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 41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24-12-25
  
  • 全选
    |
    论著·航空医学
  • 论著·航空医学
    熊端琴, 戈含笑, 林榕, 田燕, 范丽霞, 杜健, 胡译文, 贾宏博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飞行空间定向视觉注意能力评价方法和评价分数常模,为飞行员空间定向过程中的视觉注意能力评价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168名歼击机飞行员,其中32名采用静态注意量表、桌面动态模拟飞行试验系统和错觉模拟训练系统进行测试,分析测试数据后确定评价任务和评价指标。35名参加评价系统的信度和效度测试,101名参加评价系统的飞行员常模分数测试。采集195人次飞行员测试数据,建立飞行员空间定向视觉注意能力评价分数常模。结果 通过试验,将模拟飞行主任务和告警信息反应次任务的双重任务作为评价范式,其中飞行主任务含5项(或阶段)模拟飞行作战任务,次任务含警告和注意两级告警信息的反应任务;确定13项评价指标;评价系统的重测信度和效标关联效度均具有统计学意义(r=0.993、0.753,P均<0.001)。基于195人次测试数据建立评价分数常模和飞行员空间定向视觉注意能力评价方法。结论 本研究建立针对飞行员空间定向视觉注意能力的评价任务与评价指标,开发的评价系统经过信度和效度检验,证明其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和有效性。所建立的评价方法可用于飞行员空间定向视觉注意能力的选拔、评估与训练,为飞行员的选拔和培养工作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 论著·航空医学
    桂煜, 陈鹏, 孔欢欢, 孙丽娟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调查空军官兵视疲劳症状流行特征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为维护空军官兵的视觉健康提供技术支撑。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于2023年10月—2024年1月对全国官兵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包括普查版视疲劳量表和其他因素。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视疲劳相关影响因素,Spearman相关分析视疲劳量表和眼表疾病指数量表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共收集有效问卷1 104份,有效率90.71%,剔除女性问卷,共纳入研对象1 065名,其中飞行员356名,其他人员709名。飞行员视疲劳检出率32.87%,其他人员20.87%,飞行员视疲劳检出率高于其他人员(χ2=18.231,P<0.001);不同机种飞行员视疲劳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260,P=0.006),其他人员间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75,P=0.278)。飞行员视疲劳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OR=1.092,95%CI:1.043~1.146)、睡眠质量差(OR=2.152,95%CI:1.059~4.492)、工作性质以电子屏幕为主(OR=2.321,95%CI:1.078~5.167)、近距离用眼(电子产品)时间>4 h(OR=2.840,95%CI:1.111~7.594)、眼表疾病指数量表评分高(OR=1.304,95%CI:1.233~1.392);其他人员视疲劳的危险因素包括单位驻地为中部地区(OR=2.175,95%CI:1.007~4.591)、屈光不正人群(OR=2.670,95%CI:1.579~4.531)、睡眠质量差(OR=2.327,95%CI:1.373~3.977)、近距离用眼(非电子产品)时间>4 h(OR=2.679,95%CI:1.204~5.829)、眼表疾病指数量表评分高(OR=1.153,95%CI:1.124~1.186)。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视疲劳量表和眼表疾病指数量表评分存在正相关(飞行员:r=0.768,P<0.001;其他人员:r=0.725,P<0.001)。结论 空军官兵视疲劳检出率较高,应予以重视,并将相关人员纳入视疲劳风险管理工作中,建立健全视疲劳防控方案,保障空军官兵视觉健康。

  • 论著·航空医学
    戚菲, 韩颖, 王冬, 项瑛, 林志烽, 李政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制定心理韧性自主训练方案,以增强飞行人员心理韧性,提高抗应激能力和睡眠质量,并验证此训练方法的有效性。方法 对2021年3月—2023年1月在联勤保障部队大连康复疗养中疗养的234名飞行人员,随机分层抽样分为训练组和对照组,各117例,在常规疗养基础上,训练组采用心理韧性自主训练方案开展训练,对照组不参训,并应用心理韧性量表评估心理韧性变化,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和多导睡眠检测评定睡眠质量的主观评价和客观量化情况,探索该训练对睡眠影响的主客观评定效果。结果 与训练前比较,训练组训练后坚韧性因子(t=2.534,P=0.025)、信念因子(t=2.379,P=0.032)和心理韧性总分(t=2.490,P=0.028)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训练组训练后主观睡眠质量(Z=3.918,P<0.001)、睡眠时间(Z=2.201,P=0.027)、入睡时间(Z=2.178,P=0.037)、睡眠效率(Z=2.378,P=0.018)、睡眠障碍(Z=3.228,P=0.001)、日间功能障碍(Z=4.908,P<0.001)和PSQI总分(Z=3.790,P<0.001)有所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在常规疗养后主观睡眠质量(Z=2.804,P=0.020)、睡眠时间(Z=2.200,P=0.028)、入睡时间(Z=2.073,P=0.048)和PSQI总分(Z=2.992,P=0.016)有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多导睡眠监测数据结果显示,与训练前比较,训练组睡眠进程中总睡眠时间(t=6.973,P=0.015)、睡眠潜伏期(t=5.166,P=0.032)、快速眼动潜伏期(t=5.490,P=0.028)及睡眠效率(t=5.021,P=0.04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非快速眼球运动N1期睡眠时间减少(t=5.247,P=0.036),N2期(t=6.268,P=0.023)和N3期(t=5.232,P=0.038)增加。对照组在常规疗养基础上,睡眠主客观指标有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理韧性训练方案能够提高飞行人员的心理韧性水平,并且可明显改善睡眠质量。

  • 论著·航空医学
    崔晓崧, 殷毅, 初冬, 厉晓杰, 郑超, 陈宇飞, 杜俊杰, 王雪建, 薛静, 齐辉明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战斗机飞行员在不同角速度下双侧膝关节屈伸肌力变化特点,为预防战斗机飞行员膝关节损伤、减少非战斗性减员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对339名战斗机飞行员分别在60、180°/s和300°/s 3个不同角速度条件下进行相应等速肌力测试,并分析双侧膝关节屈曲和伸展的峰值力矩、峰值力矩与体质量的比值、做功疲劳、屈肌与伸肌峰力矩标准化值的比值(hamstring/quadriceps,H/Q)等指标。结果 双侧膝关节屈伸最大肌力在不同角速度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角速度=6 568.537、1 048.388,P均<0.001);双膝关节屈肌做功疲劳在不同角速度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角速度=0.456、0.285,P<0.001、=0.593),且双侧膝关节屈肌、伸肌的做功疲劳在优势侧和非优势侧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双侧=399.862、415.773,P均<0.001);双膝关节屈伸H/Q值在各角速度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角速度=6 216.789,P<0.001),且在优势侧和非优势侧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双侧=13 813.530,P<0.001)。结论 战斗机飞行员双侧膝关节伸肌肌力高于运动人群平均水平,而屈肌肌力普遍低于运动人群平均水平。应着重加强战斗机飞行员腘绳肌肌力和股四头肌耐力的训练,提升膝关节屈伸肌力平衡,从而提升膝关节稳定性,降低膝关节训练伤的发生。

  • 论著·普通医学
  • 论著·普通医学
    郭伟, 贾海燕, 刘作旭, 金银珍, 吴羽童, 段玲霞, 赵平, 吴燕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以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为基础治疗,观察舒筋止痛凝胶贴膏联合石墨烯热敷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4年5—7月收治的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60例。2组均以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为基础治疗,对照组予寒痛乐熨剂常规热敷治疗,治疗组予舒筋止痛凝胶贴膏联合石墨烯热敷治疗,2次/d,观察治疗10 d后的疗效。采用手持测温红外热像仪检测治疗前、后的腰部皮肤温度;应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 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定治疗前、后的疼痛和腰椎功能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2组红外热像图温度差值均降低(t=6.616、7.227,P均<0.001),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F组别=4.159,P=0.044);治疗后,2组VAS评分降低(t=8.182、10.056,P均<0.001),治疗组低于对照组(F组别=11.430,P组别<0.001),治疗组VAS评分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4.357,P=0.037);治疗后,2组ODI评分降低(t=7.317、9.368、P均<0.001),治疗组低于对照组(F组别=12.152,P组别<0.001),治疗组ODI评分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χ2=12.570,P<0.001)。结论 采用舒筋止痛凝胶贴膏联合石墨烯热敷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更有效地缓解疼痛、改善腰椎功能,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 论著·普通医学
    王岩, 张鹏, 王思惠, 姜德春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对常用中成药说明书贮藏项标示问题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进一步规范中药储藏条件以确保药品质量和用药安全。方法 统计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药品目录中的291种中成药药品说明书中贮藏项内容,并评价观察结果。结果 291种中成药分为31类,其中扶正剂有49种(16.84%),位列第1,清热剂42种(14.43%),祛瘀剂37种(12.71%);其说明书中贮藏项未对温度做出要求的是215种(73.88%),占比最大,不超过20 ℃或阴凉处有67种(23.02%)。不超过25 ℃或30 ℃以下涉及药品比较少;说明书中贮藏条件为密封的有259种(89.00%),占比最大,其中占比最高的是胶囊剂,为33.59%,其次是颗粒剂和丸剂,占比均为16.22%;药品说明书中大部分未对光照提出要求,有279种(95.88%);贮藏项中对湿度有要求的有68种(23.37%),223种(76.63%)未对湿度做出要求。结论 应确保药品的正确贮藏条件,规范药品说明书贮藏项术语的表达,如温湿度的具体范围,有利于药品保存的实际操作。

  • 论著·普通医学
    李珊, 刘洁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抗黑色素瘤细胞分化相关基因5(melanoma differentiation-associated gene 5,MDA5)阳性皮肌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和死亡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17年8月—2022年8月于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就诊并住院的皮肌炎患者6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包括34例MDA5阳性皮肌炎患者(阳性组)与33例MDA5阴性皮肌炎患者(对照组),分析其临床特点。根据患者临床结局再将阳性组分为病死组(8例)与生存组(26例),分析阳性组患者病死的危险因素。结果 67例皮肌炎患者中,阳性组34例,对照组33例,中位年龄为52.00(20.00,85.00)岁。与对照组比较,阳性组更易出现关节炎、特征性皮疹和间质性肺病(χ2=6.594、12.653、4.422,P=0.010、<0.001、0.035);WBC、淋巴细胞水平、TC和LDL-C(t=3.353、2.970、2.625、4.029,P=0.001、0.004、0.011、<0.001)减低;而ALT、AST、γ-谷氨酰转移酶、红细胞沉降率、IL-6升高占比和C3降低占比升高(t=2.202、2.772、4.304、5.235、8.232、4.536,P=0.028、0.006、<0.001、0.022、0.004、0.03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细胞<0.55×109/L(OR=31.403,95%CI:1.648~598.438)、IL-6>30 pg/ml(OR=35.313,95%CI:1.526~817.279)和铁蛋白>1 100 μg/L(OR=24.323,95%CI:1.309~452.038)是阳性组患者病死的危险因素。结论 MDA5阳性皮肌炎患者临床以关节炎和特征性皮疹多见,易合并肺间质病变,炎性指标高,病死率高。

  • 综述
  • 综述
    李浩, 顾国利, 郑子阳, 徐祖鑫, 于东睿, 邹志康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低危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主动监测是一种非侵入性的,在多学科团队的指导下,通过识别低风险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以密切监测肿瘤进展替代手术治疗的肿瘤管理策略。甲状腺癌在飞行人员所有恶性肿瘤中居首位。2010—2019年间,空军特色医学中心共20例飞行人员接受甲状腺癌手术治疗,术后8例飞行人员暂时或永久飞行不合格。笔者在结合我军军事飞行人员甲状腺癌诊疗和停飞现状,回顾过去30年全球低危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主动监测的经验,探讨主动监测策略在军事飞行人员中的应用前景,为军事飞行人员甲状腺的治疗提供新的视角。

  • 综述
    汤阳, 杨耀芳, 金蕾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眩晕是后循环卒中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以不稳状态、旋转现象为临床主要表现,后循环缺血的恶性眩晕可演变为脑梗死,从而危及生命。眩晕与心脑血管病常共存,其中高血压、冠心病和脑卒中等是最常见的共病,这些疾病可能导致患者眩晕;反之,眩晕患者又容易合并心脑血管病,眩晕和心脑血管病在很大程度上是相互重叠的,因此二者间的相互作用将导致恶性循环。近年来心脑血管病可引起眩晕症状的发生,受到人们广泛关注,但目前对眩晕与心脑血管病关系的研究相对较少。眩晕的发生与心脑血管病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二者常共存,有着共同的危险因素,且互为危险因素,相关机制复杂,笔者就心脑血管病眩晕症状的相关血管因素的进展进行综述,为其诊治和预防提供参考。

  • 综述
    张俊洁, 谢子轩, 郑志阳, 牧仁, 梁雨欣, 叶超群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前交叉韧带损伤是最常见的运动损伤之一,前交叉韧带重建是其主要的治疗方式。但在术后早期患者因关节肿胀、渗出、疼痛等因素影响,常出现不同程度的本体感觉减退、关节活动受限等情况,大部分患者在术后2年甚至更久的时间内都存在膝关节周围肌力下降、膝关节不稳等功能障碍,这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很大影响。运动控制训练是神经肌肉训练的方法之一,在促进下肢功能恢复中取得了很好的成效,能够增强膝关节的动态稳定性,提高机体整体的控制能力,预防前交叉韧带再损伤的发生。笔者从运动控制训练的临床作用、作用机制、临床方案和影响因素等方面对运动控制训练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 卫生勤务
  • 卫生勤务
    于超平, 孙涛, 于俊杰, 凌海泉, 李梅, 陈小凤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收集基层卫生机构就诊数据,构建空军部队官兵疾病谱,为针对性开展卫勤保障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4家基层卫生机构2020年12月1日—2021年11月30日就诊信息数据,建立抽样数据库,应用柏拉图对疾病谱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共纳入14 735条就诊数据,就诊官兵中位年龄为25(22,31)岁,男性占比96.71%,女性占比3.29%;按季节划分,春季、夏季、秋季、冬季的占比分别为29.66%、29.19%、24.87%和16.27%;疾病谱中各系统疾病占比前3名为呼吸系统疾病(38.93%)、皮肤疾病(11.39%)和消化系统疾病(10.60%);疾病谱单一病种病例数占比前3名的疾病分别是上呼吸道感染(27.98%)、闭合性损伤(5.73%)和关节肌肉痛(3.85%);柏拉图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主要疾病类型为呼吸系统疾病、皮肤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口腔疾病和各类创伤(77.69%),次要疾病类型为运动系统疾病(85.54%)。结论 在基层卫勤保障能力建设过程中应针对部队青壮年官兵群体疾病谱特点,将人力、物力优先配置在主要方向,不断提升基层官兵常见疾病诊治水平,使基层卫生机构卫勤保障功能更好地为战斗力服务。

  • 卫生勤务
    刘磊, 谷利群, 韩玉明, 李愿, 肖军, 关林, 李宁, 张向阳, 宁波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根据不同任务需求对士兵热耐力状况进行分级化管理。方法 2021年1月—2023年9月选取303名男性士兵进行热耐力检测,根据训练强度,按照新兵、后勤士兵、作战士兵和特战士兵热耐力状况差异分别对应为不及格、一般、良好和优秀的假设。热耐力检测方法:在室内温度40 ℃、相对湿度40%、跑步机2%坡度和5 km/h的条件下跑步2 h,记录跑前心率、直肠温度、跑中最快心率和最高直肠温度,计算生理应激指数(Physiological Stress Index,PSI)。结果 各组PSI分别为:新兵组(6.15±0.95)、后勤士兵(4.57±1.29)、作战士兵(3.19±0.93)和特战士兵(2.64±0.80),且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1.36,P<0.001)。结论 按照新兵、后勤士兵、作战士兵和特战士兵热耐力状况差异假设成立,使用PSI热耐力检测可以分级。

  • 卫生勤务
    吴春香, 林腾珠, 郁毅刚, 林宝丽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军人军事训练中四肢骨损伤后发生恐动症的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6日—12月14日第九○九医院收治的89例军事训练四肢骨损伤的军人患者临床资料。采用自制调查表、恐动症坦帕评分量表(Aampa Scale For Kinesiophobia,TSK)、焦虑抑郁量表(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HADS)、自我效能量表(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GSES)、社会支持量表(Social Support Rrating Scale,SSRS)和疼痛灾难化量表(Pain Catastrophizing Scale,PCS),调查军事训练四肢骨损伤的军人患者发生恐动症的现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89例四肢骨损伤军人患者恐动症发生率为43.82%(39/89),TSK得分为(38.49±3.85)分。四肢骨损伤患者TSK评分与HADS、PCS评分呈正相关(r=0.811、0.820,P均<0.001),与GSES、SSRS评分呈负相关(r=-0.929、-0.857,P均<0.001)。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婚姻状况(OR=11.740,95%CI:3.246~19.640)、担心再受伤(OR=17.202,95%CI:4.745~23.014)、焦虑抑郁(OR=30.661,95%CI:8.352~47.461)、自我效能感(OR=0.192,95%CI:0.105~0.483)、社会支持(OR=0.142,95%CI:0.095~0.502)和灾难化程度(OR=16.727,95%CI:2.574~29.072)是军事训练四肢骨损伤的军人患者发生恐动症的影响因素。结论 军事训练四肢骨损伤军人患者的恐动症发生率较高,婚姻状况、担心再受伤、焦虑抑郁、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和灾难化程度是其影响因素,对于这类特征的患者应予针对性护理,降低恐动症发生率。

  • 卫生勤务
    魏新丽, 龚敏, 党宽荣, 朱晓全, 杜红俊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军队人员门诊常见眼病的构成情况和流行病学特征,并对此提出针对性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西京医院2019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眼科门诊资料,对其眼科疾病检出情况进行疾病谱分析。结果 36 886人次军人患者中明确诊断34 528人次,其中男性占比82.86%,女性占比17.14%。排名前5位的眼科疾病分别为屈光不正(33.54%)、结膜病(24.58%)、干眼(16.20%)、眼睑病(6.40%)和视疲劳(5.80%)。屈光不正在不同年龄段中的占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²=961.330,P<0.001);结膜炎在不同季节的就诊比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²=211.269,P<0.001);干眼症在不同性别(χ²=27.512,P<0.001)、年龄段(χ²=825.874,P<0.001)和季节(χ²=58.370,P<0.001)的占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睑板腺功能障碍存在一定的季节特点,在不同季节的就诊人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²=31.841,P<0.001),其中冬季和春季就诊人数较多。结论 屈光不正、结膜病、干眼、眼睑病和视疲劳是军人门诊常见眼病。不同眼科疾病在不同性别和年龄人群所占比例不同,且存在季节差异。因此,应根据眼科疾病的分布特点制定针对性的预防保健措施。

  • 经验交流
  • 经验交流
    万群, 刘峰舟, 赵婧钰, 杨倩, 王小成, 郑建勇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探讨1例飞行员脑血管动静脉畸形的治疗及航空医学鉴定,提高对军事飞行员脑血管动静脉畸形的认识。方法 分析1例轰炸机飞行员脑血管动静脉畸形的诊疗过程,探讨此类疾病在航空医学诊疗和鉴定过程中的关注要点。结果 该名飞行员通过系列检查明确脑血管动静脉畸形诊断后,给予介入栓塞治疗,并经过1年以上的地面随访观察和系统评估,医学鉴定为飞行合格。结论 脑血管动静脉畸形有破裂出血和引发癫痫的风险,严重危害飞行员身体健康和飞行安全,介入栓塞治疗用于飞行员脑血管动静脉畸形效果确切,航空医学鉴定对飞行能力和飞行安全无明显不良影响者,可给予飞行合格结论。

  • 经验交流
    李庞敏, 王良宸, 肖黎, 王丹丹, 朱迪, 杨彩哲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回顾1例确诊为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伴甲状腺乳头状癌的飞行人员病例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提高该病诊疗水平并探讨其航空医学鉴定原则。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例患者的诊疗经过,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该患者经完善甲状旁腺激素、血钙、尿钙测定和甲状旁腺静态显像等化验检查诊断“无症状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无症状甲旁亢)”,同时结合甲状腺超声及甲状腺结节穿刺活检病理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予以甲状腺癌根治术和左甲状腺素钠片治疗,无症状甲旁亢暂无手术指征,予以动态随访相关症状并监测甲状旁腺相关指标变化。患者飞行信心不足,航空医学鉴定结论为飞行不合格。结论 甲旁亢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比较少见,常规术前甲状腺超声检查和甲状旁腺激素等实验室检测有助于明确术前诊断,指导手术策略;应当结合治疗效果及术后随访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航空医学鉴定。

  • 经验交流
    杨玥, 赵万全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三级公立医院门诊诊疗资源配置对患者满意度的影响,并提出优化资源分配的策略,以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方法 基于北京天坛医院2024年2月18日—4月29日的门诊和患者满意度数据,采用描述性分析、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等方法,考察出诊医师人数、门诊量、出诊医师高级职称占比和每诊位诊疗人次等因素与患者满意度的关系。结果 普通门诊和特需门诊的门诊服务在出诊医师人数、出诊医师高级职称占比、加号率、门诊量、每诊位诊疗人次(Z=9.828~16.105,P均<0.001)和患者满意度(Z=2.963,P=0.003)等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上午和下午的门诊服务在出诊医师人数、出诊医师高级职称占比、门诊量、每诊位诊疗人次(Z=3.950~10.494,P均<0.001)和患者满意度(Z=2.435,P=0.015)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不同科室位置的门诊服务在出诊医师人数、出诊医师高级职称占比、加号率、门诊量、每诊位诊疗人次和患者满意度等方面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H=16.392~484.798,P均<0.001)。上午时段,科室位置、出诊医师高级职称占比、每诊位诊疗人次与门诊患者满意度呈正相关(r=0.047、0.790、0.146,P=0.048、0.001、<0.001),下午时段,出诊医师人数、出诊医师高级职称占比与门诊患者满意度呈正相关,每诊位诊疗人次与门诊患者满意度呈负相关(r=0.048、0.048、-0.093,P=0.045、0.044、<0.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对上午门诊患者满意度有影响的因素有科室位置、出诊医师高级职称占比和每诊位诊疗人次(t=3.147、4.619、7.269,P=0.002、<0.001、<0.001);对下午门诊患者满意度有影响的因素有出诊医师高级职称占比和每诊位诊疗人次(t=2.300、4.084,P=0.022、<0.001)。结论 合理配置门诊资源,特别是提高医师的专业水平和诊疗效率,是提升患者满意度的关键。医院应实施差异化资源分配策略,加强信息化建设,优化诊疗流程,以满足不同时间段和科室的具体需求。

  • 护理园地
  • 护理园地
    胡英娜, 高杨, 田二云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前列腺癌根治术后患者实施阻力带辅助盆底肌训练对尿失禁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5月—2022年12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泌尿外科住院的明确诊断为前列腺癌患者96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2组,各48例。试验组在住院期间由泌尿外科专科护士培训使用阻力带辅助盆底肌训练;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由泌尿外科专科护士口头指导。分别建立对照组和试验组微信群,电话随访2组(尿管拔除后及拔除后第1、3、6个月)24 h尿垫使用情况,微信收集2组(尿管拔除后及拔除后第1、3、6个月)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简表(International Consultation On Incontinent Questionnaire Short Form,ICI-Q-SF)问卷调查和盆底肌训练依从性量表。分析比较2组24 h尿垫使用情况、ICI-Q-SF和盆底肌训练依从性量表结果情况。结果 2组一般资料和盆底肌训练依从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χ2=0.081~1.933,P=0.074~0.936)。对比2组尿垫使用量,尿管拔除后3个月,试验组尿控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013,P<0.001)。在ICI-Q-SF评分方面,尿管拔除后3、6个月,试验组尿控情况优于对照组(P均<0.001),在盆底肌训练依从性方面,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阻力带辅助的盆底肌训练方法以其便携性、低成本、高效性和安全性,在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尿失禁的康复中显示出较好疗效,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 护理园地
    仝慧敏, 张梅, 白玉, 吴玉燕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程序化镇痛镇静护理用于重度颅脑损伤气管插管患者护理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8月—2023年11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10例重度颅脑损伤气管插管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信封法将上述患者分为观察组(n=55,采用程序化镇痛镇静护理)和对照组(n=55,采用常规护理),比较2组非计划性拔管率、住院相关指标、镇痛镇静效果、颅脑损伤度、颅内压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相较于术后1 d,术后3 d 2组Ramsay评分和GCS评分均升高(P均<0.05);相较于术后3 d,术后7 d 2组Ramsay评分和GCS评分均升高(P<0.05)。相较于术后1 d,术后3 d 2组NRS评分和颅内压均降低(P<0.05);相较于术后3 d,术后7 d 2组患者NRS评分和颅内压均降低(P<0.05),观察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3.960,P=0.047)。结论 对于重度颅脑损伤气管插管患者而言,程序化镇痛镇静护理相较于常规护理更能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率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镇静镇痛效果和减轻颅脑损伤程度,更有利于减少给药剂量及促进恢复,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病例报道
  • 病例报道
    缪京莉, 张泠, 袁鹰, 方舟, 张海涛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 病例报道
    王立栋, 刘杨, 韩萍, 李栋, 白博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 病例报道
    王静涵, 李璐, 于梦囡, 陈凯凯, 严景民, 范校周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 病例报道
    骆维娜, 范兴满, 张婧, 缪京莉, 张海涛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