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航空医学专栏
  • 航空医学专栏
    温冬青, 施维茹, 涂磊, 王桂友, 张岩, 顾昭, 于立华, 薛利豪, 吴建兵, 殷东辰, 李晗, 刘晓鹏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比研究飞行员在5 000、7 000 m和7 500 m高度上的急性缺氧耐力,为选择飞行员急性缺氧耐力选拔和缺氧训练方案提供生理依据。方法 收集2016年9月—2019年6月在空军特色医学中心进行缺氧耐力检查和训练的446名男性现役战斗机飞行员检查结果,统计飞行员在5 000、7 000 m和7 500 m高度上缺氧耐受时间,并分析其心率、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和血压等生理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随着暴露高度从5 000 m升至7 000、7 500 m,飞行员急性缺氧耐受时间依次缩短,平均耐受时间分别为1 787.0、323.1 s和240.6 s,飞行员心率依次增加,血氧饱和度依次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过对比研究飞行员在5 000、7 000 m和7 500 m高度上的缺氧耐受时间和生理参数,得出其缺氧耐力随高度变化的规律,建议针对不同急性缺氧耐力检查目的,选择不同高度的检查方法。
  • 航空医学专栏
    江涛, 陈前伟, 李斌, 陈曦, 党激育, 孙喜庆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电动三维滚轮在不同机型飞行员前庭功能稳定性训练中的可行性。方法 分别对战斗机组、直升机组、轰炸机和运输机组飞行员各20人进行三维滚轮训练。通过使用血压计、飞行生理参数记录检测仪记录训练过程中心率、血压、体温和呼吸的变化情况,同时记录试验前后植物神经症状,并按照前庭反应分级标准进行评定。结果 组内比较结果显示,与测试前比较,不同机型飞行人员在测试中心率均显著增加(P<0.01);不同机型飞行员舒张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直升机、运输机和轰炸机组飞行员在测试后的收缩压均增高(P<0.05),而战斗机组飞行员收缩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机型飞行员测试中和测试后体温较测试前显著增高(P<0.01);运输机与轰炸机组在测试中的呼吸频率加快(P<0.05)。组间比较结果显示,除运输机组与战斗机组在呼吸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机组间飞行员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和体表温度,在测试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战斗机组、直升机组、运输机组和轰炸机组飞行员前庭反应分级合格率分别为100%、95%、85%和90%。结论 三维滚轮在不同机种飞行人员的前庭功能稳定性训练中均表现出了可靠、安全的性能,可在飞行人员群体中进行推广使用。
  • 航空医学专栏
    王红, 李宝辉, 张立辉, 徐艳, 李毅峰, 卫晓阳, 王全, 王海霞, 杨景慧, 王轶, 杨明浩, 耿喜臣, 金朝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一种由新型囊式抗荷装备及HP抗荷动作组成的综合抗荷措施防护效果。方法 在载人离心机上首先测定5名受试者不使用抗荷装备、不做抗荷动作的基础+Gz耐力,然后使用新型囊式抗荷装备并做HP抗荷动作进行6 G/s增长率9 G持续15 s的加速度暴露。暴露结束后对+Gz暴露时的疲劳、体表压痛及抗荷装备的主观感觉进行评分。结果 新型囊式抗荷装备的充气速度和压力均满足设计要求。抗荷装备的+Gz防护水平及总体舒适性评分平均达到“良好”水平。面罩压及抗荷服压力的评分在“适中”水平。呼吸用力评分达到了“轻度困难”。受试者的基础耐力为(3.69±0.47)G。有3名受试者抗荷耐力达到9 G 15 s,1人达到9 G 10 s,1人达到9 G 5 s。体力感知度分级评分为(4.2±1.1)分。9 G 15 s暴露时受试者做HP抗荷动作的呼吸频率为(44±6)次/min,颈、腰、臂、腹4个部位的压痛评分平均值在轻度压痛以下水平。结论 新型囊式抗荷装备具有较好的防护性和舒适性。要注重通过选拔和训练提高飞行员的抗荷耐力,避免人的因素影响综合抗荷措施的防护效果。
  • 航空医学专栏
    林榕, 金朝, 王海霞, 李宝辉, 徐艳, 张立辉, 耿喜臣, 王红, 卫晓阳, 贾晨曦, 杨景慧, 王轶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分析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Gz耐力选拔方法及结果。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采集1 743名飞行员的+Gz耐力选拔数据,对选拔方法、合格率及其与年龄、飞行时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结果 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在进行+Gz耐力选拔时,允许采用HP动作的呼吸方式,没有严格控制肌肉紧张用力。1 743名飞行员中有1 569人的+Gz耐力达到4.25 G持续10 s,合格率为90.0%。飞行员选拔合格率与年龄(r=0.891,P=0.000)及飞行时间(r=0.9281,P=0.004)存在着显著相关性。到达+Gz耐力终点时,有39.3%的飞行员发生视力变化,近意识丧失(G-induced almost loss of consciousness,A-LOC)发生率为1.7%,加速度导致的意识丧失(G-induced loss of consciousness,G-LOC)发生率为2.6%。结论 在新型载人离心机上完成的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Gz耐力选拔合格率高,较少的+Gz暴露次数、规范的呼吸方式和未控制肌肉紧张用力可能是高合格率的重要原因。
  • 航空医学专栏
    周岩, 赵明月, 马宇洁, 匡雯, 苏楠, 吕晓娇, 沈炜, 王广云, 张晖, 舒成, 张波, 余新光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神经外科危重症病人的固定翼飞机航空医学救援策略。方法 对1例脑动脉瘤破裂出血的极危重症患者进行航空医学救援,分别于飞行不同阶段对颅内压、有创动脉血压进行连续不间断评估,并对相应关键救治技术进行疗效评估。结果 不同飞行阶段对颅内压、动脉血压(收缩压)及尿量会产生不同的影响。颅内压在飞机起飞滑行至巡航的不同阶段,呈现出先下降,后回升的趋势,并且随着飞机震动产生波动。动脉血压(收缩压)在飞机起飞前滑行至离地阶段,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随后趋于稳定。当飞机下降,动脉血压(收缩压)又出现下降趋势。尿量在飞机起降2个阶段均有增加。结论 飞行不同阶段对颅内压、血压、尿量影响明显,尤其是起飞加速和爬升初期阶段。释放脑脊液、控制血压、有效的体液平衡管理是减轻颅脑病情遭受飞行应激影响的有效方法。
  • 航空医学专栏
    薛静, 初冬, 厉晓杰, 甘璐, 刘泽民, 郑超, 陈宇飞, 杜俊杰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明确飞行员半月板损伤术后影响停飞及恢复飞行的因素。方法 对我军57例行半月板损伤手术的飞行员的致伤因素、手术情况及术后恢复飞行及停飞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导致飞行员半月板损伤的主要致伤因素是篮球运动,占所有损伤因素的50.9%(29人)。术中半月板能否缝合以及是否合并前交叉韧带断裂与是否吸烟、年龄、体质量指数、受伤后到手术的时间以及飞行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合并软骨损伤的飞行员相对年长(P<0.01),受伤后到手术的时间更长(P<0.01)。体质量指数对是否合并Ⅱ度以上软骨损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停飞飞行员年龄偏大(P<0.05),伤后到手术之间的时间较长(P<0.05),与恢复飞行的飞行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飞行员半月板损伤后,没有足够的重视,延误诊治,导致关节合并软骨损伤、髁间窝狭窄等骨性关节炎的表现是其手术后停飞的主要原因,而手术中是否行半月板缝合或切除、是否同期行前交叉韧带重建,并不影响术后恢复飞行。
  • 航空医学专栏
    李建业, 吴君贤, 郭和清, 马建军, 张蕾, 刘兰兰, 杨永红, 王娜, 贾辰龙, 仇实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飞行人员肾脏结石成分分析结果及其复发预防方案。方法 回顾分析2015年8月—2019年5月因肾脏结石在空军特色医学中心就诊的27例飞行人员临床资料,经治疗后留取结石标本并行结石成分分析,根据结石分析结果和飞行人员职业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健康管理方案。结果 所有患者均为男性,均接受输尿管软镜检查/取石术治疗,其中16例患者软镜下明确发现肾脏结石并将结石取出,11例患者获得明确结石分析报告。9例结石分析结果显示均为草酸钙结石,2例为草酸钙合并碳酸磷灰石。所有飞行人员经治疗后均鉴定飞行合格。根据结石分析结果对所有飞行人员进行以预防草酸钙结石复发为主的健康宣教。观察期间所有患者均安全飞行,其中1例患者复查时见肾脏原有钙斑消失,另有1例患者原有左肾中盏钙斑消失,左肾下盏新发结石1枚,长径约5 mm,返院行输尿管软镜取石术,结石取出并治愈,鉴定飞行合格。结论 飞行人员肾脏结石成分以草酸钙为主,要制定以预防草酸钙结石复发为主的健康管理方案。
  • 航空医学专栏
    司冰心, 陈威, 李凤芝, 张伟, 刘勇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离退休军事飞行员眼科疾病种类和特点,为有针对性的开展眼科医疗保健工作提供指导。方法 收集90例离退休军事飞行员和116例军队普通离退休人员(对照组)的眼科疾病资料,比较2组人群眼科疾病的检出率、疾病种类和白内障手术情况。结果 2组人群最常见的眼科疾病均为白内障、黄斑病变。离退休军事飞行员视神经病变的检出率高于对照组(P=0.011),视网膜脉络膜疾病和青光眼的检出率低于对照组(P=0.014,P=0.018),白内障手术完成率低于对照组(P=0.012)。结论 离退休军事飞行员视神经病变检出率较高,白内障手术完成率较低,应重视离退休军事飞行员视神经病变的诊疗,加强白内障手术宣教、提高手术完成率,更好维护眼部健康。
  • 航空医学专栏
    蔺笑萍, 丁丁, 姜涛, 陈婷, 李丹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分析东北某地近4年空军青少年航空学校医学选拔定选耳鼻喉科和口腔科的淘汰异常谱规律,为合理制定耳鼻喉科和口腔科初选选拔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空军招飞医学选拔定选系统导出东北某地2016—2019年度参检学生的数据,筛选出耳鼻喉科和口腔科淘汰的423名学生医学选拔详细信息,并进行分类整理,对各年度间淘汰率的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各年度之间耳鼻喉科和口腔科淘汰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911,P>0.05)。不合格原因中位于前5位的依次为鼻中隔偏曲,听力减退,咬合不良,前庭功能不良,鼻息肉,共占耳鼻喉科和口腔科不合格总数的82.51%。结论 在医学选拔初选过程中要增加必要的耳鼻喉科和口腔科检查项目,增加定选合格率。
  • 航空医学专栏
    齐辉明, 卫芬, 董劲霞, 蒋康顺, 孙金炎, 朱晓全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综合物理方法配合推拿手法治疗飞行员高G载荷后颈部疼痛。方法 空军特色医学中心2007年以来航空医学鉴定训练的飞行员,出现颈背部疼痛485例,采用物理治疗方法如电脑中频、半导体激光配合推拿按摩手法治疗。结果 本组病例经过1~5次治疗后评定疗效。治愈375例,占77.32%;无效1例,占0.20 %;总有效率99.80%。结论 综合物理治疗对飞行员高载荷后的颈部有很显著的疗效,大大提高了战斗力,值得在飞行部队航医室推广。
  • 航空医学专栏
    陈宏, 董文琴, 汪红荣, 崔丽芝, 罗杨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探讨改装体检飞行员肌酸激酶异常增高的原因,为保障飞行员科学施训、有效防止训练伤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44名直升机飞行员的改装体检结果,统计分析飞行员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异常增高情况及CK与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CK-MB)、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的关系。分析体质量指数(BMI)与CK、CK-MB、AST、LDH的关系。结果 44名飞行员中CK增高的共37名,其中CK显著增高超过正常5倍的飞行员28名,CK增高的37名飞行员中伴CK-MB增高的22名,伴AST增高的15名,伴LDH增高的10名;CK增高的37名飞行员的CK值与CK-MB、AST、LDH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CK增高的37名飞行员BMI与CK、CK-MB、AST、LDH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 监测CK可预警飞行员体能训练出现严重并发症,应更关注BMI小的新飞行员。
  • 航空医学专栏
    蔡成雄, 张金康, 杜俊杰, 王晗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在军事训练伤致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断裂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方法 随机选取68例军事训练伤致ACL断裂行关节镜下韧带重建的患者,按照围手术期护理方法不同分为ERAS组和传统治疗组,每组34例。比较2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疼痛评分、术后6个月的Lysholm膝关节评分、术后48 h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定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ERAS组术后6、12、24、48 h VAS评分明显低于传统康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传统组比较,ERAS组术后6个月Lysholm膝关节评分和术后48 h的ADL日常生活能力评定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ERAS组护理满意度也明显高于传统治疗组。结论 军事训练伤致ACL断裂围手术期护理应用ERAS理念可减轻病人术后疼痛、提高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提高护理满意度。
  • 论著·普通医学
  • 论著·普通医学
    李文兵, 黄侠, 何晓军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腹腔镜在超高龄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患者中的手术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12 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分为开腹手术组(开腹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胆道镜检查取石、T管引流术)58例和腹腔镜手术组(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胆道镜检查取石、T管引流术)54例,从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下地时间、术后胰腺炎、术后胆漏、肺部感染、住院时间等观察2组临床数据。结果 与开腹手术组患者比较,腹腔镜手术组患者手术时间相对延长、术后下地时间及住院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腹腔镜对超高龄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患者安全有效。
  • 论著·普通医学
    闫星, 唐晨, 林娜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腰痛是椎管内麻醉剖腹产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可能导致患者术后不适及满意度下降。本研究旨在探讨右美托咪定注射液对于剖腹产术后腰痛的疗效。方法 选取90例拟行剖腹产的初产妇,随机分为3组:右美托咪定组(A组),地塞米松组(B组),对照组(C组)各30例,分别于术毕接受右美托咪定注射液,地塞米松注射液及生理盐水硬膜外腔注射。比较3组产妇的血液动力学参数,包括收缩压和舒张压,心率,外周血氧饱和度以及术后腰痛发生率,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患者满意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3组在麻醉时及麻醉后5、15、30、45 min时刻血流动力学及外周血氧饱和度(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2 h B组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及心率与A组和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组与B组之间腰痛发生率、VAS评分、产妇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组不良反应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注射液缓解术后腰痛的效果与地塞米松注射液相似,而不良作用明显减少。右美托咪定注射液更适合用于缓解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术后腰痛。
  • 论著·普通医学
    陈雪涛, 田锐, 李长彬, 邢俊华, 王海音, 常俊霞, 雷震, 王新宴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普通人群中外周血压与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6年1—10月于空军特色医学中心进行门诊检查的150例志愿者,年龄19~85岁,平均(42.4±13.9)岁,男87例,女63例。记录志愿者一般资料:年龄、身高、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和双侧上臂臂围(BC)。采用校正的汞柱血压计测量并记录志愿者双侧肱动脉收缩压和舒张压,每侧均测量3次取平均值记为右侧肱动脉收缩压(right brachial artery systolic blood pressure,RSBP)、肱动脉舒张压(right brachial artery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RDBP)和左侧肱动脉收缩压(left brachial artery systolic blood pressure,LSBP)、肱动脉舒张压(left brachial artery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LDBP),依据双侧肱动脉收缩压和舒张压将150例志愿者分为2组:血压正常组(74例)和血压增高组(76例)。采用Companion Ⅲ经颅多普勒仪检测双侧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颈内动脉终末段(internal carotid artery,ICA)、大脑前动脉(anterior cerebral artery,ACA)、大脑后动脉(posterior cerebral artery,PCA)、椎动脉(vertebral artery,VA)和基底动脉(base artery,BA)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s)、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d)、平均血流速度(Vm)、搏动指数(pulsatility index,PI)和阻抗指数(resistant index,RI)的指标,分析血压与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间的关系。结果 2组间年龄、体质量、BMI、RBC、RSBP、RDBP、LSBP、LDBP、RICA-PI、RICA-RI、LMCA-PI、LMCA-RI、LPCA-PI、LPCA-RI、RVA-Vd、RVA-Vm、LVA-PI、LVA-R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为血压增高组高于血压正常组;年龄与双侧MCA、ICA、ACA、VA和BA血管的Vs、Vd、Vm间呈负相关,特别在双侧MCA、ICA、VA和BA血管中相关性显著(P<0.01),与PI、RI呈正相关(P<0.05);身高与LACA、RVA、BA的Vs、Vd、Vm间呈负相关(P<0.05);体质量与LPCA、RVA、LVA、BA的Vs、Vd、Vm间呈负相关(P<0.05);BMI与LPCA、RVA、LVA、BA的Vs、Vd、Vm间呈负相关(P<0.05);血压与颅内动脉Vs、Vd、Vm、PI、RI的相关性不显著。结论 不能单纯依靠外周肱动脉处血压的高低间接评估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状态和功能;在年龄相同的群体中,适当控制体重和血压对维持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状态和功能有一定益处。
  • 论著·普通医学
    王珏, 张翠英, 薛丽英, 徐晓燕, 孙岩岩, 李卉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NGS液体活检对左/右单侧晚期结肠癌KRAS基因检测分析及其与疗效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2014年3月—2016年3月在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就诊的左/右单侧晚期结肠癌患者96例,根据肿瘤位置分为左半结肠癌组(left colon cancer,LCC组)和右半结肠癌组(right colon cancer,RCC组),均给与一线化疗方案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6个周期,随访3年,观察临床疗效,使用NGS液体活检技术分析患者ctDNA中KRAS基因突变情况。分析KRAS基因突变情况与疗效的相关性。结果 LCC组平均PFS和OS均显著较RCC组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CC和RCC患者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76.60%和53.06%,客观缓解率(ORR)分别为34.04%和16.3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ctDNA检测,LCC和RCC患者治疗前的KRAS基因突变率分别为17.02%(8/47)和22.45%(11/4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CC和RCC患者治疗后的KRAS基因突变率分别为25.53%(12/47)和55.10%(23/4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CC治疗前后的基因突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CC治疗前后的基因突变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疗效患者治疗后KRAS基因突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CC组中PD患者基因突变率高于PR患者(χ2=4.151,P=0.042)、SD患者(χ2=7.727,P=0.005);RCC组中PD患者基因突变率高于PR患者(χ2=5.212,P=0.022)、SD患者(χ2=6.578,P=0.010)。经Kaplan-Meier生存函数分析后发现,非基因突变患者的总体生存期显著较基因突变患者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一线化疗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LCC的疗效优于RCC,其原因可能是RCC中KRAS基因突变率较高。而采用NGS液体活检技术监测结肠癌KRAS基因突变情况能够较好得判断患者疗效以及预后。
  • 论著·普通医学
    任明霞, 李建, 刘一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感染性与非感染性肺空洞病变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肺空洞样病变鉴别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空军特色医学中心2009年9月—2020年1月收治的病原学明确的感染性肺空洞43例(感染组),病理诊断明确的非感染性肺空洞42例(非感染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组均以男性发病为主,感染组24例(55.8%)以细菌感染为主,非感染组29例(69.0%)以肿瘤性空洞为主。与非感染组比较感染组多以急性和亚急性起病,多伴有基础疾病,临床以中高热为主,多伴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和降钙素原、血沉的明显升高,肺部影像以上叶分布、多发空洞、空洞内液平,伴有除空洞外的斑片影、实变影、结节等肺内其他病变为特征(P<0.05)。与感染组比较非感染组多以慢性起病、有体质量减轻,肿瘤标志物阳性、肺部影像以下叶分布、单发及偏心空洞、分叶及边缘毛刺、伴肺门或纵隔淋巴结肿大为特征(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有基础疾病、伴肺内其他病变(包括空洞周围斑片影、实变影、结节等)为患感染性肺空洞疾病风险增加的危险因素,病程≥12周、淋巴结肿大(肺门或纵隔)为患非感染性肺空洞疾病风险增加的危险因素。结论 临床上为了鉴别感染性和非感染性肺空洞,除熟悉影像学特征外,还要全面综合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掌握各自临床特点,减少误诊误治,避免抗生素的滥用。
  • 论著·普通医学
    李小峰, 齐万争, 胡馨月, 李毅飞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综合性的康复医疗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及疗效分析,并从临床的角度去探讨综合康复的价值。方法 选取从2017年5月—2018年5月在石家庄市第一医院住院治疗的78例老年CHF患者,根据护理干预措施的不同,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40例,对照组38例。2组均正常内科服药,试验组试验给予综合性的康复治疗措施;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心肺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6个月后,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2组心率、血压、心肌耗氧量和6 min步行距离的变化,试验组的无氧阈(AT)、峰值氧脉搏及峰值氧摄取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二氧化碳通气当量斜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心肺康复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论著·普通医学
    朱羞阳, 陈晓健, 柴波, 常凌寒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在围绝经期抑郁患者中联用帕罗西汀和低剂量奥氮平,评价其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 将符合ICD-10诊断标准的86例围绝经期抑郁住院的患者随机纳入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2组住院期间常规使用帕罗西汀片20~40 mg行抗抑郁治疗,观察组每晚加用奥氮平片1.25~5 mg,统计在不同时间段2组主观症状得分、抑郁得分、焦虑得分、不良反应得分、药物使用剂量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在药物不良反应和不良反应得分方面,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治疗末痊愈率、焦虑及抑郁得分、症状自评得分以及抗抑郁药剂量方面,观察组表现好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和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药物起效速度明显增快。结论 对比单用帕罗西汀方案,帕罗西汀联合低剂量奥氮平方案并不增加药物的不良反应,但在抗抑郁效果、起效速度和自我评价维度上,优于单用帕罗西汀。
  • 论著·普通医学
    秦娟娟, 庄璐, 张婷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国内外抗抑郁药药物基因组学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为相关研究提供信息支持。方法 以ISI Web of Knowledge的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为检索对象,检索其建库以来收录的抗抑郁药药物基因组学文献,并对载文特征、来源国家、机构、期刊等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检出3 517篇文献,美国的文献数最多(31.02%),发表语言以英语为主(95.56%)。其次为德国、意大利等国家,德国篇均被引频次最高(54.93次)。产出力和影响力较高的作者多来自意大利、德国、比利时。确定了以American Journal of Medical Genetics为首的10种核心期刊。中国的文献数为297篇,篇均被引频次为22.45次。结论 抗抑郁药药物基因组学的研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研究实力较强,我国应继续加强科研投入加强国际间合作。
  • 卫勤管理
  • 卫勤管理
    欧阳汤鹏, 田建全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舰载战斗机飞行员前庭功能选拔工作对于军队发展至关重要。笔者从舰载战斗机对飞行员前庭功能的影响和过往已有选拔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探讨了目前我国舰载战斗机飞行员前庭功能选拔所面临的问题,并且从选拔方法层面提出了建议。
  • 卫勤管理
    张莉莉, 张晓丽, 苏芳, 叶佳波, 邓略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探讨远程飞行航空卫生保障措施。方法 综合分析外军情报信息和我军航空卫生保障研究,提出远程飞行航空卫生保障关键问题。结果 远程飞行对军事飞行人员身心机能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飞行疲劳;排泄和饮食问题,会加重飞行人员的生理、心理负荷。结论 远程飞行航空卫生保障的主要措施包括:科学安排休息、疲劳风险管理、严格放飞把关、加强身心训练、做好饮食保障、合理使用药物、加速疲劳消除。
  • 卫勤管理
    郭子维, 郭俊林, 刘树元, 宁波, 关林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某部通过对2019年高强度训练中卫勤保障经验的总结,梳理出一套适合基层部队的高强度训练综合保障方案。主要包括提升对热射病的重视,热射病的预防及救治等,为广大基层部队卫生人员提供参考。
  • 卫勤管理
    祝宏, 张渊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特勤疗案终末质量缺陷的原因与改进措施。方法 随机抽查2018年度出院特勤疗案,并对缺陷项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疗案缺陷的项目分布和原因,提出改进完善的方法措施,有效控制和提高特勤疗案终末质量。结果 检查特勤出院疗案1 650份,有缺陷的疗案282份,占17.1%。常见缺陷主要是有首页缺陷93份,占5.6%; 疗程记录缺陷90份,占5.5%; 出院记录缺陷9份,占0.5%; 各专科检查25份,占1.5%; 辅助检查缺陷73份,占4.4%。结论 法律和质量意识薄弱、缺乏相关规范和基本技能、管理职责缺失等因素是疗案缺陷的主要原因。需要对特勤疗案加强质量管理,对存在的主要问题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开展意识教育,强化技能培训,完善监管机制,持续改进和提高特勤疗案质量。
  • 卫勤管理
    张洋, 张宇超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打赢现代化战争,严格落实新大纲实战化训练要求,提高飞行人员遇险后自救互救能力,进而提升海上救生训练航卫保障能力。按相关法规要求,参与保障海上救生训练任务,并针对保障实际问题进行对策研究。通过参与飞行人员海上救生训练任务保障有效提升了航医专项航卫保障能力,为今后院校航医执行相关的任务保障具有参考意义。
  • 经验交流
  • 经验交流
    姜树强, 秦宇宏, 苏新, 张艳丽, 于红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运用PDCA循环法,规范落实体检中的危急值管理。方法 健康管理科成立PDCA管理小组,由科室主任、护士长、检验室、临床各科室及核查小组组成。首先根据科室的实际情况,参照其他单位的经验,制订体检危急值管理制度及报告流程,确定危急值项目及界定范围,涉及临床科室检查、血液学检测、心电图、影像检查等项目,定期分析各科室操作、危急情况处理流程、检后数据处理等环节,针对不同原因提出下一步整改措施,检查各项措施落实情况。结果 经过分析汇总,2015年发生1 065人次危急情况,2016年931人次,2017年827人次,2018年共有733人次。从历年的检查情况看,检查异常、化验异常占比例最高。2015年检查异常443例,化验异常572例;2016年检查异常415例,化验异常420例;2017年检查异常380例,化验异常381例。2018年检查异常343例,化验异常367例。通过PDCA多次检查反馈,体检过程出现的危急现象能够得到及时有效处置。结论 应用PDCA循环法及时分析出现的问题,持续改进体检质量与服务,有序规范了体检中的危急值管理,提高医生的诊疗水平,减少医疗纠纷。
  • 经验交流
    范校周, 吴迪, 肖武平, 冯秀先, 施凯, 刘秉岩, 姚克纯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回顾分析4例假性静脉瘤声像图表现,总结超声在假性静脉瘤中的诊断特点及价值。方法 使用B型超声模式观察假性静脉瘤发生的部位、形态、瘤腔大小、内部回声情况及破口大小,彩色多普勒技术观察静脉内外血流情况及破口处血流频谱。结果 本研究列举的4例报道涵盖了假性静脉瘤的常见原因,发生的部位包括浅表静脉和深静脉,一例合并血栓。假性静脉瘤在B型超声模式下表现为无回声包块,追踪可见其与静脉血管相通;彩色多普勒模式下可见其内为彩色血流充填;脉冲多普勒模式下可见破口处正反双期双向静脉血流频谱。结论 超声检查能够明确诊断假性静脉瘤,为鉴别诊断及后续治疗提供有用信息,可作为假性静脉瘤的首选检查方法。
  • 经验交流
    杨志晖, 李勇, 黄景慧, 张利利, 袁海龙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认识药物热的发生特点、诊断依据和处理方法。方法 临床药师对1例骨科术后应用利福平后体温异常升高的患者进行临床用药分析。结果 利福平引起药物热属机体对药物的免疫反应,其发生隐匿,可能干扰医师正确诊断,延误患者治疗。结论 临床药师参与药物治疗,可以协助医师及时识别药物热,避免误诊、误治,增加治疗成本。
  • 经验交流
    张莹, 任兴华, 孙荣丽, 王星, 张一鸣, 翟颖超, 杨洁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