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开发一种微光夜视成像系统,用于飞行员夜间视觉体验训练。方法 采用远红光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调光、数字光处理及投影光学系统仿真设计等技术,开发了一种由LED光源、调光模块、视频处理模块、数字微镜器件、数字光处理控制模块、投影主镜等6个子系统组成的微光夜视成像系统。为验证系统性能和成像效果,测试了系统的辐射光谱、对比度和均匀性等关键技术指标;选取12名视觉功能良好的受试者,对夜视镜改善视觉功能、特殊视觉现象和不同照度成像效果等进行了主观评价打分。结果 系统光谱峰值波长743.1 nm,亮度对比度为143:1,照度均匀性达87.2%,系统光谱能量集中在夜视镜敏感光谱范围,具有较好的成像质量。受试者对夜视镜改善视觉功能、特殊视觉现象和不同照度视觉效果的打分结果依次为(8.08±1.16)、(7.58±0.90)分和(8.25±1.42)分,评价为效果非常好或比较好的共30人次。结论 开发的微光夜视成像系统具有较好的成像质量和接近真实的微光场景模拟视觉效果,可用于飞行员夜间视觉体验训练。
目的 开展头部载荷对头颈活动能力影响的研究,为持续性正加速度作用下飞行员转头适宜性和飞行员头戴装备的使用提供依据。方法 以大口径视野计为测量平台,12名受试者分为甲组[6名,平均年龄(18.8±1.2)岁]和乙组[6名,平均年龄(40.8±5.9)岁]。受试者佩戴某型头盔夜视系统(包括保护头盔、夜视镜及配套的供氧面罩,重量1.955 kg),按其重量成倍地增加配重。测量不同载荷时受试者头颈旋转、俯仰的角度和角速度,记录受试者的主诉。结果 甲组头部载荷16 kg时达到载荷终点(相当于3.0 G),乙组头部载荷12 kg时达到载荷终点(相当于2.4 G)。随着头部载荷增加,2组受试者头颈水平旋转的角度和角速度均减小;俯仰时总体表现为俯角增大、仰角减小,但俯仰角速度均呈减小趋势。不同头部载荷下,受试者头颈从左向右和从右向左水平转动时,甲组(F=5.912、3.681,P=0.001、0.010)和乙组(F=4.422、5.571,P=0.015、0.006)的头颈转动角速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本研究建立了模拟过载作用下飞行员头盔夜视系统对头颈活动能力影响的测量方法,获得了过载作用下头颈活动能力的数据,为持续性正加速度作用下飞行员转头的适宜性、飞行员头戴装备的使用提供了依据。
目的 探究线粒体钙单向转运体(mitochondrial calcium uniporter,MCU)在模拟失重状态下对巨噬细胞极化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小鼠骨髓来源巨噬细胞(bone marrow derived macrophage,BMDM),采用配对比较法将野生型(wild type,WT)小鼠的BMDM分为2D回转模拟失重组和同步对照组,2D回转模拟失重组细胞在2D细胞回转仪中回转24 h模拟失重效应,同步对照组细胞在2D细胞回转仪中静置24 h;按照小鼠基因型将2D回转模拟失重的细胞分为LysM Cre、MCU f l/f l与同窝对照MCU f l/f l组,2组均在2D细胞回转仪中回转24 h模拟失重效应。采用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检测系统(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 detecting system,Q-PCR)和流式细胞术检测BMDM向M1、M2型巨噬细胞极化的能力;蛋白免疫印迹检测BMDM在模拟失重状态下巨噬细胞线粒体融合分裂蛋白的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检测系统检测BMDM线粒体DNA拷贝数;转染线粒体特异性绿色荧光钙质粒Ad-4mt-GCaMP6检测BMDM线粒体钙信号;DCFH-DA活性氧探针检测BMDM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结果 在24 h回转模拟失重处理后,WT小鼠的BMDM向M1型巨噬细胞极化的能力减弱(t=6.409、4.800、7.808、6.506,P均<0.01),向M2型巨噬细胞极化的能力增强(t=3.265、4.458,P均<0.05);线粒体融合蛋白Mfn2和OPA1表达下降,分裂蛋白Drp1表达增加;线粒体DNA拷贝数增加(t=10.06,P<0.01),ATP数目下降(t=15.6,P<0.01);线粒体Ca2+与ROS水平上升;BMDM MCU mRNA 与蛋白表达水平都显著升高(t=7.824,P<0.01);敲除MCU后的BMDM向M2型巨噬细胞极化被抑制(t=8.574、5.155,P均<0.05),ATP水平显著下降(t=3.317,P<0.05),线粒体Ca2+与ROS水平的升高也受到抑制。结论 在模拟失重状态下,MCU作为线粒体Ca2+内流的关键调控蛋白介导线粒体钙超载导致ROS水平上升,从而促进了巨噬细胞向M2型巨噬细胞极化。
目的 分析轰炸机飞行人员体质量指数(BMI)同膳食营养素摄入水平相关性,为轰炸机飞行人员提供膳食指导。方法 选取50名轰炸机飞行人员,采用半定量食物频数方法(semi-quantitative food frequency questionnaire,SQFFQ)进行膳食调查,评价营养素摄入情况,同时测量身高和体质量,并计算BMI。结果 收回有效问卷31份,轰炸机飞行人员超重/肥胖(BMI≥24 kg/m2)10名(32.26%);膳食组成中除粮谷类、豆类及其制品外,其他类食物摄入不足;膳食营养素中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的供能比,动物性蛋白质、动物性脂肪的构成比基本符合《军人营养素供给量》标准。轰炸机飞行人员膳食结构可分为两类,分别以粮谷类食物摄入为主(膳食模式1型)和肉禽水产类、豆类及其制品和蔬菜为主(膳食模式2型),膳食模式1型飞行人员超重/肥胖比例显著高于膳食模式2型飞行人员。网络相关性分析显示膳食模式1型飞行人员膳食结构不均衡,各类食物摄入呈现聚集性,其中粮谷类食物、富含蛋白类食物与BMI呈正相关。轰炸机飞行人员BMI与膳食总能量呈正相关(r=0.545,P=0.002),膳食模式1型飞行人员BMI与碳水化合物、胆固醇呈正相关(r=0.118、0.619,P=0.049、0.006),膳食模式2型飞行人员BMI与植物性蛋白、叶酸呈负相关(r=0.491、-0.469,P=0.039、0.050)。结论 轰炸机飞行人员呈现两类膳食模式,不同膳食模式飞行人员BMI与食物和营养素摄入相关,因此需要针对不同膳食模式飞行人员进行个性化营养干预。
目的 观察无症状性脑动脉狭窄飞行人员的预后。方法 随访诊断为无症状性脑动脉狭窄的3例飞行人员,观察其脑血管事件、脑动脉狭窄的进展程度、脑灌注情况及飞行状况。结果 3例无症状性脑动脉狭窄飞行人员,随访3~72个月,均未发生急性症状性脑血管事件。其中1例为左侧颈内动脉狭窄,狭窄程度及灌注均无变化,航空医学鉴定结论:特许飞行合格,放飞后截止投稿日已飞行1 600 h。其余2例分别为左侧大脑中动脉狭窄和左侧大脑前动脉狭窄,脑血管造影及脑灌注提示侧支循环好,航空医学鉴定结论:特许飞行合格,放飞后截止投稿日飞行时间分别为500 h和150 h。结论 部分无症状性脑动脉狭窄飞行人员经过全面详细评估与严密监测后是可能安全飞行的,但其对飞行的影响仍需进一步研究。
目的 研究参加招飞选拔的男高中生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特征,为优化脑电招飞选拔标准提供生理依据。方法 抽选2019—2021年间参加歼击机飞行员招飞选拔的应届男高中生13 461人,年龄18~20岁,分析正常、可疑异常和异常EEG参数特征在参选学生中所占比例。结果 清醒闭目条件下,EEG标准特征参数在正常、可疑异常、异常组所占比例:①EEG基本优势节律(8~12 Hz):正常77.04%,可疑异常19.02%,异常3.94%。②α波幅差:左右额区占比,正常70.09%,可疑异常26.52%,异常3.39%;左右中央(顶)区占比:正常36.77%,可疑异常58.19%,异常5.04%;左右枕区占比:正常21.71%,可疑异常73.43%,异常4.86%。③枕区高波幅:左右枕区占比,正常15.44 %,可疑异常65.69%,异常18.87%。④6 Hz节律:左右枕区占比,正常14.06%,可疑异常83.38%,异常2.56%。⑤过度呼吸诱发占比:正常32.98%,可疑异常65.18%,异常1.84%。⑥间断闪光诱发占比:正常47.7%,可疑异常51.43%,异常0.87%。结论 2019—2021年参加招飞选拔男高中生的EEG异常率较低,符合历年招飞选拔规律。可疑异常率较高提示EEG选拔标准有待进一步精准量化,以提高整体选拔效果。
目的 探讨临床体测参数与肾脏移动度的相关性及其对肾下垂的预测价值。方法 测量2021年度338名空军招飞学生肾脏移动度,以及身高、体质量、胸围、腹围、血压等数据,并计算体质量指数(BMI)及体表面积(body surface area,BSA)。按照招飞医学选拔肾下垂诊断标准分为肾下垂组和对照组,比较2组间各参数差异,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性分析研究肾脏移动度与临床体测参数间的关系,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肾脏移动度独立影响参数,最后建立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预测模型,得出最佳胸围、腹围、BMI截断值。结果 ①肾下垂组学生腹围、胸围、BMI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656、3.377、3.020,P=0.008、0.001、0.003)。肾下垂组学生的身高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15,P=0.027);②338名招飞学生的体质量、腹围、胸围、BMI和BSA的临床体测参数与肾脏移动度均存在负相关(r=-0.203、-0.236、-0.232、-0.244、-0.182,P<0.001、<0.001、<0.001、<0.001、=0.01);③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胸围、腹围为肾下垂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④本研究以肾下垂临床诊断标准为参照,绘制ROC曲线,评价胸围、腹围及BMI诊断招飞学生肾下垂的效能。胸围诊断肾下垂的临界值、灵敏度、特异度、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分别为87.25、45.0%、81.2%、0.659;腹围诊断肾下垂的临界值、灵敏度、特异度、AUC分别为77.25、44.3%、83.0%、0.592;BMI诊断肾下垂的临界值、灵敏度、特异度、AUC分别为21.61、39.6%、88.0%、0.674。结论 胸围、腹围及BMI是肾下垂独立预测指标,由此构建的预测模型对肾下垂有较好的预警效果。建议招飞体检中BMI<21.61 kg/m2、胸围<87.25 cm及腹围低于77.25 cm的学生为肾下垂重点筛查对象。
目的 构建基于多指标信息融合的二元Logistic回归抑郁状态快速筛查预警模型,以降低测评条目的表面效度,提升抑郁状态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客观性。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对86名受试者(其中41例为抑郁状态患者组,45名为正常人群对照组)进行系列问卷调查,综合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核心自我评价量表、Herth希望量表、自尊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和中国大五人格问卷简式版等7类量表对受试者进行测评,整理数据并进行描述性统计、t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①41例抑郁状态患者中,SAS、SDS量表得分均≥40分的24例(58.54%),得分至少有1个≥40分的33例(80.49%),得分均<40分的8例(19.51%);②86名受试者在SAS与SDS量表测评中得分呈正相关(r=0.921,P<0.01);③抑郁状态患者组和正常人群对照组在核心自我评价、Herth希望、自尊、社会支持量表和中国大五人格问卷简式版的12项心理指标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5.721~16.997,P均<0.01);④86名受试者在SAS和SDS量表测评中的得分与上述12项心理指标均有相关性(r=-0.879~0.820,P均<0.01),其中SDS得分的相关性更高;⑤综合上述12项心理指标,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方法建立抑郁状态判别预警模型,结果表明核心自我评价和人格-严谨性2个指标在模型中拟合效果较好,模型预测的总体准确率达96.51%,其中对正常人群的预测准确率为95.56%(43/45,2名假阳性),对抑郁状态患者的预测准确率为97.56%(40/41,1例漏诊)。结论 抑郁状态快速评估预警的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比SAS和SDS量表包含的测评条目更少、操作更简单,对抑郁状态判别的敏感性更高,且能够有效避免因SAS、SDS量表表面效度过高导致被测者有意掩饰或自我赞许效应等不能如实作答的难题。
目的 探讨胫腓骨骨折军人患者心理弹性与自我应激和创伤后成长的关系。方法 选取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九医院2020年—2021年收治79例胫腓骨骨折军人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心理弹性量表、心理应激量表和创伤后成长量表评估军人患者心理状况,分析相关性后,统计方法构建心理弹性、自我应激和创伤后成长模型,并分析心理弹性在心理应激和创伤后成长中的中介效应。结果 军人心理应激量表评分与心理弹性量表评分、创伤后成长量表评分呈负相关(r=-0.647、-0.468,P<0.01、0.05)、心理弹性量表评分与创伤后成长量表评分呈正相关(r=0.674,P<0.01);中介效应检验显示,拟合优度指数为0.989、调整拟合优度指数为0.927、拟合指数为0.962、比较拟合指数为0.989,均>0.9,近似误差均方根为0.031;路径分析显示,心理应激直接作用于创伤后成长,也可以通过心理弹性作用于创伤后成长,中介效应为0.12,总效应为0.83。结论 军人胫腓骨骨折创伤后成长与心理应激和心理弹性相关,心理应激程度可以直接影响创伤后成长水平,也可以通过心理弹性的中介效应发挥作用。
目的 研究分析心理选拔对飞行能力预测的有效性,查找选拔系统各检测平台对评估飞行潜质、预测飞行能力的功能强弱及差距原因,为改进检测方法、提高选拔质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抽取405名航空学校学生为样本,对其心理选拔成绩和筛选飞行成绩进行正态性检验,并通过检验分析心理选拔成绩与筛选飞行成绩、心理选拔预测等级与四平台预测等级,以及心理选拔预测等级和四平台预测等级与筛选飞行成绩(效标)间的相关性,验证心理选拔飞行能力预测效度。结果 心理选拔成绩和筛选飞行成绩分布符合正态分布;各平台单项成绩及综合评定成绩与筛选飞行成绩(效标)均呈正相关(r=0.17、0.26、0.35、0.41、0.39,P=0.036、<0.001、<0.001、<0.001、<0.001);心理选拔预测等级和四平台预测等级间呈显著正相关(r=0.55,P<0.001);心理选拔预测等级和四平台预测等级分组均能够随着等级的升高在筛选飞行成绩(效标)上具有显著增长,且此增长具有传递性。结论 心理选拔飞行能力预测效度较高,选拔系统检测平台设置合理、有效,能够从不同方面对飞行能力进行预测,但部分检测平台应改进和升级,并针对不同人群,进行区分性检测。
目的 总结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焦虑的影响因素,并着重探讨分析复发与焦虑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就诊于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风湿免疫科的系统性红斑狼疮确诊63例患者基线临床资料,包括患者一般情况、复发次数、合并疾病、激素用药水平等,并对患者进行焦虑量表评分,对患者进行焦虑程度评估,应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对患者临床特点进行统计,多因素Logistic分析SLE患者焦虑的影响因素,Mantel-Haenszel卡方检验与Pearson相关系数探究患者复发与焦虑之间的相关性,为疾病的预后管理提供临床依据。结果 临床数据对比分析,首发SLE疾病活动指数(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disease activity index, SLEDAI)评分,疾病复发与SLE焦虑相关,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表明,首发SLEDAI评分(OR=1.42,P<0.01)、疾病复发(OR=17.18,P<0.01)和未达标治疗(OR=24.65,P=0.02)是SLE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进一步Mantel-Haenszel卡方检验结果显示复发次数与焦虑等级之间存在线性关系(χ2=55.65,P<0.01),Pearson相关结果显示复发次数与焦虑程度呈正相关(r=0.36,P=0.004)。结论 首发SLEDAI评分较高、疾病复发、未达标治疗的SLE患者更容易焦虑;焦虑程度与复发次数存在正相关。
目的 探讨Toll样受体9基因(Toll-like receptor 9,TLR9)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与肺癌放疗患者放射性肺炎(radiation pneumonitis,RP)发生风险的关系。方法 收集160例肺癌放疗患者资料,根据是否有RP,分为病例组(82例)和对照组(78例)。对所有患者TLR9基因上的3个潜在功能性SNP位点进行基因分型,检测血浆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含量,分析SNP与RP发生风险和血浆IL-6含量的相关性。结果 TLR9基因rs5743836位点C等位基因和TC/CC基因型与肺癌放疗患者RP发生风险增加显著相关。携带C等位基因患者放疗后RP发生风险是T等位基因的1.64倍(95%CI:1.15~2.97,P=0.013);携带rs5743836 TC和CC基因型患者放疗后RP发生风险分别是TT基因型患者的1.21倍(95%CI:1.01~1.79,P=0.044)和1.54倍(95%CI:1.12~2.48,P=0.016)。病例组血浆IL-6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携带rs5743836 CC基因型患者血浆IL-6含量显著高于TT或TC型患者,TC型患者血浆IL-6含量显著高于TT型(P均<0.001)。rs5743836位点C等位基因型与血浆IL-6含量在肺癌放疗患者RP发生中存在显著的正相加交互作用(P=0.018)。结论 TLR9 rs5743836位点基因型与肺癌放疗患者RP发生风险增加显著相关,可以此筛选放射性肺损伤易感人群,并早期诊断及防治放射性肺损伤。
目的 比较不同受精方式是否对新生儿出生缺陷存在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2020年12月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ET)治疗并进行了胚胎移植的周期数据,共7 372个胚胎移植周期,出生婴儿3 265名。按照受精方式分为常规体外受精(in vitro fertilization,IVF)组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组,补救ICSI(rescue 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R-ICSI)纳入ICSI组。每组又进一步分为鲜胚移植亚组和复苏移植亚组。比较各组及各亚组间患者平均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平均胚胎移植数、临床妊娠率、双胎率、剖宫产率、出生体质量、男女性别比及出生缺陷发生率。结果 与IVF组比较,ICSI组的患者平均年龄、BMI和临床妊娠率均低于IVF组,平均胚胎移植数高于IV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胎率、剖宫产率、出生体质量以及男女性别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VF组内复苏移植亚组患者平均年龄、平均胚胎移植数、双胎率及剖宫产率均低于鲜胚移植亚组,临床妊娠率和出生体质量均高于鲜胚移植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MI及男女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CSI组内复苏移植亚组患者平均年龄、平均胚胎移植数低于鲜胚移植亚组,临床妊娠率和出生体质量均高于鲜胚移植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MI、双胎率、剖宫产率及男女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3 265名新生儿中,共有出生缺陷儿27例,出生缺陷率为0.83%。IVF组与ICSI组、鲜胚移植亚组与复苏移植亚组、男婴与女婴之间出生缺陷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缺陷与母亲年龄、胚胎移植时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SI周期临床妊娠率低于IVF周期,复苏移植周期临床妊娠率及新生儿出生体质量明显高于鲜胚移植周期,ICSI受精方式没有增加新生儿出生缺陷率。
目的 探讨多学科协作在杂交手术室行腹主动脉球囊阻断在凶险性前置胎盘并胎盘植入患者剖宫产术中的的临床应用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7年2月—2020年2月在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行剖宫产治疗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的产妇89例,32例多学科协作在杂交手术室行剖宫产术,57例常规手术室直接行剖宫产术。根据手术方案将产妇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57例),观察组剖宫产术前行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术;对照组直接行剖宫产术。比较分析2组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新生儿健康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0.581、20.645、5.345、3.399,P均<0.05)。观察组失血性休克、次全子宫切除及肾功能异常的发生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739、5.148、4.954,P均<0.001),观察组术后感染、盆腔粘连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出生后1 min Apgar评分、5 min Apgar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学科协作在杂交手术室行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术应用于凶险性前置胎盘并胎盘植入患者剖宫产术能够明显减少术中出血、次全子宫切除、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且不影响新生儿健康情况。
目的 探讨亚剂量艾司氯胺酮联合丙泊酚用于老年患者无痛胃肠镜检查的安全性、有效性以及对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3月—2022年3月于天津市人民医院行无痛胃肠镜检查的老年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艾司氯胺酮联合丙泊酚组(EP组)30例和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组(FP组)30例。EP组采用艾司氯胺酮联合丙泊酚进行静脉麻醉;FP组采用芬太尼联合丙泊酚进行静脉麻醉。记录并比较2组丙泊酚使用量、麻醉诱导时间、内镜检查时间、苏醒时间、离室时间、患者及内镜医师满意度、不同时间点生命体征、不良反应发生率、术中镇静、术后疼痛和术后认知功能水平变化等指标。结果 与FP组比较,EP组丙泊酚使用量、苏醒时间和离室时间减少,患者及内镜医师的满意度评分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905、7.761、3.584、6.039、5.125,P<0.001、<0.001、=0.001、<0.001、<0.001)。与FP组比较,EP组术中镇静效果增强,术后疼痛程度减轻,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评分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648、5.455、t=5.334,P=0.010、0.020、<0.001)。在FP组中,与麻醉诱导前即刻(T0)时比较,内镜置入前即刻(T1)、内镜置入后1 min(T2)和操作结束前即刻(T3)时的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y pressure,MAP)、心率(heart rate,HR)和呼吸频率(respiratory rate,RR)均降低,T1和T2时的脉搏血氧饱和度(saturation of pulse oxygen,SpO2)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785~11.925,P均<0.05);与FP组比较,EP组中T1、T2和T3时的MAP、HR和RR均升高,T1和T2时的SpO2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0.183~7.774,P均<0.05)。与FP组比较,EP组严重心动过缓、低血压和低氧血症发生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0、0.007、0.028)。结论 亚剂量艾司氯胺酮联合丙泊酚麻醉能够安全、有效地应用于老年患者的无痛胃肠镜诊疗,并且能够促进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早期恢复。
现代空军一线卫勤保障要求处于战争前沿的场站医院具备实施外科紧急救治和复苏的能力,但目前多数一线场站医院的外科急救技术和能力存在短板。为了探索战时以一线场站医院为依托、组织实施场站救护所与后方医院野战手术队联合执行卫勤保障的模式,近期空军某医院野战手术队前推至一线场站医院组成加强的野战救护所,参加实战背景下空军一线场站实兵卫勤保障分队应急救护演练。此次演练验证了战时空军前沿和后方卫勤力量模块化重组与外科急救力量前推部署的理念,以期为空军一线基层卫勤建设发展和实战化演训提供参考。
航空卫生保障的水平直接关系到航空兵部队的战斗力生成。笔者深入基层航空兵部队围绕航空卫生保障问题展开调研,发现了日常航空卫生保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影响航空卫生保障水平的原因,并从航医培训的角度出发,针对工作中出现的航空卫生保障问题,围绕院校教育、任职培训、专项培训等几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提高航医教育质量,最终提升航卫保障水平,增强航空兵部队的战斗力。
空运医疗后送中眼部急症需要眼科医师及时辨认并紧急处置,以最大限度地重建伤员视功能。笔者通过总结国内军事演练以及国外军事战争中空运医疗后送常见的眼科急症,包括开放性眼外伤、眶腔综合征、眼化学伤、眼球钝挫伤、热烧伤、角膜溃疡等,以期对其特点及处置进行总结。空运医疗后送过程中以上任何一种急症的出现,均需要眼科专科医师紧急处置并考虑将航班转移到最近的眼科专科救治机构。
目的 探讨飞行人员肾癌的临床特征,提高飞行人员肾癌的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21年2月经空军特色医学中心收治的13例飞行人员肾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 13例病例中大部分经体检发现发病年龄25~54岁,中位年龄43岁,中位飞行时间4 100 h,无任何临床和不适症状,仅有1例以腰部疼痛及肉眼血尿为临床症状,双肾均可发生肾癌,组织学类型以透明细胞癌为主,病理学分级均为1~2级,均属于T1分期。经统计发现年龄与肿瘤部位相关。结论 飞行人员肾癌早期无临床症状,通过本研究明确飞行人员肾癌的临床特征,发现飞行人员发生肾癌的高危因素,从而有效延长飞行人员的飞行寿命。
目的 通过1例62岁女性左肩部骨外骨肉瘤诊治过程,总结经验教训,并结合文献复习为该疾病影像学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患者病史中临床表现,以及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结果和手术经过、病理结果,并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结果 该患者先后行X线片、超声、增强MRI、ECT等影像学检查及穿刺活检,未得出统一诊断结论。后行“左肩部肿块切除术”,病理提示为骨外骨肉瘤。结论 骨外骨肉瘤为罕见疾病,缺乏特异性的影像学表现与实验室检查指标,术前正确诊断比较困难。对软组织内肿块鉴别诊断时要考虑到本病的可能,通过详细的病史追溯、全面的影像学检查、组织活检尽早明确诊断,避免因误诊导致不良后果。
目的 提高对飞行员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histiocytic necrotizing lymphadenitis,HNL)的认识及诊治水平,探讨该病的飞行鉴定原则。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例患者的诊治经过,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经完善相关检查及会诊后分析,考虑诊断HNL可能性大,经空勤讨论,飞行结论为飞行合格(限双座机)。结论 当飞行员出现长期发热伴淋巴结肿大,且排除感染性疾病、非感染性炎症疾病(non-infectious inflammatory disease,NIID)、肿瘤性疾病和造血系统疾病后需考虑HNL的可能性;当患者体温及淋巴结大小恢复正常、无传染性、无影响飞行的HNL相关并发症及器官功能障碍后可考虑下飞行合格结论,HNL有复发、向其他疾病转化及死亡风险,需长期随访。
目的 利用光纤药物溶出度实时测定仪,考察不同厂家及批次间药物A、B、C 3个厂家7个批次盐酸洛美沙星片的溶出过程差异,评价药物质量。方法 光纤药物溶出度实时测定仪测定3个厂家7个批次盐酸洛美沙星片的溶出度。结果 A、B、C 3个厂家盐酸洛美沙星片的溶出度均符合2020版《中国药典》的标准,A厂家批间与批内差异均较大;B厂家批间与批内差异较小;C厂家批内差异较大。盐酸洛美沙星片在不同厂家、相同厂家不同批次间及同一批次间溶出过程均有差异。结论 光纤溶出度过程分析,真实地反映了不同厂家不同批次间药片的溶出行为,对评价药品内在质量提供了有效方法,为改进药物制剂工艺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