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排行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论著·航空医学
    戈含笑, 林榕, 廖扬, 杜健, 朱煜阳, 熊端琴
    空军航空医学. 2025, 42(1): 1-5.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7-1753.2025.01.001
    摘要 (2987) PDF全文 (97) HTML (2738)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飞行员视觉注意特征对模拟空空作战过程中作战绩效的影响,为飞行模拟作战训练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5名飞行员为研究对象,使其佩戴眼动仪在计算机上完成模拟空空作战任务,眼动仪记录飞行员的眼动数据,计算机记录任务完成时间和攻击结果等作战绩效指标数据。选取与视觉注意相关的眼动指标与任务完成时间进行相关性分析并构建相关回归模型,比较攻击成功和攻击失败飞行员的眼动指标差异。结果 11项眼动指标与锁定敌机用时呈正相关(r=0.399~0.657,P均<0.05);构建眼动指标与锁定敌机用时的线性回归方程,其中雷达画面区的注视次数、敌机数据区的首次完全注视进入时间、高度数据区的首次完全注视潜伏时间、任务指令区的完全注视平均时间共4个眼动指标可与锁定敌机用时建立线性回归模型(R2=0.712,F=12.375,P<0.001)。4项眼动指标与攻击发射用时呈负相关(r=-0.459、 -0.486、-0.480、-0.420,P均<0.05);构建眼动指标与攻击发射用时的线性回归方程,其中雷达画面区的注视总时间、雷达画面区的注视次数、雷达画面区的扫视次数、锁定画面区的扫视次数、速度数据区的扫视进入峰值速度、敌机数据区的扫视进入峰值速度6项眼动指标可与攻击敌机用时建立线性回归模型(R2=0.736,F=3.540,P=0.017)。与攻击失败飞行员相比,攻击成功飞行员的首次注视高度数据区的潜伏时间、首次完整注视高度数据区的潜伏时间、首次完整注视敌机数据区的潜伏时间、敌机数据区的首次离开扫视潜伏时间更短,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2.206~-2.059,P均<0.05)。结论 在模拟空战过程中飞行员表现出一些特有的视觉注意特征,其眼动指标可以为飞行模拟作战训练提供重要的数据参考。

  • 论著·航空医学
    范晓丽, 邓略, 赵安东, 葛华, 李晅, 吴峰
    空军航空医学. 2025, 42(2): 97-101.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7-1753.2025.02.001
    摘要 (2761) PDF全文 (107) HTML (2510)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利用脑电技术对24 h模拟飞行任务下受试者的疲劳变化情况和服用莫达非尼后的抗疲劳效果展开研究,为飞行疲劳评价和莫达非尼的军事应用价值提供理论和技术参考。方法 选拔6名符合飞行人员身体条件要求的男性受试者,试验采用被试内设计,每名受试者分别参与2次24 h的持续模拟飞行任务,任务过程中分别服用莫达非尼和安慰剂,服用莫达非尼作为试验组,服用安慰剂作为对照组。试验全程采集主观评价分值(主观嗜睡感和疲劳感量表分值)、临界闪光融合频率和脑电数据。将主观评价、临界闪光融合频率评价作为疲劳产生及程度水平的辅助界定手段,比较分析脑电各节律波、比例参数、小波熵随飞行时间的变化和组间区别情况。结果 在24 h的长时间持续模拟飞行任务中,受试者前额区的β波活动和小波熵值2个指标明显降低(F=1.981、0.643,P=0.030、0.016),即受试者警觉度降低,大脑活动受抑制程度加深,因而疲劳程度加深;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即服用莫达非尼未完全阻断疲劳的正向增加,这与主观、临界闪光融合频率评价结果基本保持一致。结论 前额区脑电β波、小波熵值可作为潜在的评价飞行人员作业疲劳以和莫达非尼对抗疲劳效果的客观有效的观察指标。

  • 论著·航空医学
    冯小力, 聂雯, 李影, 韩华宇, 司蕾, 曹莉芬
    空军航空医学. 2025, 42(1): 6-9.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7-1753.2025.01.002
    摘要 (2450) PDF全文 (83) HTML (2213)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调查军事飞行人员的睡眠质量和压力知觉以及应对方式对二者关系的调节效应。方法 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量表、压力知觉量表(The Perceived Stress Scale,PSS)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implified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SCSQ),对2022年8—11月武警武汉特勤疗养中心疗养的102名军事飞行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并对98份有效问卷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相关性分析和调节效应分析。结果 军事飞行人员PSQI 总分(7.95±3.03)分,睡眠障碍(睡眠质量指数≥8分)占39.80%(39/98);PSS总分(25.85±8.15)分,压力较大占34.69%(34/98),压力非常大占6.12%(6/98);睡眠质量指数与压力知觉、消极应对呈正相关(r/rs=0.909、0.901,P均<0.001),而积极应对与睡眠质量指数、压力知觉和消极应对均呈负相关(r/rs=-0.865、-0.911、-0.898,P均<0.001);积极应对方式在压力知觉和睡眠质量指数的关系中起调节效应(P<0.001),而消极应对方式则没有调节效应(P=0.676)。结论 军事飞行人员睡眠质量欠佳,压力越大睡眠质量越差,积极的应对方式能缓解压力对睡眠质量的消极影响。

  • 论著·航空医学
    梁家林, 王雷, 贺梅, 蒋佳慧, 冉海霞, 任庆杰, 何琳, 肖璐, 宋佳
    空军航空医学. 2025, 42(2): 102-105.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7-1753.2025.02.002
    摘要 (1718) PDF全文 (68) HTML (1559)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调查分析不同年龄、飞行时间、机种和岗位飞行人员甲状腺疾病患病特点和影响因素,为航卫保障提供数据支撑。方法 收集2022年1月—2024年7月在某中心疗养的8 057名军事飞行人员的体检鉴定资料,对其甲状腺疾病患病率进行统计,分析不同年龄、机种、岗位和飞行时间组患病率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飞行人员甲状腺疾病的影响因素。结果 飞行人员甲状腺疾病总患病率为46.54%(3 750/8 057),其中甲状腺结节患病率41.16%(3 316/8 057),桥本氏甲状腺炎4.22%(340/8 057),甲状腺癌1.96%(158/8 057),甲状腺功能异常0.84%(68/8 057)。甲状腺结节、桥本氏甲状腺炎、甲状腺癌和甲状腺功能异常及总甲状腺疾病患病率有随年龄(Z=190.500、6.433、63.164、15.979、308.026,P<0.001、=0.011、<0.001、<0.001、<0.001)和飞行时间(Z=109.791、9.864、60.778、16.943、209.829,P<0.001、=0.002、<0.001、<0.001、<0.001)增长而增加的趋势。预警机飞行人员甲状腺结节、桥本氏甲状腺炎、甲状腺癌和甲状腺功能异常及总甲状腺疾病患病率均高于其他机种飞行人员(P均<0.05),战勤人员甲状腺结节、桥本氏甲状腺炎、甲状腺癌和甲状腺功能异常及总甲状腺疾病患病率均高于飞行员(χ2=4.209、12.489、4.723、6.009、20.299,P=0.040、<0.001、0.030、0.014、<0.001)。年龄(OR=1.028,95%CI:1.019~1.037)、飞行时间(OR=1.114,95%CI:1.088~1.142)、机种(预警机)(OR=2.195,95%CI:1.337~3.606)、岗位(OR=1.669,95%CI:1.109~2.239)均为飞行人员患甲状腺疾病的影响因素。结论 飞行人员甲状腺疾病高发,年龄、飞行时间、机种和岗位均是患病的影响因素。飞行职业暴露可能导致甲状腺疾病高发,需引起高度关注。

  • 论著·航空医学
    丁丁, 赵晨, 唐燕, 周琪, 谢爱国
    空军航空医学. 2025, 42(2): 106-108.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7-1753.2025.02.003
    摘要 (1659) PDF全文 (40) HTML (1493)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对比2015—2020级青少年航空学校高中毕业生眼科淘汰疾病谱,为进一步指导空军青少年航空学校学生眼科疾病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5—2020级东北三省青少年航空学校高中毕业参加空军招飞医学选拔不合格学生173名,其中眼科淘汰113名,分析眼科淘汰学生疾病谱。结果 对比分析各届眼科淘汰率,各年度占比均超过50%。分析眼科淘汰各类疾病占比结果显示,各年度眼科淘汰疾病主要集中在眼底病变、屈光超标,占比分别为35.40%(40/113)、46.02%(52/113),且各年度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372、3.881,P=0.497、0.567)。眼底病变淘汰项目以周边部视网膜变性为主,各年度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7),屈光超标淘汰以近视超标为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23)。各年度球镜度数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968,P=0.006)。结论 青少年航空学校眼科淘汰项目主要以周边视网膜变性及屈光超标为主,其中屈光主要表现为近视超标。

  • 论著·航空医学
    熊端琴, 戈含笑, 林榕, 田燕, 范丽霞, 杜健, 胡译文, 贾宏博
    空军航空医学. 2024, 41(6): 481-486.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7-1753.2024.06.001

    目的 建立飞行空间定向视觉注意能力评价方法和评价分数常模,为飞行员空间定向过程中的视觉注意能力评价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168名歼击机飞行员,其中32名采用静态注意量表、桌面动态模拟飞行试验系统和错觉模拟训练系统进行测试,分析测试数据后确定评价任务和评价指标。35名参加评价系统的信度和效度测试,101名参加评价系统的飞行员常模分数测试。采集195人次飞行员测试数据,建立飞行员空间定向视觉注意能力评价分数常模。结果 通过试验,将模拟飞行主任务和告警信息反应次任务的双重任务作为评价范式,其中飞行主任务含5项(或阶段)模拟飞行作战任务,次任务含警告和注意两级告警信息的反应任务;确定13项评价指标;评价系统的重测信度和效标关联效度均具有统计学意义(r=0.993、0.753,P均<0.001)。基于195人次测试数据建立评价分数常模和飞行员空间定向视觉注意能力评价方法。结论 本研究建立针对飞行员空间定向视觉注意能力的评价任务与评价指标,开发的评价系统经过信度和效度检验,证明其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和有效性。所建立的评价方法可用于飞行员空间定向视觉注意能力的选拔、评估与训练,为飞行员的选拔和培养工作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 论著·航空医学
    桂煜, 陈鹏, 孔欢欢, 孙丽娟
    空军航空医学. 2024, 41(6): 487-491.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7-1753.2024.06.002

    目的 调查空军官兵视疲劳症状流行特征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为维护空军官兵的视觉健康提供技术支撑。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于2023年10月—2024年1月对全国官兵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包括普查版视疲劳量表和其他因素。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视疲劳相关影响因素,Spearman相关分析视疲劳量表和眼表疾病指数量表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共收集有效问卷1 104份,有效率90.71%,剔除女性问卷,共纳入研对象1 065名,其中飞行员356名,其他人员709名。飞行员视疲劳检出率32.87%,其他人员20.87%,飞行员视疲劳检出率高于其他人员(χ2=18.231,P<0.001);不同机种飞行员视疲劳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260,P=0.006),其他人员间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75,P=0.278)。飞行员视疲劳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OR=1.092,95%CI:1.043~1.146)、睡眠质量差(OR=2.152,95%CI:1.059~4.492)、工作性质以电子屏幕为主(OR=2.321,95%CI:1.078~5.167)、近距离用眼(电子产品)时间>4 h(OR=2.840,95%CI:1.111~7.594)、眼表疾病指数量表评分高(OR=1.304,95%CI:1.233~1.392);其他人员视疲劳的危险因素包括单位驻地为中部地区(OR=2.175,95%CI:1.007~4.591)、屈光不正人群(OR=2.670,95%CI:1.579~4.531)、睡眠质量差(OR=2.327,95%CI:1.373~3.977)、近距离用眼(非电子产品)时间>4 h(OR=2.679,95%CI:1.204~5.829)、眼表疾病指数量表评分高(OR=1.153,95%CI:1.124~1.186)。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视疲劳量表和眼表疾病指数量表评分存在正相关(飞行员:r=0.768,P<0.001;其他人员:r=0.725,P<0.001)。结论 空军官兵视疲劳检出率较高,应予以重视,并将相关人员纳入视疲劳风险管理工作中,建立健全视疲劳防控方案,保障空军官兵视觉健康。

  • 论著·航空医学
    戚菲, 韩颖, 王冬, 项瑛, 林志烽, 李政
    空军航空医学. 2024, 41(6): 492-496.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7-1753.2024.06.003

    目的 制定心理韧性自主训练方案,以增强飞行人员心理韧性,提高抗应激能力和睡眠质量,并验证此训练方法的有效性。方法 对2021年3月—2023年1月在联勤保障部队大连康复疗养中疗养的234名飞行人员,随机分层抽样分为训练组和对照组,各117例,在常规疗养基础上,训练组采用心理韧性自主训练方案开展训练,对照组不参训,并应用心理韧性量表评估心理韧性变化,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和多导睡眠检测评定睡眠质量的主观评价和客观量化情况,探索该训练对睡眠影响的主客观评定效果。结果 与训练前比较,训练组训练后坚韧性因子(t=2.534,P=0.025)、信念因子(t=2.379,P=0.032)和心理韧性总分(t=2.490,P=0.028)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训练组训练后主观睡眠质量(Z=3.918,P<0.001)、睡眠时间(Z=2.201,P=0.027)、入睡时间(Z=2.178,P=0.037)、睡眠效率(Z=2.378,P=0.018)、睡眠障碍(Z=3.228,P=0.001)、日间功能障碍(Z=4.908,P<0.001)和PSQI总分(Z=3.790,P<0.001)有所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在常规疗养后主观睡眠质量(Z=2.804,P=0.020)、睡眠时间(Z=2.200,P=0.028)、入睡时间(Z=2.073,P=0.048)和PSQI总分(Z=2.992,P=0.016)有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多导睡眠监测数据结果显示,与训练前比较,训练组睡眠进程中总睡眠时间(t=6.973,P=0.015)、睡眠潜伏期(t=5.166,P=0.032)、快速眼动潜伏期(t=5.490,P=0.028)及睡眠效率(t=5.021,P=0.04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非快速眼球运动N1期睡眠时间减少(t=5.247,P=0.036),N2期(t=6.268,P=0.023)和N3期(t=5.232,P=0.038)增加。对照组在常规疗养基础上,睡眠主客观指标有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理韧性训练方案能够提高飞行人员的心理韧性水平,并且可明显改善睡眠质量。

  • 论著·航空医学
    崔晓崧, 殷毅, 初冬, 厉晓杰, 郑超, 陈宇飞, 杜俊杰, 王雪建, 薛静, 齐辉明
    空军航空医学. 2024, 41(6): 497-501.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7-1753.2024.06.004

    目的 分析战斗机飞行员在不同角速度下双侧膝关节屈伸肌力变化特点,为预防战斗机飞行员膝关节损伤、减少非战斗性减员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对339名战斗机飞行员分别在60、180°/s和300°/s 3个不同角速度条件下进行相应等速肌力测试,并分析双侧膝关节屈曲和伸展的峰值力矩、峰值力矩与体质量的比值、做功疲劳、屈肌与伸肌峰力矩标准化值的比值(hamstring/quadriceps,H/Q)等指标。结果 双侧膝关节屈伸最大肌力在不同角速度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角速度=6 568.537、1 048.388,P均<0.001);双膝关节屈肌做功疲劳在不同角速度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角速度=0.456、0.285,P<0.001、=0.593),且双侧膝关节屈肌、伸肌的做功疲劳在优势侧和非优势侧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双侧=399.862、415.773,P均<0.001);双膝关节屈伸H/Q值在各角速度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角速度=6 216.789,P<0.001),且在优势侧和非优势侧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双侧=13 813.530,P<0.001)。结论 战斗机飞行员双侧膝关节伸肌肌力高于运动人群平均水平,而屈肌肌力普遍低于运动人群平均水平。应着重加强战斗机飞行员腘绳肌肌力和股四头肌耐力的训练,提升膝关节屈伸肌力平衡,从而提升膝关节稳定性,降低膝关节训练伤的发生。

  • 卫生勤务
    于超平, 孙涛, 于俊杰, 凌海泉, 李梅, 陈小凤
    空军航空医学. 2024, 41(6): 532-535.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7-1753.2024.06.011

    目的 通过收集基层卫生机构就诊数据,构建空军部队官兵疾病谱,为针对性开展卫勤保障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4家基层卫生机构2020年12月1日—2021年11月30日就诊信息数据,建立抽样数据库,应用柏拉图对疾病谱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共纳入14 735条就诊数据,就诊官兵中位年龄为25(22,31)岁,男性占比96.71%,女性占比3.29%;按季节划分,春季、夏季、秋季、冬季的占比分别为29.66%、29.19%、24.87%和16.27%;疾病谱中各系统疾病占比前3名为呼吸系统疾病(38.93%)、皮肤疾病(11.39%)和消化系统疾病(10.60%);疾病谱单一病种病例数占比前3名的疾病分别是上呼吸道感染(27.98%)、闭合性损伤(5.73%)和关节肌肉痛(3.85%);柏拉图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主要疾病类型为呼吸系统疾病、皮肤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口腔疾病和各类创伤(77.69%),次要疾病类型为运动系统疾病(85.54%)。结论 在基层卫勤保障能力建设过程中应针对部队青壮年官兵群体疾病谱特点,将人力、物力优先配置在主要方向,不断提升基层官兵常见疾病诊治水平,使基层卫生机构卫勤保障功能更好地为战斗力服务。

  • 论著·普通医学
    郭伟, 贾海燕, 刘作旭, 金银珍, 吴羽童, 段玲霞, 赵平, 吴燕
    空军航空医学. 2024, 41(6): 502-505.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7-1753.2024.06.005

    目的 以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为基础治疗,观察舒筋止痛凝胶贴膏联合石墨烯热敷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4年5—7月收治的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60例。2组均以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为基础治疗,对照组予寒痛乐熨剂常规热敷治疗,治疗组予舒筋止痛凝胶贴膏联合石墨烯热敷治疗,2次/d,观察治疗10 d后的疗效。采用手持测温红外热像仪检测治疗前、后的腰部皮肤温度;应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 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定治疗前、后的疼痛和腰椎功能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2组红外热像图温度差值均降低(t=6.616、7.227,P均<0.001),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F组别=4.159,P=0.044);治疗后,2组VAS评分降低(t=8.182、10.056,P均<0.001),治疗组低于对照组(F组别=11.430,P组别<0.001),治疗组VAS评分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4.357,P=0.037);治疗后,2组ODI评分降低(t=7.317、9.368、P均<0.001),治疗组低于对照组(F组别=12.152,P组别<0.001),治疗组ODI评分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χ2=12.570,P<0.001)。结论 采用舒筋止痛凝胶贴膏联合石墨烯热敷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更有效地缓解疼痛、改善腰椎功能,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 论著·航空医学
    吴峰, 熊瑾乐, 梁学宇, 葛华, 郭华, 赵安东, 李晅, 范晓丽, 邓略, 曹征涛
    空军航空医学. 2025, 42(3): 193-199.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7-1753.2025.03.001

    目的 揭示长航时模拟飞行中心率的规律变化,总结飞行疲劳的变化特征,并分析整个试验过程中持续的生理状态变化。方法 8名健康男性分为4组,每2名1组分别执行机长和副驾驶的任务,采用4 h工作和4 h休息轮班模式进行模拟飞行,试验连续进行48 h。在整个过程中记录心电图信号,并应用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指标评估试验过程中个体的生理变化。取每次飞行开始与结束时的10 min心电信号,分别作为非疲劳与疲劳状态,各个HRV指标作为提取特征,采用50%作为训练集,50%作为测试集,分别用精细高斯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SVM)、精细K近邻算法(K-nearest neighbor,KNN)、决策树(decision tree,DT)、逻辑回归(logistic regression,LR)和朴素贝叶斯(naive Bayes classifier,NBC)进行区分,建立机器学习模型。结果 机长与副驾驶均不同程度地受到昼夜节律和工作量累积的影响,其中昼夜节律的影响使其在48 h内7次独立飞行呈现出规律的变化模式,且昼夜节律的影响在午夜达到峰值。工作量累积的影响使试验人员在4 h飞行模拟开始和结束时的HRV指标呈现出差异;SVM、KNN、DT、LR与NBC机器学习模型准确率分别为92.78%、93.78%、79.21%、68.98%和66.05%,曲线下面积分别为97.60%、93.82%、84.62%、74.75%、73.06%。结论 在轮班模拟飞行中,飞行员的疲劳程度受到昼夜节律与工作量累积的影响,心率变异性分析可以直观地捕捉其变化,并通过结合相关机器学习模型(其中SVM整体表现最好),有效区分模拟飞行开始和结束时飞行员的疲劳与非疲劳状态。

  • 论著·普通医学
    李珊, 刘洁
    空军航空医学. 2024, 41(6): 511-515.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7-1753.2024.06.007

    目的 分析抗黑色素瘤细胞分化相关基因5(melanoma differentiation-associated gene 5,MDA5)阳性皮肌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和死亡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17年8月—2022年8月于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就诊并住院的皮肌炎患者6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包括34例MDA5阳性皮肌炎患者(阳性组)与33例MDA5阴性皮肌炎患者(对照组),分析其临床特点。根据患者临床结局再将阳性组分为病死组(8例)与生存组(26例),分析阳性组患者病死的危险因素。结果 67例皮肌炎患者中,阳性组34例,对照组33例,中位年龄为52.00(20.00,85.00)岁。与对照组比较,阳性组更易出现关节炎、特征性皮疹和间质性肺病(χ2=6.594、12.653、4.422,P=0.010、<0.001、0.035);WBC、淋巴细胞水平、TC和LDL-C(t=3.353、2.970、2.625、4.029,P=0.001、0.004、0.011、<0.001)减低;而ALT、AST、γ-谷氨酰转移酶、红细胞沉降率、IL-6升高占比和C3降低占比升高(t=2.202、2.772、4.304、5.235、8.232、4.536,P=0.028、0.006、<0.001、0.022、0.004、0.03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细胞<0.55×109/L(OR=31.403,95%CI:1.648~598.438)、IL-6>30 pg/ml(OR=35.313,95%CI:1.526~817.279)和铁蛋白>1 100 μg/L(OR=24.323,95%CI:1.309~452.038)是阳性组患者病死的危险因素。结论 MDA5阳性皮肌炎患者临床以关节炎和特征性皮疹多见,易合并肺间质病变,炎性指标高,病死率高。

  • 综述
    张俊洁, 谢子轩, 郑志阳, 牧仁, 梁雨欣, 叶超群
    空军航空医学. 2024, 41(6): 526-531.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7-1753.2024.06.010

    前交叉韧带损伤是最常见的运动损伤之一,前交叉韧带重建是其主要的治疗方式。但在术后早期患者因关节肿胀、渗出、疼痛等因素影响,常出现不同程度的本体感觉减退、关节活动受限等情况,大部分患者在术后2年甚至更久的时间内都存在膝关节周围肌力下降、膝关节不稳等功能障碍,这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很大影响。运动控制训练是神经肌肉训练的方法之一,在促进下肢功能恢复中取得了很好的成效,能够增强膝关节的动态稳定性,提高机体整体的控制能力,预防前交叉韧带再损伤的发生。笔者从运动控制训练的临床作用、作用机制、临床方案和影响因素等方面对运动控制训练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 论著·航空医学
    江炜, 李川涛, 陈志远, 陈睿阳, 姚永杰, 杨积顺
    空军航空医学. 2025, 42(1): 20-23.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7-1753.2025.01.005

    目的 通过试验研究姿态控制能力和紧张状态下累积性疲劳的关系并探究疲劳的快速检测方法。方法 招募上海理工大学15名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本科生,分别评估其在疲劳和清醒状态下的姿态控制能力。受试者需要完成主观疲劳、睡眠时长问卷,双足静立移动螺旋测试的动态平衡和睁眼、闭眼条件下的静态平衡测试。采用Wilcoxon符号秩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主观问卷和睡眠时长统计结果表明受试者在比赛期间疲劳程度不断加深。平衡能力测试结果表明通过第3次的累积性疲劳测试与第4次清醒状态测试比较,螺旋轨迹准确率(Z=2.329,P=0.020)、睁眼轨迹总长度(Z=2.272,P=0.023)、闭眼轨迹总长度(Z=2.045,P=0.041)和闭眼包络面积(Z=2.329,P=0.02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姿态控制能力和疲劳存在联系。螺旋轨迹准确率、睁眼轨迹总长度、闭眼轨迹总长度和闭眼包络面积可作为疲劳状态快速评估的有效手段。

  • 论著·航空医学
    崔玉静, 钟海平, 徐唯哲, 朱玉娇, 郭丹名, 许海山, 张凤, 叶健频, 李清艳
    空军航空医学. 2025, 42(1): 10-15.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7-1753.2025.01.003

    目的 分析民航空勤人员的睡眠质量、精神状态和生存质量的关系,为精准预防空勤人员睡眠障碍、抑郁及焦虑状况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使用一般情况调查问卷、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SF-12生存质量量表(A 12-Item Short-Form Health Survey,SF-12),对某航空公司395名空勤人员进行问卷调查,测量其睡眠质量,分析引起空勤人员睡眠障碍的相关因素及睡眠质量和抑郁、焦虑状况及生存质量的相关性。结果 空勤人员睡眠障碍占比为28.6%(113/395),1个月内跨4个以上时区飞行经历≥3次是出现睡眠障碍的危险因素(OR=2.790, 95%CI:1.266~6.147,P=0.011)。395名空勤人员中,28.9%有抑郁状况(114/395),7.8%有焦虑状况(31/395);有睡眠障碍的空勤人员抑郁、焦虑状况高于睡眠正常的空勤人员(t=7.102、5.044,P均<0.001);空勤人员睡眠质量得分与抑郁、焦虑状况得分呈正相关(rs=0.304、0.216,P均<0.001);睡眠正常的空勤人员一般健康、由于身体健康问题导致的角色限制、由于情绪问题导致的角色限制、身体疼痛、精神健康、活力和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睡眠障碍组(t=4.111~8.323,P均<0.001)。结论 身高是空勤人员出现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1个月内跨4个以上时区飞行经历≥3次是空勤人员出现睡眠障碍的危险因素;存在睡眠障碍的空勤人员的生存质量较睡眠正常的空勤人员低;空勤人员睡眠质量与抑郁、焦虑呈正相关。航空公司应重视不同身高、跨时区飞行、不参加体育锻炼的空勤人员睡眠状态并对其进行心理健康管理。

  • 论著·普通医学
    胡佳佳, 王翠翠, 佟加宝, 巩丰媛, 金占国, 贾宏博
    空军航空医学. 2025, 42(1): 28-31.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7-1753.2025.01.007

    目的 深入分析经温度试验证实为双侧前庭功能减弱(bilateral vestibular weakness,BVW)患者的视频头脉冲测试(video head impulse test,vHIT)数据,探讨vHIT在BVW诊断中的替代作用。方法 回顾性收集空军特色医学中心眩晕诊疗中心106例眩晕患者的前庭检查资料,按温度试验结果将上述患者分为BVW组和前庭功能正常组(对照组),对比分析2组的vHIT表现。结果 vHIT水平半规管单侧异常或双侧异常均视为阳性结果时,vHIT与温度试验在检测BVW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vHIT双侧水平半规管异常视为阳性结果、水平半规管正常视为阴性结果时,vHIT与温度试验在检测BVW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扫视频率的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为0.748,灵敏度为60.3%,特异度为87.3%;半规管增益损失量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41,灵敏度为87.2%,特异度为76.1%;增益不对称值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06,灵敏度为87.2%,特异度为43.3%。结论 应当优先采用vHIT作为初步筛查患者是否患有BVW的工具,若vHIT检测结果未显示异常,则应进一步进行温度试验以确认诊断,从而确保不会遗漏潜在的BVW病例。

  • 论著·普通医学
    王岩, 张鹏, 王思惠, 姜德春
    空军航空医学. 2024, 41(6): 506-510.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7-1753.2024.06.006

    目的 通过对常用中成药说明书贮藏项标示问题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进一步规范中药储藏条件以确保药品质量和用药安全。方法 统计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药品目录中的291种中成药药品说明书中贮藏项内容,并评价观察结果。结果 291种中成药分为31类,其中扶正剂有49种(16.84%),位列第1,清热剂42种(14.43%),祛瘀剂37种(12.71%);其说明书中贮藏项未对温度做出要求的是215种(73.88%),占比最大,不超过20 ℃或阴凉处有67种(23.02%)。不超过25 ℃或30 ℃以下涉及药品比较少;说明书中贮藏条件为密封的有259种(89.00%),占比最大,其中占比最高的是胶囊剂,为33.59%,其次是颗粒剂和丸剂,占比均为16.22%;药品说明书中大部分未对光照提出要求,有279种(95.88%);贮藏项中对湿度有要求的有68种(23.37%),223种(76.63%)未对湿度做出要求。结论 应确保药品的正确贮藏条件,规范药品说明书贮藏项术语的表达,如温湿度的具体范围,有利于药品保存的实际操作。

  • 综述
    汤阳, 杨耀芳, 金蕾
    空军航空医学. 2024, 41(6): 521-525.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7-1753.2024.06.009

    眩晕是后循环卒中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以不稳状态、旋转现象为临床主要表现,后循环缺血的恶性眩晕可演变为脑梗死,从而危及生命。眩晕与心脑血管病常共存,其中高血压、冠心病和脑卒中等是最常见的共病,这些疾病可能导致患者眩晕;反之,眩晕患者又容易合并心脑血管病,眩晕和心脑血管病在很大程度上是相互重叠的,因此二者间的相互作用将导致恶性循环。近年来心脑血管病可引起眩晕症状的发生,受到人们广泛关注,但目前对眩晕与心脑血管病关系的研究相对较少。眩晕的发生与心脑血管病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二者常共存,有着共同的危险因素,且互为危险因素,相关机制复杂,笔者就心脑血管病眩晕症状的相关血管因素的进展进行综述,为其诊治和预防提供参考。

  • 综述
    陈东濠, 李永刚, 刘涛, 陈中廷
    空军航空医学. 2025, 42(1): 54-58.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7-1753.2025.01.012

    黑洞错觉是一种常见的空间定向障碍。对于黑洞错觉的形成机制,相关研究尚不能给出明确解释。笔者基于生态心理学的视觉不变量假设,介绍了3种较有影响的关于黑洞错觉成因的理论,即恒定视角假设、动态空间策略假设和基于τ理论的假设。参考以上假设,笔者提出黑洞错觉的本质是一种在视觉信息贫乏状况下的视觉-动作控制策略,并指出可以结合τ理论与贝叶斯理想观察者模型构建一个整合模型框架。基于此框架,后续研究可以结合相关数据,定量预测黑洞错觉发生,并以之优化飞行员选拔过程。

  • 经验交流
    杨玥, 赵万全
    空军航空医学. 2024, 41(6): 556-560.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7-1753.2024.06.017

    目的 分析三级公立医院门诊诊疗资源配置对患者满意度的影响,并提出优化资源分配的策略,以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方法 基于北京天坛医院2024年2月18日—4月29日的门诊和患者满意度数据,采用描述性分析、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等方法,考察出诊医师人数、门诊量、出诊医师高级职称占比和每诊位诊疗人次等因素与患者满意度的关系。结果 普通门诊和特需门诊的门诊服务在出诊医师人数、出诊医师高级职称占比、加号率、门诊量、每诊位诊疗人次(Z=9.828~16.105,P均<0.001)和患者满意度(Z=2.963,P=0.003)等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上午和下午的门诊服务在出诊医师人数、出诊医师高级职称占比、门诊量、每诊位诊疗人次(Z=3.950~10.494,P均<0.001)和患者满意度(Z=2.435,P=0.015)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不同科室位置的门诊服务在出诊医师人数、出诊医师高级职称占比、加号率、门诊量、每诊位诊疗人次和患者满意度等方面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H=16.392~484.798,P均<0.001)。上午时段,科室位置、出诊医师高级职称占比、每诊位诊疗人次与门诊患者满意度呈正相关(r=0.047、0.790、0.146,P=0.048、0.001、<0.001),下午时段,出诊医师人数、出诊医师高级职称占比与门诊患者满意度呈正相关,每诊位诊疗人次与门诊患者满意度呈负相关(r=0.048、0.048、-0.093,P=0.045、0.044、<0.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对上午门诊患者满意度有影响的因素有科室位置、出诊医师高级职称占比和每诊位诊疗人次(t=3.147、4.619、7.269,P=0.002、<0.001、<0.001);对下午门诊患者满意度有影响的因素有出诊医师高级职称占比和每诊位诊疗人次(t=2.300、4.084,P=0.022、<0.001)。结论 合理配置门诊资源,特别是提高医师的专业水平和诊疗效率,是提升患者满意度的关键。医院应实施差异化资源分配策略,加强信息化建设,优化诊疗流程,以满足不同时间段和科室的具体需求。

  • 论著·航空医学
    宋双, 黄峰, 孙国栋, 吴敏, 范茂丹, 张舜, 斯银平, 任停停, 周磊
    空军航空医学. 2025, 42(1): 16-19.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7-1753.2025.01.004

    目的 分析探讨海军飞行人员甲状腺结节(thyroid nodule,TN)的检出情况,以及脂代谢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2021年12月空军杭州特勤疗养中心疗养三区疗养的945名海军飞行人员甲状腺超声检查结果,比较TN组和非TN组间的一般资料、血脂指标差异。分析不同年龄海军飞行人员TN患病分布情况,血脂水平与罹患TN及甲状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thyroid imaging-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 TI-RADS)分类的相关性。结果 甲状腺结节检出率31.64%,TN组年龄高于非TN组(t=3.332,P<0.05),其中不同年龄TN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196,P<0.01)。TN组与非TN组的血脂相关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不同血脂水平组中,甲状腺结节分类占比均以TI-RADS 3类为主。结论 应重视军事飞行人员TN的筛查,加强对合并血脂异常的恶性高风险结节的跟踪随访工作,早期明确结节性质,实现甲状腺癌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 卫生勤务
    魏新丽, 龚敏, 党宽荣, 朱晓全, 杜红俊
    空军航空医学. 2024, 41(6): 544-548.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7-1753.2024.06.014

    目的 分析军队人员门诊常见眼病的构成情况和流行病学特征,并对此提出针对性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西京医院2019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眼科门诊资料,对其眼科疾病检出情况进行疾病谱分析。结果 36 886人次军人患者中明确诊断34 528人次,其中男性占比82.86%,女性占比17.14%。排名前5位的眼科疾病分别为屈光不正(33.54%)、结膜病(24.58%)、干眼(16.20%)、眼睑病(6.40%)和视疲劳(5.80%)。屈光不正在不同年龄段中的占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61.330,P<0.001);结膜炎在不同季节的就诊比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11.269,P<0.001);干眼症在不同性别(χ⊃2;=27.512,P<0.001)、年龄段(χ⊃2;=825.874,P<0.001)和季节(χ⊃2;=58.370,P<0.001)的占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睑板腺功能障碍存在一定的季节特点,在不同季节的就诊人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1.841,P<0.001),其中冬季和春季就诊人数较多。结论 屈光不正、结膜病、干眼、眼睑病和视疲劳是军人门诊常见眼病。不同眼科疾病在不同性别和年龄人群所占比例不同,且存在季节差异。因此,应根据眼科疾病的分布特点制定针对性的预防保健措施。

  • 护理园地
    胡英娜, 高杨, 田二云
    空军航空医学. 2024, 41(6): 561-564.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7-1753.2024.06.018

    目的 探讨前列腺癌根治术后患者实施阻力带辅助盆底肌训练对尿失禁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5月—2022年12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泌尿外科住院的明确诊断为前列腺癌患者96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2组,各48例。试验组在住院期间由泌尿外科专科护士培训使用阻力带辅助盆底肌训练;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由泌尿外科专科护士口头指导。分别建立对照组和试验组微信群,电话随访2组(尿管拔除后及拔除后第1、3、6个月)24 h尿垫使用情况,微信收集2组(尿管拔除后及拔除后第1、3、6个月)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简表(International Consultation On Incontinent Questionnaire Short Form,ICI-Q-SF)问卷调查和盆底肌训练依从性量表。分析比较2组24 h尿垫使用情况、ICI-Q-SF和盆底肌训练依从性量表结果情况。结果 2组一般资料和盆底肌训练依从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χ2=0.081~1.933,P=0.074~0.936)。对比2组尿垫使用量,尿管拔除后3个月,试验组尿控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013,P<0.001)。在ICI-Q-SF评分方面,尿管拔除后3、6个月,试验组尿控情况优于对照组(P均<0.001),在盆底肌训练依从性方面,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阻力带辅助的盆底肌训练方法以其便携性、低成本、高效性和安全性,在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尿失禁的康复中显示出较好疗效,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 综述
    李浩, 顾国利, 郑子阳, 徐祖鑫, 于东睿, 邹志康
    空军航空医学. 2024, 41(6): 516-520.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7-1753.2024.06.008

    低危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主动监测是一种非侵入性的,在多学科团队的指导下,通过识别低风险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以密切监测肿瘤进展替代手术治疗的肿瘤管理策略。甲状腺癌在飞行人员所有恶性肿瘤中居首位。2010—2019年间,空军特色医学中心共20例飞行人员接受甲状腺癌手术治疗,术后8例飞行人员暂时或永久飞行不合格。笔者在结合我军军事飞行人员甲状腺癌诊疗和停飞现状,回顾过去30年全球低危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主动监测的经验,探讨主动监测策略在军事飞行人员中的应用前景,为军事飞行人员甲状腺的治疗提供新的视角。

  • 论著·航空医学
    桑源, 景洪江, 李峰, 刘鹏, 王若永, 穆慧玲, 白霜, 王亚雯, 陈曦蒙, 梁丽萍, 杜鹏
    空军航空医学. 2025, 42(3): 209-213.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7-1753.2025.03.004

    目的 调查军事飞行人员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HUA)的患病现状并进行相关影响因素分析,为飞行人员HUA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2020年12月于空军特色医学中心空勤科入院的1 531名军事飞行人员的年龄、性别、机种、飞行时长、身高、体质量、BMI、血压、疾病史和相关生化检查等资料,按照HUA诊断标准将其分为HUA组(n=402)和非HUA组(n=1 129),比较2组飞行人员上述各项指标,并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HUA的影响因素。结果 军事飞行人员HUA的患病率为26.26%(402/1 531),与非HUA组相比,HUA组的BMI、SBP、DBP、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TG、TC、LDL-C偏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6.920~-2.173,P均<0.05),HDL-C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300,P=0.001)。HUA组合并糖代谢异常、高血压、血脂异常的人数比例均高于非HU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728、12.562、23.756,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较高BMI(OR=1.089,95%CI:1.022~1.161)、DBP升高(OR=1.026,95%CI:1.009~1.044)、TG升高(OR=1.345,95%CI:1.064~1.700)和Scr升高(OR=1.029,95%CI:1.017~1.040)为影响HUA发生的危险因素;年龄增加(OR=0.974,95%CI:0.959~0.990)为影响HUA发生的保护因素。结论 于中心空勤科就诊的军事飞行人员HUA的患病率为26.26%,年龄、BMI、DBP、TG和Scr与HUA发生密切相关,需尽早制定个体化的综合防治措施以减少军事飞行人员HUA的发生发展。

  • 经验交流
    万群, 刘峰舟, 赵婧钰, 杨倩, 王小成, 郑建勇
    空军航空医学. 2024, 41(6): 549-552.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7-1753.2024.06.015

    目的 通过探讨1例飞行员脑血管动静脉畸形的治疗及航空医学鉴定,提高对军事飞行员脑血管动静脉畸形的认识。方法 分析1例轰炸机飞行员脑血管动静脉畸形的诊疗过程,探讨此类疾病在航空医学诊疗和鉴定过程中的关注要点。结果 该名飞行员通过系列检查明确脑血管动静脉畸形诊断后,给予介入栓塞治疗,并经过1年以上的地面随访观察和系统评估,医学鉴定为飞行合格。结论 脑血管动静脉畸形有破裂出血和引发癫痫的风险,严重危害飞行员身体健康和飞行安全,介入栓塞治疗用于飞行员脑血管动静脉畸形效果确切,航空医学鉴定对飞行能力和飞行安全无明显不良影响者,可给予飞行合格结论。

  • 卫生勤务
    王云英, 白雁清, 李培杰, 吉耀轩, 许文超, 白云刚
    空军航空医学. 2025, 42(1): 76-79.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7-1753.2025.01.017

    为完善飞行员地面加压呼吸训练的方案,提高地面加压呼吸训练的效果,培养具有开展加压呼吸训练能力的专业人才,探索航空兵部队飞行员航空生理训练的组训方式,笔者依据现役装备的技术特点修改完善训练内容,根据训练技术的进步研制新型训练设备,完成新型多制式加压呼吸训练装置的研制,并通过训练检验其应用价值。同时,采用虚拟仿真技术,实现加压呼吸训练与空中特情模拟的结合。通过训练提升人员的能力,促进训练技术的改进与推广。建立一种具有推广潜力的地面加压呼吸训练模式,提升航空医学保障人员的能力与素质,为航空兵部队开展生理训练提供医学保障。

  • 病例报道
    王立栋, 刘杨, 韩萍, 李栋, 白博
    空军航空医学. 2024, 41(6): 571-572.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7-1753.2024.06.021
  • 综述
    王国栋, 孙喜庆
    空军航空医学. 2025, 42(1): 65-68.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7-1753.2025.01.014

    飞行人员在机动飞行中常常会受到各种加速度作用,从而引起飞行人员晕机反应和飞行错觉,对飞行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前庭功能训练对提高飞行人员前庭功能稳定性和降低空晕病发生率具有重要作用。目前,亟待发展新型前庭功能训练技术,从而有效提高训练效果。笔者回顾三维滚轮前庭功能训练设备的研发过程,重点总结三维滚轮前庭功能评定和训练方法的研究进展,提出三维滚轮技术在飞行人员前庭功能评定和训练中的建议方案和应用前景。三维滚轮前庭功能评定和训练技术为未来提升飞行人员抗眩晕能力提供支撑。

  • 论著·普通医学
    房洁, 晋群, 韩淑芳, 谈红, 李彬, 刘放
    空军航空医学. 2025, 42(1): 32-37.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7-1753.2025.01.008

    目的 探讨高糖状态下miRNA hsa-let-7b-5p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凋亡和凋亡相关因子(factor-related apoptosis, Fas)表达的影响。方法 培养HUVECs细胞,分为对照组(培养基葡萄糖终浓度为5.5 mmol/L)、高糖组(培养基葡萄糖终浓度为33.0 mmol/L)、高糖+miRNA hsa-let-7b-5p mimic组(应用模拟物miRNA hsa-let-7b-5p mimic转染HUVECs,培养基葡萄糖终浓度为33.0 mmol/L);高糖+miRNA hsa-let-7b-5p inhibitor组(应用抑制物miRNA hsa-let-7b-5p inhibitor转染HUVECs,培养基葡萄糖终浓度为33.0 mmol/L)。分别用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存活率,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细胞Fas蛋白表达,RT-PCR检测各组细胞内miRNA hsa-let-7b-5p和Fas的mRNA表达,TUNEL染色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结果 高糖+miRNA hsa-let-7b-5p mimic组较高糖组HUVECs细胞活力增加(P<0.001)、凋亡减少(P<0.001)、Fas mRNA(P<0.001)和Fas蛋白(P<0.001)表达减少、hsa-let-7b-5p mRNA表达上调(P<0.001);高糖+miRNA hsa-let-7b-5p inhibitor组较高糖组HUVECs细胞活力减少(P<0.001)、凋亡增加(P<0.001)、Fas mRNA(P<0.001)和Fas蛋白(P<0.001)表达增加、hsa-let-7b-5p mRNA表达下调(P=0.001)。结论 miRNA hsa-let-7b-5p可抑制高糖状态下HUVECs凋亡,对高糖状态下的血管内皮起保护作用。

  • 论著·航空医学
    卜英睿, 李培杰, 曹青林, 张斌, 张琳, 谢满江
    空军航空医学. 2025, 42(3): 200-203.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7-1753.2025.03.002

    目的 探讨利用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情景模拟演训新模式组织高空生理训练的可行性与有效性,为提升飞行员高空生理训练质效和训练模式更新发展提供新路径。方法 以高空特情为切入点设计沉浸式高空生理训练的演训任务剧本,并制定相应评价标准。将44名空军军医大学航空医学专业学员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14~15名,分别进行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情景模拟演训模式组织的训练(情景模拟演训组)、利用虚拟仿真平台组织的训练(虚拟仿真平台组)和传统模式组织的训练(传统模式组),根据学员训练中生理参数变化、技能掌握情况和满意度等多项指标综合评价训练效果。结果 在加压呼吸训练中,3组生理参数总分、收缩压增加程度、主观感受与指标恢复时间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139、7.160、5.770,P=0.023、0.002、0.006);情景模拟演训组学员以上3项得分均高于传统模式组(P=0.019、0.001、0.005)。3组训练效果各项指标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4.139~27.452,P均<0.05);情景模拟演训组训练总分、参训积极性、主观感受程度和知识技能掌握评分均高于传统模式组和虚拟仿真平台组(P均<0.05)。结论 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情景模拟演训可以有效提升高空生理训练的训练质效,为提高高空生理训练模式更新发展提供新思路。

  • 综述
    尹菊梅, 时永全, 韩者艺
    空军航空医学. 2025, 42(2): 156-160.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7-1753.2025.02.012

    在全球范围内,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发病率和流行率均在迅速上升。IBD是一种慢性肠道炎症性疾病,主要表现为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IBD患者中肠道微生物的多样性和物质代谢途径受到严重破坏,表现为肠道内致病微生物和初级胆汁酸增加。肠道微生物通过将初级胆汁酸转化为次级胆汁酸来调节肠道胆汁酸谱,而胆汁酸也能影响肠道微生物群的多样性。这些失衡均能促进肠道免疫反应,加剧炎症。因此,通过改善肠道微生物失调和胆汁酸代谢紊乱,促进肠道炎症的消除和肠道屏障修复,有利于IBD患者病情缓解。此外,IBD患者炎症性肠病相关的结直肠癌的发生风险随确诊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因此开发可识别的生物标志物,用于监测IBD患者的疾病活动和疾病进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卫生勤务
    刘磊, 谷利群, 韩玉明, 李愿, 肖军, 关林, 李宁, 张向阳, 宁波
    空军航空医学. 2024, 41(6): 536-539.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7-1753.2024.06.012

    目的 根据不同任务需求对士兵热耐力状况进行分级化管理。方法 2021年1月—2023年9月选取303名男性士兵进行热耐力检测,根据训练强度,按照新兵、后勤士兵、作战士兵和特战士兵热耐力状况差异分别对应为不及格、一般、良好和优秀的假设。热耐力检测方法:在室内温度40 ℃、相对湿度40%、跑步机2%坡度和5 km/h的条件下跑步2 h,记录跑前心率、直肠温度、跑中最快心率和最高直肠温度,计算生理应激指数(Physiological Stress Index,PSI)。结果 各组PSI分别为:新兵组(6.15±0.95)、后勤士兵(4.57±1.29)、作战士兵(3.19±0.93)和特战士兵(2.64±0.80),且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1.36,P<0.001)。结论 按照新兵、后勤士兵、作战士兵和特战士兵热耐力状况差异假设成立,使用PSI热耐力检测可以分级。

  • 论著·普通医学
    史尔兰, 曹永红
    空军航空医学. 2025, 42(1): 45-49.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7-1753.2025.01.010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肌少症的影响因素及其与中轴骨骨密度和血脂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6月就诊于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的181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肌少症的发生情况分为肌少症组(n=63)和无肌少症组(n=118)。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中轴骨骨密度、血脂与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肌少症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肌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 中轴骨骨密度、血脂与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肌少症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L1骨密度、L2骨密度、L3骨密度、L4骨密度、左股骨颈骨密度、右股骨颈骨密度、TG及HDL-C与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肌少症呈负相关(r=-0.368~-0.227,P均<0.05),TC、LDL-C与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肌少症呈正相关(r=0.250、0.226,P=0.001、0.00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骨质疏松(OR=40.906,95%CI=6.246~267.914)、糖化血红蛋白(glycated hemoglobin A1c,HbA1c)(OR=2.583,95%CI=1.619~4.121)、TC(OR=3.555,95%CI=1.852~6.823)、LDL-C(OR=3.371,95%CI=1.561~7.276)是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肌少症的危险因素,L1骨密度(OR=0.005,95%CI=0.000~0.938)、左股骨颈骨密度(OR=0.001,95%CI=0.000~0.167)、右股骨颈骨密度(OR=0.016,95%CI=0.000~0.998)、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OR=0.749,95%CI=0.622~0.901)、TG(OR=0.003,95%CI=0.000~0.129)、HDL-C(OR=0.015,95%CI=0.001~0.314)、骨骼肌指数(OR=0.199,95%CI=0.081~0.489)是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肌少症的保护因素。结论 中轴骨骨密度和血脂与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肌少症相关,提示应监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中轴骨骨密度和血脂,以预防2型糖尿病患者肌少症。

  • 病例报道
    王静涵, 李璐, 于梦囡, 陈凯凯, 严景民, 范校周
    空军航空医学. 2024, 41(6): 573-574.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7-1753.2024.06.022
  • 护理园地
    仝慧敏, 张梅, 白玉, 吴玉燕
    空军航空医学. 2024, 41(6): 565-568.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7-1753.2024.06.019

    目的 探究程序化镇痛镇静护理用于重度颅脑损伤气管插管患者护理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8月—2023年11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10例重度颅脑损伤气管插管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信封法将上述患者分为观察组(n=55,采用程序化镇痛镇静护理)和对照组(n=55,采用常规护理),比较2组非计划性拔管率、住院相关指标、镇痛镇静效果、颅脑损伤度、颅内压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相较于术后1 d,术后3 d 2组Ramsay评分和GCS评分均升高(P均<0.05);相较于术后3 d,术后7 d 2组Ramsay评分和GCS评分均升高(P<0.05)。相较于术后1 d,术后3 d 2组NRS评分和颅内压均降低(P<0.05);相较于术后3 d,术后7 d 2组患者NRS评分和颅内压均降低(P<0.05),观察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3.960,P=0.047)。结论 对于重度颅脑损伤气管插管患者而言,程序化镇痛镇静护理相较于常规护理更能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率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镇静镇痛效果和减轻颅脑损伤程度,更有利于减少给药剂量及促进恢复,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病例报道
    骆维娜, 范兴满, 张婧, 缪京莉, 张海涛
    空军航空医学. 2024, 41(6): 575-576.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7-1753.2024.06.023
  • 论著·普通医学
    曹征涛, 胡阳, 欧阳军, 余志祺, 邓浩伟, 俞梦孙, 赵永岐
    空军航空医学. 2025, 42(1): 24-27.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7-1753.2025.01.006

    目的 针对4 000 m以上高原驻留超过1年的健康受试者,采用远红外规律照射,通过红细胞计数的变化考察规律远红外照射对高原红细胞过度增生的干预作用。方法 将经过筛选的受试者随机分成远红外干预组(14名)和对照组(25名),排除确诊的慢性高原病患者,远红外干预组接受波长3.5~16.0μm、强度超过200 W的远红外线照射,频率1次/d,持续照射50 d。干预前后采集外周血,检测与高原红细胞增多症密切相关的血红蛋白浓度和红细胞数量,采用自身前后对照和分组对照的方法完成统计分析。结果 波长3.5~16.0μm、强度超过200 W的远红外照射对受试没有任何不良影响。干预组可见远红外干预后较干预前收缩压下降、血氧饱和度上升、舒张压和心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184、-2.919,t=3.200、3.983;P<0.001、=0.004、0.007、0.002)。对照组干预后红细胞计数高于干预前(P=0.001)。组间比较结果显示,2组在干预前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74.000、49.000、79.500,P=0.002、<0.001、=0.004),2组干预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组别=10.010、13.370、9.381,P=0.002、<0.001、0.002)。结论 采用远红外全身照射或者局部照射,其高原环境暴露导致的红细胞增加情况得到有效遏制,提示远红外的规律照射能够有效缓解慢性高原相关疾病引起的红细胞过度增长现象,且缓解程度与坚持远红外照射的时长和规律程度有关。

  • 经验交流
    李庞敏, 王良宸, 肖黎, 王丹丹, 朱迪, 杨彩哲
    空军航空医学. 2024, 41(6): 553-555.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7-1753.2024.06.016

    目的 通过回顾1例确诊为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伴甲状腺乳头状癌的飞行人员病例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提高该病诊疗水平并探讨其航空医学鉴定原则。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例患者的诊疗经过,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该患者经完善甲状旁腺激素、血钙、尿钙测定和甲状旁腺静态显像等化验检查诊断“无症状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无症状甲旁亢)”,同时结合甲状腺超声及甲状腺结节穿刺活检病理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予以甲状腺癌根治术和左甲状腺素钠片治疗,无症状甲旁亢暂无手术指征,予以动态随访相关症状并监测甲状旁腺相关指标变化。患者飞行信心不足,航空医学鉴定结论为飞行不合格。结论 甲旁亢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比较少见,常规术前甲状腺超声检查和甲状旁腺激素等实验室检测有助于明确术前诊断,指导手术策略;应当结合治疗效果及术后随访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航空医学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