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指南·标准·共识
  • 指南·标准·共识
    全军热射病防治专家组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 军事航空医学
  • 军事航空医学
    赵聪, 张光运, 石进, 陈大伟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飞行人员颈动脉粥样硬化(carotid atherosclerosis,CAS)随访的临床意义及进展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对2016年1月—2019年12月在空军特色医学中心诊断为CAS且伴有至少1项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的飞行人员进行飞行情况和CAS进展的随访。比较CAS进展组和无进展组的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和飞行因素的差异。结果 35例CAS飞行人员的平均年龄为(49.43±5.57)岁,其中含14例(40%)内中膜增厚者,21例(60%)斑块形成者。随访时间为6~55个月。部分飞行人员因合并冠状动脉和颅内动脉狭窄而停飞。22例(63%)CAS无进展,13例(37%)CAS有进展。进展组飞行人员的飞行时间显著长于无进展组[5 000(4 330,9 550)h vs 3 657(2 575,5 400)h,P=0.018],高血压及高脂血症的患病比例明显高于无进展组[8(61.5%)vs 4(18.2%),P=0.024;12(92.3%)vs 12(54.5%),P=0.02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年龄(P=0.026,OR=26.496)和高血压病(P=0.011,OR=19.201)是飞行人员CAS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对伴有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的飞行人员进行CAS随访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对其进行严格的血压管理可防止CAS进一步发展。

  • 军事航空医学
    薛恒怡, 李森, 孙津津, 王广云, 王全龙, 张颖, 张海涛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调查陆航飞行学员的高血压发病情况及其相关危险因素,为降低飞行人员高血压发病率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陆航405名在校飞行学员为研究对象,测量身高、体质量和血压,采用调查问卷表调查学员一般情况、飞行训练情况、行为生活方式,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405名飞行学员中,正常血压243例(60.0%),正常高值血压155例(38.27%),1级高血压7例(1.73%)。体质量指数(BMI)最小值为17.92 kg/m2,BMI最大值为27.04 kg/m2,平均BMI(22.13±1.71)kg/m2;体质量过低1例(0.24%),体质量正常345例(85.19%),超重59例(14.57%)。正常高值血压组和高血压组BMI均高于正常血压组,正常高值血压组与正常血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BMI是飞行学员高血压的危险因素(OR=1.278,P<0.05),饮食低盐及适中、直系亲属无高血压疾病可降低患高血压的风险(OR=0.004、0.249、0.010,P=0.019、0.001、0.024)。结论 飞行学员高血压多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发病率相对普通人群较低,而正常高值血压者较多,应积极防控相关危险因素,减少成飞后高血压的发病率。

  • 军事航空医学
    冯冬蕴, 罗渊, 叶巧, 梅竹松, 房龙梅, 郭丙乾, 全首祯, 巩蓓, 马越云, 王广云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检测军事飞行员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ipoprotein associated phospholipase A2,Lp-PLA2)水平,分析与其他职业的健康体检者之间及不同年龄组间的变化情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147名军事飞行员和140名健康体检者,设为军事飞行员组和健康体检组,并按照年龄进一步分为≤30岁、31~40岁、≥41岁3组。采用磁微粒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Lp-PLA2;常规检测血脂项目(血清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脂蛋白a以及同型半胱氨酸)、肾功能项目(尿素、肌酐和尿酸)和血糖;统计分析组间差异和相关性。结果 军事飞行员血清Lp-PLA2水平及阳性率与健康体检者相比显著降低(P<0.01)。不同年龄组的军事飞行员间,31~40岁组血清Lp-PLA2水平及阳性率高于其他2个年龄组(P<0.01或0.05)。Lp-PLA2升高组军事飞行员的年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Lp-PLA2正常组相比偏高(P<0.05、<0.01或<0.001),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偏低(t=2.451,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军事飞行员血清Lp-PLA2浓度随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水平升高而增高(P<0.001或<0.05),但是与尿酸水平呈负相关(P<0.05)。结论 31~40岁年龄段军事飞行员血清Lp-PLA2水平及阳性率相对增高,存在较高的心脑血管疾病风险,需引起关注并尽早采取预防措施。

  • 军事航空医学
    宋明芳, 周家珍, 陈飞, 陈安文, 岳洪梅, 范雪, 倪春慧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军事飞行人员进行急性缺氧耐力调查,并比较分析飞行员和空中特勤人员的急性缺氧耐力情况。方法 选择2018年4月—2021年4月进行急性缺氧模拟体验训练的飞行人员886人,根据飞行人员岗位不同将分为飞行员(390人)和空中特勤人员(496人)2组,并对2组人员的急性缺氧有效意识时间和和急性缺氧耐力评定等级分布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390名飞行员中,急性缺氧耐力评定合格者288人(73.85%),良好者61人(15.64%),优秀者41人(10.51%);496名空中特勤人员中,急性缺氧耐力评定合格者386人(77.82%),良好者78人(15.73%),优秀者32人(6.45%);2组人员急性缺氧耐力评定等级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825,P=0.090)。在急性缺氧耐力评定等级合格人员中,飞行员的急性缺氧有效意识时间长于空中特勤人员(t=2.010,P=0.045);等级为良好和优秀人员中,飞行员与空中特勤人员的急性缺氧有效意识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57、0.861,P=0.579,0.392)。飞行员急性缺氧平均有效意识时间为(161.10±53.53)s,空中特勤人员急性缺氧平均有效意识时间为(152.38±46.34)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54,P=0.011)。结论 目前我军飞行人员急性缺氧耐力评定等级多为合格水平,飞行员急性缺氧耐力略优于空中特勤人员。

  • 军事航空医学
    张慧变, 刘琳, 于东睿, 杜俊杰, 王飞, 张雁歌, 苏芳, 张莉莉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2003—2020年空军及陆军飞行人员运动系统医学停飞疾病谱的变化规律及年代、飞行时间、年龄、机种分布特点,增加航卫保障工作的预见性和主动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研究的方法,收集2003—2020年飞行人员因运动系统疾病医学停飞资料,统计分析各年代、年龄、飞行时间、机种的医学停飞疾病序位、医学停飞疾病的构成比及年代、飞行时间、机种分布特点。结果 飞行人员因运动系统疾病医学停飞134人,检出运动系统疾病28种,按检出疾病归类疾病谱,其中排名前5的疾病是腰椎间盘疾病、颈椎病、膝关节病、骨折、踝关节病;与2003—2011年比较,2012—2020年因腰椎间盘疾病、颈椎间盘疾病所致医学停飞的构成比有所下降(χ2=6.661、6.718,P<0.05),因膝关节病、踝关节病所致医学停飞的构成比有所上升(χ2=6.190、4.397,P<0.05);飞行人员医学停飞平均年龄为(36.36±6.20)岁,3组人员平均年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F=5.134,P=0.007),高载荷机种飞行员医学停飞主要集中在35~39岁,低载荷机种飞行员主要集中在30~34岁,低载荷机种空勤人员医学停飞主要集中在40~44岁;高载荷机种飞行员及低载荷机种飞行员不同飞行时间医学停飞人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857、15.830,P<0.01)。高载荷机种飞行员0~1 000 h医学停飞人数构成比低于1 001~2 000 h及>2 000 h,低载荷机种飞行员0~1 000 h医学停飞人数构成比高于1 001~2 000 h及>2 000 h。结论 飞行人员颈/腰椎间盘疾病医学停飞人数仍居于高位,但是有下降的趋势,而膝关节、踝关节病医学停飞人数有增加的趋势,应重视并及时转变相应的航卫保障措施,持续提高飞行人员身心素质和飞行适应能力,提升部队战斗力。

  • 军事航空医学
    肖年军, 宁守斌, 张颖, 朱迪, 谷君辉, 厉晓杰, 王雪峰, 邹志康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青少年航空学校学员血压检测结果分布及其与身体围度指标的关系,为精准选拔及科学训练提供数据支撑。方法 按照横断面研究设计,将学员分为高血压组、正常高值血压组及正常血压组,分析3组学员之间身高、体质量、坐高、上肢长、下肢长、颈围、臂围、胸围、腰围、臀围、大腿围、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及体脂率的差异。结果 共纳入青少年航空学校学员共717人,其中高血压组8人(1.12%)、正常高值血压组565人(78.80%)、血压正常组144人(20.08%)。3组之间比较,平均身高、坐高、上肢长、下肢长、腰臀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平均体质量、颈围、臂围、胸围、腰围、臀围、BMI和体脂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3.794~13.070,P<0.05或<0.01或<0.001)。结论 青少年航校学员血压测量结果与体质量、颈围、臂围、胸围、腰围、臀围、大腿围及体质量指数、体脂率结果有一定关联。

  • 军事航空医学
    张毅霞, 田伟, 孙立立, 崔向红, 依秋媛, 王巧玲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肌骨超声在飞行人员肢体疼痛中的诊断价值、疗养院软伤治疗效果及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 reality,VR)/增强现实技术(augmented reality,AR)对易引起训练伤的不良动作行为的干预价值,尝试新技术对现有疗养设备的应有拓展所带来的诊断-治疗-干预纠治思路探索。方法 选取2020年4月—2021年12月到大连康复疗养中心疗养体检鉴定的有肢体疼痛的飞行人员119例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高频超声技术进行检查诊断,并与核磁结果进行比较以评判其效果;利用软伤医院进行治疗,并依据肌骨超声进行治疗效果评判;利用VR/AR模拟训练场景,观察肢体疼痛的飞行人员动作习惯与损伤关联情况,进行矫治干预并对干预效果进行评判及肌骨超声评估。结果 与核磁共振结果比较,119例接受肌骨超声检查的飞行人员中阳性者117例(98.3%),仅2例未检查出阳性(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19例飞行人员进行软伤治疗后,肌骨超声检查结果表明,症状改善率100%,治愈率26.5%。119例飞行人员借助VR/AR模拟训练场景进行不良动作行为干预,无意识非良性习惯动作发生率从89.1%下降到了11.8%,有意识纠正动作发生率达到86.8%。不良动作行为VR/AR干预前后肌骨超声评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4.267~18.667,P<0.05)。结论 肌骨超声在飞行人员肢体疼痛中的应用,为临床提供重要的影像诊断和康复评估信息;疗养院内的新技术旧设备拓展诊断-有针对性的治疗-VR/AR模拟场景不良动作矫正-肌骨超声评估的闭环疗养过程,具有较高的军事意义。

  • 军事航空医学
    姬璐璐, 余常炼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编制飞行人员集体效能感正式量表,并对其信效度进行检验,为飞行人员集体效能感的评估提供重要依据。方法 采用文献分析法和半结构式深度访谈法确定量表的理论维度及内容,经同行和专家修订后于2021年2—4月在某战区对74名飞行人员进行了预测试,得到4个维度17个条目的量表,经检验该量表信效度良好,后扩大样本量,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了327名飞行人员作为问卷重测对象,并对其信度、效度(内容效度、结构效度)、共同方法偏差检验等进行检验。结果 显示正式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47,各维度的一致性系数在0.837~0.897之间,各个项目和总分相关度在0.657~0.800之间,各个维度之间的相关性在0.645~0.739之间,各个维度和总分之间的相关性在0.851~0.892之间,P值均小于0.01;量表中各题项标准化因子载荷在0.649~0.854之间,各维度AVE值均大于0.5;各维度皮尔逊关系系数均小于AVE的开方值;四因素模型拟合指数良好。结论 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可用做空军飞行人员集体效能感的评估。

  • 热射病研究专题
  • 热射病研究专题
    纪筠, 刘珺, 徐余海, 陶天柱, 叶博, 宋青, 杨晓明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劳力性热射病(exertional heat stroke,EHS)大鼠生化指标、凝血功能、细胞因子和肝脏组织中蛋白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HMGB1)表达的变化,探讨异丙酚对EHS大鼠肝脏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 48只10周龄SPF级SD雄性大鼠进行6 d的适应性递增负荷跑台训练后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normal control,NC组)、异丙酚+正常对照组(propofol+normal control,PPF-NC组)、热暴露组(heat exposure,HE组)、异丙酚+热暴露组(propofol+heat exposure,PPF-HE组)、劳力性热射病组(exertional heat stroke,EHS组)、异丙酚+劳力性热射病组(propofol+exertional heat stroke,PPF-EHS组),建立EHS模型,异丙酚预处理。观察各组大鼠生化指标[肌酐(creatinine,Cr)、尿素氮(urea nitrogen,BUN)、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凝血功能[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D-二聚体(D-dimer,D-D)、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血浆和肝脏中HMGB1表达及肝脏病理学变化。结果 EHS组和HE组大鼠的生化指标(Cr、BUN、AST、ALT、ALP、CK)、凝血功能(APTT、Fib、D-D、PT)、细胞因子(TNF-α、IL-1β、IL-6)和肝脏组织中蛋白HGMB1表达较NC组均明显增高(P<0.05),且EHS组较HE组更高(P<0.05)。PPF-HE组和PPF-EHS组在异丙酚处理后,各项指标较EHS组和HE组低(P<0.05)。HE组和EHS组可见肝脏细胞出现异常,PPF-HE组和PPF-EHS组肝脏充血明显减轻,结构破坏程度明显降低。结论 异丙酚可以显著减轻剧烈运动和热损伤诱导的全身炎症反应、组织缺血损伤以及凝血功能障碍,降低血浆及肝组织中HMGB1浓度,减轻肝脏损伤,从而延长生存时间。

  • 热射病研究专题
    宁波, 韩玉明, 樊凤艳, 李宁, 关林, 张向阳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提出可靠的热习服(heat acclimatization,HA)效果评价方法。方法 热射病高发地区士兵160人,其中新兵44人,老兵116人。分别在春季及夏末检测新兵、老兵热耐力,并计算达标率。热耐力测试方法:在温度40 ℃、相对湿度40%空间内跑步机跑步2 h,跑步机坡度2°,速度5 km/h,持续心电监测心率、直肠温度。热耐力达标标准:测试期间测试过程中,心率>150次/min,直肠温度>38.5 ℃,且持续超过3 min既提示热耐力不达标,相反则判定为达标。针对春季不达标人员分别进行了室内模拟条件下主动、室内被动HA训练,以及自然环境下主动HA训练。并在热环境下对着控体服主动HA训练安全性进行了研究。使用生理应激指数(physiological stress index,PSI)代表热应激反应的严重程度,比较HA训练前后PSI变化。结果 春季新兵、老兵热耐力不达标率分别是59%、69%;夏末新兵、老兵热耐力不达标率明显下降分别是0、5%。室内模拟条件下主动、室内被动HA训练,以及自然环境下主动HA训练前后PSI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热环境着控体服主动HA训练是安全的。结论 春季大部分士兵热耐力不良。室内主动、被动热习服训练、室外主动热习服训练均可显著改善热应激的程度。热耐力检测可用于部队士兵热耐力状态评估,热耐力检测也可以用于热习服效果评价。

  • 热射病研究专题
    王丽萍, 于立华, 施维茹, 张岩, 温冬青, 顾昭, 涂磊, 王桂友, 薛利豪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在35 ℃,相对湿度70%的高温舱中进行热应激测试的方法对受试者进行热耐受能力的评估。方法 选择17名空军特色医学中心的工作人员,锻炼员8名为试验组,另外9名为对照组,在高温舱中进行热负荷运动(以75 W功率蹬自行车120 min,转速维持在60~70 r/min),监测并记录其核心温度、皮肤温度、心率、出汗量等数据。结果 2组平均皮肤温度增长率、心率增长率、达到最大心率时间、出汗率和热应激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肛温增长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坚持体能锻炼可有效应对热应激,提高热耐受能力。

  • 热射病研究专题
    张向阳, 杜思铭, 王佳, 赵曼, 邢航, 陈雪, 宁波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在高温、高湿的环境条件下进行高强度军事极限训练极易发生热射病,病死率非常高。国内外军事研究机构积极开展热射病的防治研究。外军构建极限训练热射病的预防措施、建立热射病早期监测系统、提出筛查极限训练生理评价指标、同时强调热射病预警指标的监测评估和控制的重要性。我军开展了全军官兵热射病预防培训,对部队官兵热耐力状况进行评估,建立多处热习服训练室等。笔者根据我军目前研究现状提出加大开展极限训练热射病防治系列研究、建立科学的补水补盐方案、加强卫勤装备技术研发、提升卫勤保障能力及高效药品配备等建议。

  • 论著·普通医学
  • 论著·普通医学
    丁利芳, 梁瑞华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miR-218-5p靶向调控NRAS基因表达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细胞增殖和凋亡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q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组织和细胞中miR-218-5p和NRAS的表达。取NSCLC细胞A549进行分组和转染:Blank组、NC组、miR-218-5p mimic组、miR-218-5p inhibitor组、si-NRAS组、oe-NRAS组、miR-218-5p mimic+oe-NC组和miR-218-5p mimic+oe-NRAS组。荧光素酶报告实验验证miR-218-5p与NRAS基因的靶向关系。MTT法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miR-218-5p在NSCLC组织及NSCLC细胞株中呈低表达,而NRAS呈高表达(均P<0.05)。与Blank组、NC组比较,miR-218-5p mimic组NSCLC细胞增殖活力降低,凋亡率上升(均P<0.05);miR-218-5p inhibitor组NSCLC细胞增殖活力增高,凋亡率下降(均P<0.05)。此外,与miR-218-5p mimic+oe-NC组比较,miR-218-5p mimic+oe-NRAS组细胞增殖活力上升,凋亡率降低(均P<0.05)。与Blank组、NC组比较,si-NRAS组NRAS mRNA及蛋白表达降低;oe-NRAS组RAS mRNA及蛋白表达升高(均P<0.05)。结论 miR-218-5p上调表达可通过靶向抑制NRAS基因表达,最终抑制NSCLC细胞增殖并促进细胞凋亡。

  • 论著·普通医学
    夏洪刚, 宋明智, 张亚文, 陈秉智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对新鲜人体尸骨股骨近端髓内钉固定的生物力学有限元分析和实验研究,获得髓内钉植入的最佳位置和术后功能锻炼强度的安全数据。方法 选取新鲜人尸体股骨标本,利用Mimics软件完成股骨近端髓内钉置入骨折模型的三维几何重构,并在Hypermesh软件中建立骨折模式的有限元模型,利用Abaqus软件分析髓内钉不同进针点、头颈钉在股骨颈中不同位置的骨折固定效果。模拟同一分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按不同位置植入髓内钉,建立8种手术实验模型(标号A1~A4,B1~B4)。随后分别在静态试验机和疲劳试验机进行静态压缩和疲劳加载实验,查看固定失效情况。结果 髓内钉进针点在股骨转子尖处、头颈钉位于股骨颈中下1/3位置,有限元分析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性能;实验时静态承载最大,极限载荷为1 665 N;在100万次极限疲劳实验后发生最轻失效。结论 选择髓内钉进针点位于大转子尖、头颈钉位于股骨颈中下1/3能获得良好的稳定性,承载最大的静态与疲劳载荷,能进行100万次安全功能锻炼。

  • 论著·普通医学
    亓琳, 王巧云, 吴奇学, 程菲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超声引导下经皮肝脏穿刺活检在肝脏纤维化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在解放军第九六〇医院泰安医疗区接受经皮肝脏穿刺活检术的265例肝脏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次对患者实施瞬间弹性成像检查和超声引导下经皮肝脏穿刺活检,观察超声引导下经皮肝脏穿刺活检的穿刺成功率、穿刺时间、穿刺次数、生命体征指标等,比较瞬间弹性成像检查、超声引导下经皮肝脏穿刺活检对不同肝脏病变类型、不同肝脏纤维化分期的诊断符合率。结果 超声引导下经皮肝脏穿刺的首次穿刺成功率为94.34%,单次穿刺时间(39.85±8.31)s,总穿刺时间分别(77.14±15.26)s,穿刺次数为(1.17±0.54)次,穿刺前、穿刺后的心率、平均动脉压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引导下经皮肝脏穿刺活检对乙型肝炎肝硬化、丙型肝炎肝硬化的诊断符合率均高于瞬间弹性成像检查(P<0.05),2种检查方法对酒精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肝、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自身免疫性肝病、不明原因肝损伤的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引导下经皮肝脏穿刺活检对肝脏纤维化S1期、S2期、S3期、S4期的诊断符合率均高瞬间弹性成像检查(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活检在肝脏病变诊断中可以提高诊断肝纤维化进程的准确性,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 综述
  • 综述
    薛桐, 张舒, 孙权, 郭显, 高原, 石菲, 胡泽兵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战斗机性能的不断提升,飞行员面临的飞行环境与任务越来越复杂,这对飞行员的生理和心理带来了严峻挑战,如何监测并评价飞行员的生理心理状态一直是航空医学领域的难题。研究显示,眼动分析技术在飞行员生理心理状态的监测与评价中展现出极大的应用潜力,笔者从战斗机飞行员在认知负荷、加速度致意识丧失、空间定向障碍以及训练效能评估等4个方面的监测与评价需求来阐述眼动分析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

  • 综述
    陆洲, 陆红冉, 张杰, 任杰, 陈活良, 方科, 王春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综述智能化创伤急救模拟人的研发及应用现状,为推动模拟训练系统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资料来源与引用 国内外智能化创伤急救模拟人开发及应用的相关文献。资料综合 回顾总结国内外智能化创伤急救模拟人的主要产品类型,分析各类模拟人的优势和有待解决的问题。结论 国内外研发的智能化创伤急救模拟人主要包括SimMan(3G)综合模拟人、Gaumard综合无线急救创伤模拟人、Caesar综合智能创伤系列模拟人、“勇士”系列创伤模拟人、JC-E系列战创伤模拟人等,能够逼真模拟伤情,联动多种医疗仪器设备,开展高质高效急救仿真训练等。但也存在适应性不足、智能化程度不高和维护专业需求较高等问题。

  • 综述
    李莹, 全首祯, 李偌铱, 王嫄, 马越云, 董磊, 刘辰庚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介绍脂蛋白a[lipoprotein a,Lp(a)]的组成、分子结构、合成及代谢,阐述了Lp(a)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Lp(a)含有一亲水性且富含碳水化合物的载脂蛋白A(apoliprotein A,ApoA),可降低内皮细胞的抗凝功能,并与组织因子抑制剂结合使其失活,同时ApoA与纤溶酶原具有高度的相似性,可抑制纤溶酶原的激活,具有促凝血抗纤溶的作用。Lp(a)可显著影响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可预测支架再狭窄的风险。本研究拟对脂蛋白a在心血管疾病诊断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综述
    康周城, 张光运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支架内再狭窄是颅内外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后的主要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支架成形术的远期疗效。支架内新生动脉粥样硬化是支架内再狭窄的重要病理机制。载脂蛋白E(apolipoprotein E,ApoE)作为一种多功能蛋白质,与动脉粥样硬化、脑卒中、神经退行性疾病等密切相关。笔者针对ApoE基因多态性与颅内外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后再狭窄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卫生勤务
  • 卫生勤务
    王瑞, 常蓓, 王新革, 何圆培, 黄丽苹, 李刚, 李广文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空军基层官兵的口腔医疗服务现状,为进一步为空军部队官兵提供口腔诊疗服务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空军部队实际需要,制定针对口腔卫生保健行为以及口腔医疗需求的问卷,对4 925名空军官兵的口腔就诊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并分析。结果 空军基层官兵中“从未看过牙”者居多,共3 159人(64.1%),其中又以义务兵所占比例最高(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6.843,P<0.05);“看过6次及以上”的军官所占比例最高(χ2=86.954,P<0.05)。59.9%的官兵能在1 h内获得诊疗,10.8%的人员能在1~4 h获得诊疗,6.2%当天就可以获得诊疗。对就诊机构级别不清楚的官兵较多,所占比例为80.1%;官兵就诊机构以团卫生队居多,占7.7%;在军区总医院口腔科就诊人数较少,仅占2.6%;也有部分官兵选择地方医院口腔科(2.9%)或私人牙科诊所(0.4%)。不治疗口腔疾病的原因中,多数义务兵选择“口腔医师预约困难”(21.5%),其次为军士(18.0%)和军官(1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965,P<0.05)。多达76.3%的官兵认为口腔疾病影响了训练,且因为口腔疾病曾经休假4 d及以上的人数达到38.8%。92.1%的官兵可以在50 km内完成口腔疾病就诊,其中义务兵就诊距离在1 km以内的占48.1%。结论 空军基层官兵的口腔疾病就诊知识较缺乏,需要增强口腔诊疗和保健知识的科普宣传工作,提高官兵口腔健康知识水平和保健水平。

  • 卫生勤务
    叶巧, 王笑微, 厉晓杰, 朱迪, 罗渊, 梅竹松, 郭丙乾, 房龙梅, 冯冬蕴, 王广云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利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筛选空降兵地面伞训涉及程度高的关键肌肉,指导特定肌肉进行精细化训练。方法 按照德尔菲专家咨询法要求,选择10名具备相关经验的运动医学及相关专业专家,对空降兵地面伞训所涉及的50项肌肉指标进行判断打分,共进行三轮。采用界值法对每一轮咨询结果得分较低的指标进行删减,并将前一轮统计结果与下一轮问卷整合,最终当专家意见趋于一致时,问卷中的指标即为咨询目标条目(即空降兵地面伞训涉及的重要肌肉)。结果 专家积极程度系数为1,权威系数为0.838,三轮咨询协调系数分别为0.281、0.163、0.417(P<0.01)。经过三轮专家咨询,问询表中肌肉指标由50项精简至31项。结论 利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筛选出空降兵伞训过程中关键肌肉指标31项,对指导训练有重要意义。应进一步通过实际训练,对本研究中筛选出的重点肌肉进行验证,并修正和完善结果,更加科学有效地指导空降兵地面跳伞训练,降低训练伤发生率,提高部队战斗力。

  • 卫生勤务
    马晓璇, 张宝奇, 齐朝月, 孙鹏, 闫小彬, 周华, 时惠平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分析野战便携式DR在西藏地区不同海拔高度场站的应用情况,对其高原适用性进行探讨。方法 应用SR-1000野战便携式DR对西藏地区3个不同海拔高度场站共131名官兵进行巡诊,对其在高原条件下的性能及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在海拔高度为3 600、4 900 m和5 100 m的3个场站分别完成70人、35人和26人官兵巡诊,所有检查均顺利完成,图像达到诊断要求。结论 野战便携式DR在高原、高寒环境下有良好的适用性,可为高原地区官兵提供便捷、有效、机动的医学影像卫勤保障。

  • 经验交流
  • 经验交流
    李丹丹, 苏楠, 邢俊华, 王广云, 李彦飞, 王莹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 经验交流
    乔丽, 陈琦, 李菲, 张悦, 李强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 病例报道
  • 病例报道
    付兆君, 刘红巾, 郑军, 崔丽, 王星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