对象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态度与年龄、居住地有关,40~49岁年龄段好于30岁以下年龄段(OR=0.8)、乡村差于城市(OR=2.0)。结论 儿科医务人员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具有较高的认知水平、积极主动的态度和良好的行为,但在新冠肺炎相关知识的掌握上尚需进一步精确,建议医疗机构结合医院和科室特点开展针对性培训,进一步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 新冠肺炎专栏
    赵艾, 张娜, 徐敏宁, 唐晓雅, 卫攀, 赵笑非, 金鑫, 刘阿妮, 张阳阳, 张静, 蒋玮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互联网+”多部门合作的病区管理模式应用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简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实施效果。方法 2020年1月18日—25日特殊单元(门急诊及儿科门急诊、传染科)病区管理及普通单元病区管理为对照组,单元检查采用疫情期间专项检查安排表手动填写报送,检查10次。2月10日—25日特殊单元病区管理及普通单元病区管理为观察组,所有病区管理通过健康码扫描进行绿码、红码、黄码3个颜色动态分类管理后,单元检查采用“互联网+”疫情期间专项检查安排表网络填报传输,检查10次。结果 观察组普通单元及特殊单元检查表格上报平均用时均明显少于对照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护理检查人员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通过“互联网+”多部门合作模式的病区管理,提升了疫情防控的管理效率,节省了人力、物力及时间,且便利了护理人员的相互交流,提高了护理质量,提高了护理工作者人员的满意度,可在临床管理实践中进行广泛应用。
  • 新冠肺炎专栏
    刘蕊, 刘艳, 傅卫红, 冯晶, 赵晓宇, 高鹏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武汉某医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简称新冠肺炎)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及相关影响因素,评价心理护理效果及对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纳入2020年2月3日—3月30日在该院感染三科二病区住院的150例新冠肺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前者采用传统护理模式,后者在此基础上增加了心理干预。2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心理状态、不良预后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护理后观察组心理状态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预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增加心理护理干预后,新冠肺炎患者的护理效果、满意度明显提升,焦虑抑郁情绪明显下降。
  • 新冠肺炎专栏
    董慧, 司法治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一线抗疫人员心理状态及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 选取北京朝阳中西医结合急诊抢救中心2020年1—3月通过心理评估为焦虑抑郁的一线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简称新冠肺炎)的医护人员61例,对处于焦虑抑郁医护人员进行心理干预,观察干预前后医护人员心理情况。结果 干预后较干预前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降低(P<0.05),结论 对一线抗疫人员不良心理状态及心理健康人员实施心理干预,能有效减少医护人员抑郁、焦虑的发生,帮助其重获生活与工作信心,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病例报道
  • 病例报道
    王萍, 孟利民, 马芳芳, 樊红霞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病例报道
    杜光, 沈丽晖, 汤黎黎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病例报道
    张洋, 李雅楠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