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军事航空医学
  • 军事航空医学
    江川, 陈涛, 曹瑞丹, 张作明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在无参照物的视觉环境下距离判断试验,验证俯视角度观察目标会产生距离近估的趋势,为飞行员发生黑洞错觉(black hole illusion,BHI)时引起高估下滑路径(glide path overestimation,GPO)现象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了解在低能见度情况下,飞行员目视进近的视觉策略及出现的误判类型。采用距离辨别测试的方法,比较俯视目视与平视目标对于距离近估的差异性,并设置参照物后比较这种差异性的变化。利用耳手应答器干扰注意力分配,反映视觉负荷强度。结果 在无参照物视觉环境,5.5°俯视角度观察弱光视标会出现明显距离近估的趋势,这种趋势在设置参照物后明显消失。无参照物组的耳手应答时间延长,视觉负荷较大。结论 飞行员发生BHI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俯视观察目标引起的距离近估现象,这种现象可引起GPO。
  • 军事航空医学
    刘娟, 白霜, 杨蕾, 林榕, 刘珺, 周玉彬, 杜健, 邓学谦, 熊端琴, 吴飞飞, 葛朝丽, 钟方虎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军事飞行员在执行重大任务期间面对紧张、焦虑、失落等情绪时,为缓解心理压力而接受情绪调控时飞行员本人喜欢看到的颜色并对之排序,比较冷色和暖色偏好人数占比的差异,并进一步分析冷暖色偏好不同飞行员的人格差异,为制定针对性较强的个性化心理服务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半结构式访谈调查105名军事飞行员在执行重大任务期间、为缓解负性情绪而接受心理放松训练时喜欢看到的颜色,根据喜欢程度得分进行颜色排序,并采用二项分布检验比较冷色和暖色偏好飞行员人数的占比差异;采用中国大五人格问卷对飞行员进行测评,按冷色和暖色偏好将飞行员分为两组,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2组飞行员的人格差异。结果 飞行员在负性情绪状态下喜欢的颜色共涉及15种,按喜欢程度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蓝、绿、红、黑、白、黄、紫、灰、青、橙、金、粉、米、银和浅棕。前6种颜色受到明显偏爱,并且分别有33.33%、15.24%、22.86%、14.28%、7.62%、6.67%等不同比例的飞行员报告是自己“最喜欢”的颜色;对于后9种颜色,报告喜欢的飞行员比例为0.95%~17.14%,飞行员对这9种颜色的报告只是“喜欢”、均达不到“最喜欢”;在负性情绪下,对冷色偏好的人数明显多于对暖色偏好的人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冷暖色偏好不同的飞行员,人格特征的外向性因子得分有极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神经质、严谨性、宜人性和开放性等因子得分差异不显著,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负性情绪调控是心理服务的重点内容,可提高飞行员平战时的心理健康水平。未来在心理服务过程中筛选负性情绪调控素材时,应参考飞行员的颜色喜好情况,综合冷暖色调偏好及人格特征进行全面考虑。
  • 军事航空医学
    刘琳, 于东睿, 张家康, 许小军, 张莉莉, 苏芳, 葛朝丽, 吴飞飞, 赵安东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不同机种军事飞行人员颈腰部疾病患病特点,为制定军事飞行人员颈腰部疾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参考。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以1 165名空军飞行人员为研究对象,对其颈腰部疾病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对不同机种、不同年龄和不同飞行时间飞行人员颈腰部疾病的患病率进行比较。结果 24.12%的飞行人员患有颈腰部疾病,其中腰部疾病患病率高于颈部和颈腰部(P<0.05)。不同机种的飞行人员中,初教机飞行人员的腰部疾病患病率最高(P<0.05);不同职务的飞行人员中,飞行教员的腰部疾病患病率最高(P<0.01);不同年龄的飞行人员中,31~35岁初教机飞行人员的颈腰部疾病患病率显著高于二代机和运输机飞行人员(P<0.05);不同飞行时间的飞行人员中,飞行时间为1 001~2 000 h的三代机、初教机、高教机飞行人员颈腰部疾病患病率显著高于运输机飞行人员(P<0.05),飞行时间为3 001~4 000 h的三代机、初教机飞行人员颈腰部疾病患病率显著高于运输机飞行人员(P<0.05),飞行时间>6 001 h的初教机飞行人员颈腰部疾病患病率显著高于运输机飞行人员(P<0.05)。结论 不同机种军事飞行人员颈腰部疾病患病率不同,初教机飞行人员患病率较高;随年龄的增长和飞行时间的延长,飞行人员颈腰疾病患病率呈现上升趋势。
  • 军事航空医学
    段付军, 张丹, 张宁玲, 董俊阳, 罗丽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直升机飞行员飞行疲劳状况,分析疲劳相关因素,为航空卫生保障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疲劳量表14(FS-14)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问卷,测定90名直升机飞行员的疲劳指数和睡眠质量。与同期歼击机飞行员的比较,并根据直升机机型和飞行时间分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直升机飞行员的疲劳指数略高于歼击机飞行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直升机飞行员的睡眠指数高于常模(P<0.001)。飞行时间>1 000 h的直升机飞行员的疲劳指数高于飞行时间≤1 000 h飞行员。武装型直升机飞行员的疲劳指数高于运输型直升机飞行员。躯体疲劳、脑力疲劳及疲劳总分与睡眠指数的相关系数(r=0.586,P<0.001;r=0.461,P<0.001;r=0.617,P<0.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直升机飞行员的飞行疲劳与睡眠指数正相关,应关注不同类型直升机飞行员的飞行疲劳状况。
  • 军事航空医学
    赵国政, 刘淑萍, 李利, 陈晓, 李森, 邹志康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总结近10年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飞行员情况,为飞行学员医学选拔、飞行员先天性心脏病诊治及鉴定提供合理建议。方法 对2010年1月—2020年9月在我院住院的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飞行员进行统计,分析其超声特征及诊治鉴定情况。结果 近10年共有15例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飞行员在我院诊治,均为年度体检或改装体检中发现,年龄22~47岁,包括房间隔缺损13例(86.7%)、室间隔缺损1例(6.7%)、动脉导管未闭1例(6.7%),其中室间隔缺损飞行员偶有剧烈活动后气促感,余飞行员平时能耐受各种训练,活动时无不适症状。经介入封堵治疗后地面观察3~12个月,1例失访,1例因观察时间短暂时飞行不合格,1例因飞行训练中易出现突发头晕飞行不合格,余12例原机种或限双座飞行合格。结论 介入封堵治疗飞行员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切实可行,治疗后封堵器稳定,经航空医学鉴定不影响飞行者,可准予飞行合格。
  • 军事航空医学
    李利, 赵国政, 刘淑萍, 陈晓, 徐娟, 邹志康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超声心动图评估不同抗荷体质训练方法对空军青少年航空学校学生心脏结构与功能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取空军青少年航空学校2016级377名参加传统抗荷体质训练方法训练的高三学生为传统训练组(A组)、2017级300名参加改进抗荷体质训练方法训练的高三学生为改进训练组(B组)。对比2组的超声心动图指标,包括:左室舒张末期室壁厚度(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wall thickness,LVWd)、左室收缩末期室壁厚度(left ventricular end systolic wall thickness,LVWs)、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LVI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systolic diameter,LVIDs)、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室缩短分数(left ventricular fractional shortening,LVFS)、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volume,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 systolic volume,LVESV)、左室每搏输出量(left ventricular stroke volume,LVSV)各参数,计算左室心肌重量(left ventricular myocardialweight,LVM)、室壁增厚率(left ventricular wall thickening fraction,LVWTF),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改进训练组LVWs、LVIDd、LVIDs、LVEF、LVFS、LVEDV、LVESV、LVSV、LVWTF均大于传统训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LVWd、LV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进抗荷体质训练方法,使学生心脏形态发生适应性代偿改变,有效提升了学生心脏功能。
  • 军事航空医学
    齐林嵩, 姚璐, 王雪峰, 唐燕, 赵琎, 吴腾云, 杨庆红, 赵晨, 邹志康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调查某邻近两省空军青少年航空学校学生招飞定选阶段的近视超标情况,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整群抽取2017级参加空军招飞医学选拔定选邻近两省(A省、B省)的学生共200例,均为男性,年龄16~19岁。检测学生屈光情况,并通过问卷形式调查近视超标的可能相关因素。分析两省学生近视超标差异及其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 A省学生近视超标率显著高于B省(P=0.0480),两省学生基线SER、招生时基线SER≤0 D、≤+0.25 D、≤+0.50 D的学生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问卷调查结果显示,A省上课时间≥10 h/d、户外活动时间<80 min/d、读写距离<30 cm学生比例均显著高于B省(P=0.0001;P=0.0001;P=0.0492)。A省近视超标学生基线SER显著低于非近视超标学生(P=0.0019),且基线SER≤+0.25 D、≤+0.50 D的学生比例明显高于非近视超标学生(P=0.0001;P=0.0012),多因素Logisitic分析显示,每周户外活动时间不低于9.3 h及较高的基线SER是预防近视的保护性因素。结论 读写距离过近、上课时间过长、户外时间过短可能是导致近视超标的危险因素,特别是基线屈光不高于+0.50 D的学生;学校的近视防控重点在于协调分配上课读写时间和户外活动时间。
  • 军事航空医学
    姜涛, 邹志康, 陈婷, 李丹, 丁丁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比分析空军青少年航空学校(以下简称青航校)学生入学和毕业时的远视力、屈光度的构成变化情况,为进一步做好青航校学生近视防控工作和修订青航校医学选拔标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16所青航校2015级和2016级767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对入学和毕业时的远视力和屈光度数进行整理分析,阐明其入学和毕业时远视力和屈光度的构成比,并对远视力和屈光度差值进行配对检验分析。结果 青航校学生在入学与毕业时远视力的构成比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2015级学生的配对远视力差值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2016级学生配对远视力差值无统计学意义(P=0.330);青航校学生在入学与毕业时屈光度的构成比之间的差异和配对屈光度差值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2015级屈光度下降大于0.5球面镜度数的110人(35.71%),2016级屈光度下降大于0.5 DS的170人(37.04%)。结论 空军青少年航空学校应采取多种科学有效的措施,定期跟踪监控学生视力,视力有下降趋势要及时干预,做好近视防控工作。
  • 军事航空医学
    何君梅, 苏迅, 王君, 王莹, 王蕾, 任兴华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初步构建我国空运后送护理安全管理评价指标体系,旨在降低空运后送伤病员护理安全隐患,有效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方法 通过文献回顾法、专家议题小组法初步拟定专家咨询问卷;采用德尔菲法对不同专业的15位专家进行两轮专家咨询;使用Excel 2010、SPSS 23.0软件和yaahp层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汇总分析,筛选指标并确定指标权重。结果 两轮咨询专家积极系数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均在0.912以上,肯德尔和谐系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终确定包含5项一级指标、16项二级指标、85项三级指标的我国空运后送护理安全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结论 初步构建的我国空运后送护理安全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实用性,专家意见较为集中,经进一步验证后可作为空运后送护理安全评价工具。
  • 论著·普通医学
  • 论著·普通医学
    杜丽娜, 苏燕胜, 张武合, 吴剑维, 陈鹏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STYK1基因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水平,探索STYK1在前列腺癌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利用“UALCAN”等数据库分析STYK1基因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及生物学功能;收集67例前列腺癌组织样本,实时定量PCR法检测STYK1基因的表达水平,统计分析STYK1基因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慢病毒转染法构建STYK1低表达的LNCaP细胞系,CCK8法绘制细胞生长曲线,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结果 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STYK1基因在前列腺癌中特异性高表达,与AR、PSA、PSMA、PCA3基因具有显著的表达相关性,功能富集分析提示其参与了多种细胞代谢过程。实时定量PCR检测显示前列腺癌组织中STYK1基因的表达水平较癌旁组织显著升高,与患者的TNM分期、术前PSA水平显著相关(P<0.05)。以STYK1表达水平诊断前列腺癌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25(P<0.05)。生长曲线和流式细胞周期检测证实下调STYK1基因表达后能够抑制LNCaP细胞的增殖能力。结论 STYK1基因的表达水平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特异性升高,具有潜在的诊断价值,并影响前列腺癌细胞的增殖过程。
  • 论著·普通医学
    刘晓宇, 王丹丹, 呼婵娟, 张俊红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感染导致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患儿T细胞亚群的变化,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空军特色医学中心2014年10月—2019年10月90例EBV感染致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作为研究组,以年龄、性别配对的同期健康体检儿童80人作为对照组,空腹抽取外周静脉血CD3+、CD4+、CD8+数量及EBV-DNA水平。结果 病例组 CD3+、CD8+高于对照组(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儿童感染EBV致IM后机体会产生大量的T淋巴细胞,引起外周血中CD3+、CD8+浓度升高,检测IM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表达变化对IM的诊断及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论著·普通医学
    柏冬, 许亚茹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恶性血液病骨浸润的MRI表现及临床相关特征。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对2016年1月—2019年12月航天中心医院血液科住院的24例血液病伴骨浸润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白血病骨浸润患者中包括急性白血病17例(71%),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3例,急性髓系白血病M2型7例,M5型5例,M6型2例;慢性白血病2例(8%),包括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及慢性髓系白血病分别有1例;淋巴瘤3例(13%),包括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2例,B淋巴母细胞淋巴瘤1例;另外粒细胞肉瘤2例(8%)。所有患者均出现骨浸润局部阳性体征。骨浸润部位最多出现在骨盆诸骨,其次为四肢关节,以及脊柱椎体。影像学表现为T1WI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增强后明显强化,边界尚清。基因检测MLL/AF阳性2例,AML1-ETO阳性2例,WT1阳性4例,BCR-ABL阳性1例。血生化检查显示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多明显升高。结论 MRI扫描对诊断恶性血液病骨浸润定性诊断特异性较高,且定位诊断准确,为确诊骨浸润提供影像学依据,有助于临床病情评估和疗效评价。
  • 论著·普通医学
    王丽蓉, 魏义婷, 王国经, 侯庆香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联合微波消融在较大子宫肌瘤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3月—2019年7月在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海扶治疗中心收治的较大子宫肌瘤患者5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28)和对照组(n=25)。观察组采用高强度聚焦超声联合微波消融术对子宫肌瘤进行治疗,对照组仅采用高强度聚焦超声进行处理。观察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出血量、术后疼痛水平及并发症情况,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2个月肌瘤体积变化,分析治疗后2个月的临床疗效。结果 2组手术时间、术后24 h阴道出血量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疼痛等级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皮肤烫伤、直肠损伤和神经异常反应的发生率高于观察组(P<0.05),2组间腹胀、阴道异常出血和发热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子宫肌瘤体积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个月,2组间肌瘤体积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2组间临床疗效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强度聚焦超声联合微波消融可安全、有效减少较大子宫肌瘤体积,临床疗效优于单独聚焦超声消融治疗。
  • 论著·普通医学
    李新月, 全首祯, 马红雨, 李偌铱, 张谨, 高洁, 马越云, 董磊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索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孕中期相关指标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本研究回顾性选取31例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患者作为病例组,36例正常妊娠孕妇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孕妇孕中期相关指标的差异,进一步分析这些指标与妊娠期糖尿病的相关性。结果 GDM组孕前体质量指数(BMI)、孕中期BMI、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尿酸(uric acid,UA)、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SCRP)、铁蛋白(ferritin,SF) 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孕前BMI、ALP、SF与GDM发病风险相关;孕前BMI、SF预测GDM的AUC分别是0.705、0.678,孕前BMI和SF对GDM有一定预测价值。结论 孕前BMI和孕中期SF升高是GDM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 论著·普通医学
    陈英, 李相生, 葛淑静, 徐姗, 黄峰, 肖军, 孙铁辉, 张龙方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探讨高龄老年人缺血性肠病的临床患病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20年1月空军特色医学中心经检查确诊的高龄老年缺血性肠病患者的一般资料和临床特点,应用SPSS2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样本率比较采用 χ2 检验中的 Fisher 确切概率法检验。结果 老年缺血性肠病中,大部分起病表现为急性腹痛22例(占48.9%)或亚急性腹痛14例(占31.1%),合计占80.0%。老年缺血性肠病左半结肠型较右半结肠型多发,2组在临床症状上,恶心、呕吐、便血、发热、腹肌紧张、病死率这些指标,右半结肠组明显高于左半结肠组,2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合并症上,右半结肠型IBD患者大部分合并有心血管疾病基础如冠心病或房颤(占71.4%),左半结肠型IBD患者大部分合并有便秘(占68.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患者容易出现肠壁的血运障碍,从而诱发肠缺血发作(肠卒中)。对肠卒中的认识不足容易导致误诊。因而对于病史和临床特点的熟练掌握,以及及时实施腹部血管CT、腹部超声、结肠镜等进一步检查以尽快明确诊断,对于降低老年缺血性肠病的死亡率至关重要。
  • 论著·普通医学
    邢庆昌, 王卫卫, 胡文慧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针药结合辨证治疗主观性耳鸣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用药规律、取穴规律、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56例主观性耳鸣患者治疗前的证型、首次处方用药、针灸选穴以及治疗前、治疗4周后及治疗结束后1个月耳鸣严重程度评估量表(TEQ)评分,根据评分变化进行自身疗效前后对比评估。结果 证型分布由高到低依次为肝火上扰证、脾胃虚弱证、痰火郁结证、气滞血瘀证、肾精不足证。用药频次:常用药频次由高到低为天麻、地龙、磁石、珍珠母、柴胡、川芎、茯苓、甘草、陈皮、石菖蒲、炒白术、半夏、白芍、炒栀子、龙胆草。治疗4周TEQ有效率是83.93%;治疗结束后1个月随访TEQ有效率是67.86%。结论 耳鸣辨证分型以肝火上扰证、脾胃虚弱证最为常见,辨证选方用药,习用天麻、地龙、石菖蒲等中药,配合毫针针刺主穴听宫、听会、翳风、偏历、外关,通治于各证型。针药结合辨证治疗主观性耳鸣疗效确切。
  • 综述
  • 综述
    陈玉, 肖婷, 郑德莎, 苏向妮, 画妍, 邵佩, 尼春萍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明析我国军事飞行员的常见疾病谱及其常见疾病的患病特点,为维护和提升军事飞行员的整体健康水平提供循证依据。方法 检索自数据库收录以来至2019年12月在中国知网(CNKI)、重庆维普(VIP)、万方数据(Wanfang Data)以及PubMed等数据库中有关我国军事飞行员疾病谱的文献。单个率的合并采用Comprehensive Meta Analysis V2进行,进行发表偏倚检验。依据纳入文献篇数、疾病谱的排位以及对停飞造成的影响等因素进行亚组分析,进行异质性检验,根据结果选择相应的效应模型进行合并分析。结果 纳入研究文献7篇,研究对象总人数为18 177人,年龄为20~54岁。Meta分析结果显示,检出的主要疾病依次为高脂血症(13.4%)、脂肪肝(11.1%)、高尿酸血症(9.6%)、肝功能异常(5.4%)、慢性胃炎(5.0%)、胆囊息肉(4.8%)、肝血管瘤(4.3%)、腰椎病(3.8%)、老视(3.6%)、肾囊肿(2.9%)、屈光不正(1.7%)、高血压(1.3%)。结论 我国军事飞行员患病率前5位的疾病是高脂血症、脂肪肝、高尿酸血症、肝功能异常及慢性胃炎,应根据循证依据对飞行员实施合理的健康维护策略。
  • 综述
    王雪峰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医学停飞是飞行人员因医学原因导致不符合相关评价标准,取消飞行资格的情况,作为飞行人员职业生涯终结的评估结果,停飞疾病构成和影响因素能够直观反映招收选拔和训练培养过程。笔者综述了军事飞行人员医学停飞的国内外研究方向和进展,总结了医学停飞的影响因素,预测了研究发展方向,为军事飞行人员医学选拔和医学鉴定研究提供参考。
  • 综述
    贺青, 邓略, 张向阳, 张晓丽, 刘珺, 叶佳波, 张莉莉, 钟方虎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持续高强度的军事任务和训练给军事飞行员及其家庭带来巨大压力,美军重视将积极心理学的心理弹性训练用于飞行员心理健康维护。这项心理教育计划旨在改善飞行员在部署期间和部署之后对应激的反应,并在需要时增加心理健康服务。笔者介绍了美军飞行员心理弹性训练的一些方法和启示。
  • 综述
    李京元, 张红星, 陈宇飞, 彭页, 杜俊杰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骨感染是临床中严重的感染性疾病。准确的诊断是成功治疗和感染控制的第一步,然而基于传统细菌培养的诊断方法存在诸多不足,往往无法对临床治疗做出及时且准确的指导。随着宏基因组测序技术的不断成熟,成本不断降低,其快速、准确、客观等优点逐渐凸显,近年来将其应用于骨感染诊断中的研究层出不穷,但临床中对宏基因组测序技术的了解和认识尚浅。笔者将对宏基因组测序法的原理,在骨感染诊断中的优势和应用现状,以及发展方向作一综述。
  • 经验交流
  • 经验交流
    祝宏, 伍奇, 黄莹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特勤疗养医学鉴定训练质量隐患的改进策略。方法 分析特勤疗养医学鉴定训练质量隐患发生原因,提出消除隐患改进方法。结果 科学构建特勤疗养质量评价体系、积极打造特勤专业人才队伍、健全特勤质量控制管理机制是防范特勤疗养医学鉴定训练质量隐患的重要举措。结论 实施隐患改进策略,有利于转变特勤健康理念提高疗养训练意识,有利于突出特勤疗养特色提高专业技术水平,有利于强化训练管理机制促进质量持续改进。
  • 经验交流
    成路, 宋知仁, 赵香莲, 任玉蓉, 陈宇峰, 王媚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西南某边境某地任务部队所有疾病的发病情况,为后续卫勤保障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以野战医疗队登记的官兵就诊记录为依据,对所有的病历资料进行整理及分析。结果 任务期间,就诊、巡诊中登记的官兵累计发病499例,排名前3位的疾病为训练伤214例、皮肤疾病113例、呼吸系统疾病35例,分别占所有发病例次的42.89%、22.65%。训练伤病例中,按受伤类型,软组织损伤最为多见。按受伤部位,腰部是最常见的损伤部位。按受伤类别,过劳性损伤最为多见。皮肤病病例中,以动物性皮肤病、真菌性皮肤病、荨麻疹类皮肤病为主。结论 西南某边境某地任务部队各类疾病发生率较高,应针对该地区的发病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展卫勤保障服务,确保任务期间官兵的健康。
  • 经验交流
    孙志艳, 赵丽, 张青莲, 郑淑凝, 杜思铭, 曹小勇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以“治未病”促进飞行人员腰肌劳损康复。方法 选择住院飞行人员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行腰肌劳损的常规治疗。观察组以“治未病”思想为指导,按照“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实施健康教育、物理治疗、腰背肌锻炼、健康随访等干预。结果 出院后随访第1、2个月治疗效果比较,2组差异疗有效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3、6、12个月随访,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治未病”持续指导有利于提高住院飞行人员腰肌劳损的治疗效果。
  • 经验交流
    马妮妮, 王瑞, 任静, 张盈, 王永欢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PDCA循环结合信息平台在军人门诊健康教育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3月—8月门诊军人伤病员100例,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军人门诊常规健康教育,研究组实施PDCA循环结合信息平台的军人门诊健康教育服务管理,对比2组军队伤病员干预前后疾病知识掌握程度以及自我护理能力,并调查2组军人对门诊服务的满意度评价。结果 干预前,2组疾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以及自我护理能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疾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以及自我护理能力较对照组好转程度更佳,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对就诊流程、服务态度、健康宣教以及专业技能的满意度评价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军人门诊中实施以PDCA循环结合信息平台的健康教育服务管理模式,不仅可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和军人患者满意度,同时也提高了患者疾病认知及自护能力,能够帮助官兵建立健康理念,在军人门诊应用价值较高。
  • 经验交流
    初晓阳, 邹璇, 邹敬才, 于开涛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颅颌面部战创伤是战伤减员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颅颌面部战创伤救治的教学是提高我军战场急救水平的迫切需求。随着3D打印技术的发展,3D打印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到口腔种植、口腔修复、口腔颌面外科等临床及教学多个领域中。将低成本的3D打印模型引入到颅面部战创伤救治的教学,可以提高颅面部战创伤相关的解剖结构及救治方法的教学效果。颅颌面部战创伤模型的3D打印主要是在标准或损伤后颅颌面部立体光刻(stereolithography,STL)文件上创建模拟出战创伤的损伤形态,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CAD/CAM) 及3D打印技术制作出损伤模型,再将其用于颅面部战创伤救治的教学中。
  • 经验交流
    汪东军, 郑军, 刘红巾, 付兆君, 王丽萍, 刘启明, 王星, 王军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我军高性能战机飞行员离心机训练伤的典型病例,探讨我军高性能战机飞行员离心机训练伤潜在风险的成因及对策。方法 报告2020年在空军特色医学中心实施离心机训练造成腰部损伤的3例歼击机飞行员典型病例,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对飞行员离心机训练伤原因及处置措施进行分析讨论,提出合理化建议。结果 例1:某歼7改装歼10飞行员,男,32岁,总飞行时间1 421 h。行离心机8G 10s训练时,由于自身耐力不足导致腰部剧烈疼痛,活动受限;例2:某歼10飞行员,男,36岁,总飞行时间1 700 h。行离心机6 G 10 s训练时,因抗荷动作不到位导致腰背部疼痛不适;例3:某歼11改装歼20飞行员,男,35岁,总飞行时间1 931 h。在行离心机侧向复合加速度耐力2.5 G训练时,由于脊柱没有保持良好的抗载荷姿势,导致腰部疼痛,活动受限。结论 离心机训练伤与自身耐力不足、抗荷动作不到位及抗荷姿势不准确等有关。
  • 经验交流
    朱玲, 刘静, 丁丽, 郑晓丽, 韩冬梅, 闫洪敏, 薛梅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报道1例原发胃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合并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提高对该类疾病诊治及预后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例患者的诊治经过,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该患者经胃镜及病理活检确诊为胃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经骨髓涂片、免疫分型、基因检测等确诊合并急性髓系白血病,给予含利妥昔单抗并兼顾髓系淋系的联合化疗治疗,病情短暂缓解,因感染失去移植机会。之后患者急性白血病复发,且bcr/abl基因阳性,加用伊马替尼等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终因衰竭死亡。结论 原发胃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合并急性髓系白血病非常少见,无标准治疗方案,疗效较差,部分患者可因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受益。
  • 经验交流
    张鹰, 孙丹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以溢泪为首发症状的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的发病特点及诊断。方法 总结分析2016年以来3例首发溢泪就诊眼科的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3例患者均因突发溢泪症状就诊部队基层眼科门诊,2例患者角膜点状浸润,1例患者角膜无异常,3例患者均泪道冲洗通畅,伴有额纹变浅、眼睑松弛、眼睑闭合不全、鼻唇沟变浅等体征,根据起病突然和体检结果,考虑诊断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及时去神经内科就诊,最后确诊为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结论 针对部队基层门诊部眼科医务人员发现突发溢泪且眼部其他体征较轻的患者,应考虑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注意检查面部运动功能,建议及时转诊神经内科,可避免漏诊误诊而影响部队的战斗力,防止医疗纠纷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