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论著·航空医学
  • 论著·航空医学
    叶超群, 杨一卓, 刘帅, 凌梦钰, 刘珺, 王禹水, 殷毅, 张向阳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调查比较歼击机与运输机飞行员颈椎功能、核心稳定性及核心力量情况,为强化其脊柱功能、预防颈腰痛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对2020年8月—12月在西部某疗养院疗养的38名歼击机飞行员和18名运输机飞行员的颈椎功能、核心稳定性及核心力量进行测试,并对比分析2组测试结果。结果 2组飞行员一般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歼击机组颈痛11例(28.9%),腰痛15例(39.5%);运输机组颈痛4例(22.2%),腰痛7例(38.9%)。2组飞行员颈部浅层肌肉最大等长肌力比较,歼击机组飞行员颈左上旋肌力、颈左下旋肌力高于运输机组(t=2.115、2.289,P=0.039、0.026),其他肌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核心稳定性和力量比较,歼击机组右髋屈曲肌力、左右髋伸展、内收、外展肌力均高于运输机组(t=2.561、4.162、4.118、4.013、4.000、5.758、5.226,P=0.013、<0.001、<0.001、<0.001、<0.001、<0.001、<0.001)。颈深屈肌和腹横肌激活及耐力情况比较,歼击机组有11名(28.9%)飞行员、运输机组有8名(44.4%)飞行员无法激活颈深屈肌,歼击机组20名(52.7%),运输机组7名(38.9%)飞行员的颈深屈肌耐力降低。2组飞行员双侧髋屈/伸肌力比、左髋外旋/内旋肌肌力比、左髋外展/内收肌力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615、2.309、2.980、4.607,P=0.012、0.025、0.005、<0.001)耐力降低,2组飞行员颈深屈肌耐力各项测试值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046,P=0.296);2组飞行员腹横肌耐力各项测试值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924,P=0.355),但歼击机组22名(57.9%)、运输机组13名(72.2%)飞行员不会激活腹横肌,且2组分别有5名(13.1%)、1名(5.6%)飞行员腹横肌耐力降低。结论 歼击机和运输机飞行员的颈深屈肌、核心肌肉失活,耐力降低现象突出。飞行员在平常的体能训练中,应加强颈深屈肌和核心稳定性练习及神经肌肉协调练习,以促进深部肌群和表浅肌群间的平衡。

  • 论著·航空医学
    张慧变, 姚钦, 苏芳, 贾辰龙, 王丽萍, 赵显亮, 王璐, 陈珊, 于飞, 张琳, 刘琳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2003—2020年直升机飞行人员医学停飞疾病谱变化规律及年代、年龄分布特点,增加航卫保障工作的预见性和主动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研究的方法,收集直升机飞行人员医学停飞资料,统计分析各年代、年龄段医学停飞疾病顺位,医学停飞疾病的构成比及年代、年龄分布特点。结果 2003—2020年直升机飞行人员医学停飞144例,飞行人员因运动系统疾病医学停飞人数最多,医学停飞前10名的疾病是头痛、眩晕、眼底病变、腰椎间盘突出症、膝关节病、高血压、屈光不正、颈椎病、晕厥、抑郁症;与2003—2020年歼击机飞行人员医学停飞疾病谱比较,直升机飞行人员因运动系统疾病、眼科疾病所致医学停飞的构成比显著高于歼击机飞行人员(χ2=4.182、4.381,P=0.041、0.036),因心血管系统疾病所致医学停飞的构成比显著低于歼击机飞行人员(χ2=10.486,P=0.001),其他系统疾病的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2003—2011年比较,2012—2020年因眼科疾病所致医学停飞的构成比有所上升(χ2=6.329,P=0.012),因神经系统疾病所致医学停飞的构成比有所下降(χ2=5.777,P=0.016);直升机飞行人员医学停飞平均年龄(34.31±5.42)岁,停飞年龄主要集中在30~39岁。结论 直升机飞行人员因运动系统疾病、眼科疾病所致医学停飞的构成比显著高于歼击机飞行人员,应重点关注直升机飞行人员颈腰椎病、膝关节病、眼底疾病、屈光不正等疾病的预防和保健,进一步提高直升机飞行人员的航卫保障水平,从而延长飞行年限、提高飞行人员战斗力。

  • 论著·航空医学
    黄燕, 朱迪, 范红, 刘静, 李静, 于东睿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统计空军飞行学员医学选拔定选中内科不合格情况,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探讨更合理高效的医学选拔方法。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近年参加空军飞行学员医学选拔定选的内科参检学员,统计不合格的人数、原因、疾病种类及占比。结果 随机抽样空军招飞医学选拔定选内科参检学员6 712人,不合格180例,不合格率2.7%。其中内科病史66例,占内科不合格比例36.7%;肾下垂超标23例,占内科不合格比例12.8%;血压及脉搏异常28例,占内科不合格比例15.6%;甲状腺相关疾病58例,占内科不合格比例32.2%;化验及影像异常5例,占内科不合格比例2.7%。结论 虽然空军招飞医学选拔定选内科不合格率相对较低,但不合格原因较复杂,涉及多学科及多病种,参检医师不仅要有严谨的工作态度和扎实的临床功底,还需要熟悉掌握相关的航空医学知识。

  • 论著·航空医学
    米喜梅, 王晓慧, 耿艳, 王丹, 郑桥桥, 杜蕾, 宋新亮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我军飞行人员缺氧耐力现状及不同群体的差异性特点,为有效开展缺氧耐力训练提供参考。方法 使用飞行员抗荷抗缺氧能力检测仪对433名飞行人员进行模拟7 500 m高空缺氧体验训练,记录缺氧耐受时间、终止训练原因及主观症状等,以缺氧耐受时间为指标划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4个等级,优秀、良好及合格统称为总达标,分析缺氧耐力总体情况及不同年龄组、不同机种间各等级的差异性,并对主观症状发生情况、终止训练原因及复训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433名飞行人员缺氧耐力初训总达标387人次(89.4%),不合格46人次(10.6%)。达标者中合格286人次(66.1%),良好88人次(20.3%),优秀13人次(3.0%);各年龄段之间优秀、良好、合格、总达标及不合格的比例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456,P=0.040;χ2=36.343,P<0.001;χ2=24.028,P<0.001;χ2=6.426,P=0.040;χ2=6.426,P=0.040);总体耐受时间和达标者耐受时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27.490,P<0.001;F=27.594,P<0.001)。各机种总达标及不合格占比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722,P=0.293;χ2=3.722,P=0.293),但歼击机组优秀占比明显高于运输机组(χ2=5.017,P=0.025),歼击机组及直升机组合格占比明显低于轰炸机组和运输机组(χ2=11.625,P=0.001;χ2=10.191,P=0.001;χ2=9.938,P=0.002;χ2=8.220,P=0.004),歼击机组良好占比高于轰炸机组及运输机组(χ2=4.470,P=0.035;χ2=11.338,P=0.001),直升机组高于运输机组(χ2=10.334,P=0.001),歼击机组及直升机组总体耐受时间和达标者耐受时间均明显长于轰炸机组及运输机组(P=0.032;P=0.001;P=0.025;P<0.001);高空缺氧体验训练中出现主观症状13种,其中胸闷、心慌、头晕、眼花等发生频次较高;初训不合格者终止训练原因为主诉不适及血氧饱和度<65%,均经1~3次复训后合格。结论 飞行人员缺氧耐力总体现状仍不理想,缺氧耐力因年龄及机种不同有所差异,缺氧耐力相关训练仍需进一步加强。

  • 论著·航空医学
    孟凡荣, 宋晓琳, 张宁, 刘文君, 居萧萧, 皮微平, 马新英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磁珠耳穴疗法对航空机务人员失眠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将诊断为失眠症的航空机务人员(99例)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对照组(33例),磁珠组(33例)和王不留行籽组(33例),各组人员均根据中医辨证选穴原则选取耳穴,磁珠组和王不留行籽组分别给予磁珠和王不留行籽耳穴贴压,对照组给予空白胶布耳穴贴压。3组疗程均为45 d,每疗程15 d;治疗前后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进行疗效评估。结果 3组治疗前PSQI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300,P=0.278);磁珠组、王不留行籽组治疗后PSQI总分均较治疗前降低(t=13.319、8.432,P均<0.001),磁珠组PSQI总分低于王不留行籽组和对照组(P=0.037、<0.001)。3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53.931,P<0.001)。结论 磁珠耳穴疗法治疗航空机务人员失眠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论著·航空医学
    欧阳汤鹏, 徐先荣, 张梦迪, 翟丽红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少儿眩晕疾病的病种及临床特征,为患儿眩晕诊治提供依据,也为青少年航空学校学生和招收飞行学员医学选拔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2021年11月于空军特色医学中心航空航天眩晕诊疗研究中心就诊的62例眩晕患儿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患儿年龄、性别、伴随症状、位置试验结果、冷热试验和前庭自旋转试验(vestibular autorotation test,VAT)异常率及治疗效果。结果 排名前3位的疾病为儿童前庭性偏头痛(vestibular migraine of childhood,VMC)28例(45.2%),儿童复发性眩晕(recurrent vertigo of childhood,RVC)17例(27.4%)及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9例(14.5%)。VMC患儿的伴随症状有头痛18例(64.3%)、畏声13例(46.4%)、畏光10例(35.7%)、恶心/呕吐4例(14.3%)及耳鸣3例(10.7%);RVC患儿的伴随症状有恶心/呕吐2例(11.8%)及耳鸣1例(5.9%);BPPV患儿的伴随症状有恶心/呕吐5例(55.6%)。VAT检测VMC患儿异常率为66.7%,RVC患儿VAT异常率为3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1);冷热试验VMC患儿异常率为30.0%,RVC患儿异常率为1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BPPV患儿位置试验中4例符合水平半规管BPPV管石症特征性眼震,5例符合后半规管BPPV特征性眼震。VMC和RVC患儿治疗主要采用丙戊酸、倍他司汀和乌灵胶囊,慎用氟桂利嗪,治疗后6个月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9.3%和94.1%。BPPV患儿中7例复位1次,2例复位2次眩晕消失。结论 VMC、RVC及BPPV是少儿常见的眩晕疾病,需要综合分析患儿病史、体格检查及前庭功能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在青少年航空学校学生和招收飞行学员医学选拔时需要仔细甄别。

  • 论著·普通医学
  • 论著·普通医学
    付生龙, 张军, 刘俊朋, 曹吉烈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骨抑素(osteostatin,OST)对缺氧环境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增殖、成骨分化和促进血管生成能力的影响及其在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前景。方法 从大鼠骨髓中分离培养BMSCs。BMSCs经OST处理后,在常氧(21%氧气)或缺氧(1%氧气)条件下培养。采用cell counting kit-8(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台盼蓝染色法检测细胞死亡率。通过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染色和茜素红S(alizarin red S,ARS)染色评价成骨分化。western blot检测ALP、成骨转录因子(runt-rel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 2,RUNX2)和骨钙素(osteocalcin,OCN)的蛋白水平。ELISA检测培养基中血管生成素1(angiopoietin-1,Ang-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浓度。小管形成试验评估促进血管生成能力。结果 OST剂量依赖性增强大鼠BMSCs的增殖(F=4.89,P=0.006)。缺氧诱导下,BMSCs的增殖、小管形成量增加(F=28.98、76.68,P均<0.001),Ang-1和VEGF的浓度提高(F=183.7、585.6,P均<0.001);ALP、RUNX2和OCN的蛋白水平降低(F=646.8、432.7、257.5,P均<0.001)。OST处理后,BMSCs增殖(常氧+OST vs 常氧,P均<0.001;缺氧+OST vs 缺氧,P=0.005)、小管形成量(常氧+OST vs 常氧,P=0.002;缺氧+OST vs 缺氧,P=0.005)进一步增加,Ang-1浓度(常氧+OST vs 常氧,P<0.001;缺氧+OST vs 缺氧,P<0.001)和VEGF的浓度(常氧+OST vs 常氧,P<0.001;缺氧+OST vs 缺氧,P<0.001)进一步提高;ALP、RUNX2和OCN的蛋白水平升高(常氧+OST vs 常氧,P均<0.001;缺氧+OST vs 缺氧,P均<0.001)。结论 OST可增强缺氧环境中BMSCs的增殖和成骨分化能力,促进血管生成。

  • 论著·普通医学
    吴燕妮, 刘向来, 郑在激, 徐雪怡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脑心通结合抗抑郁药对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患者脑血管灌注量、血清神经递质、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B cell activating factor,BAFF)和增殖诱导配体(a proliferation inducing ligand,APRIL)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3月—2020年7月海南省安宁医院收治的PSD病人12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联合舍曲林,研究组给予基础治疗联合舍曲林和脑心通胶囊。治疗6个月后,比较2组治疗前后焦虑抑郁情况、神经与认知功能、生活质量、脑血管灌注量、血清神经递质和免疫调节指标水平;统计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内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6个月后,2组汉密尔顿抑郁评分和汉密尔顿焦虑评分低于治疗前(t=38.336、28.801,39.615、24.149,P均<0.001),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t=9.902、7.879,P<0.001);2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治疗前(t=73.234、38.386,P均<0.001),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t=20.275,P均<0.001);2组认知功能评分高于治疗前(t=11.428、5.489,P均<0.001),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t=3.131,P=0.002);2组脑血容量和脑血流量高于治疗前(t=22.463、17.428,17.781、10.470,P均<0.001),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t=2.901、5.134,P=0.016、<0.001);2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血清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含量高于治疗前(t=22.815、17.068,24.579、19.283,46.583、37.896,P均<0.001),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t=2.843、3.815、7.255,P=0.005、<0.001、<0.001)。研究组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和增殖诱导配体含量水平低于治疗前(t=5.783、4.495,P均<0.001),且低于对照组(t=2.377、2.059,P=0.019、0.042)。2组治疗后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总评分高于治疗前(t=9.568、8.091,P均<0.001),且研究组总分高于对照组(t=5.114,P<0.001)。2组均未出现严重药物不良反应(χ2=0.120,P=0.729)。结论 脑心通胶囊联合抗抑郁药治疗PSD有较显著疗效,可以帮助患者恢复神经功能、提高血清神经递质水平、改善脑血管灌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论著·普通医学
    朱贤关, 陈良川, 乔锐, 郑元喜, 项学军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比较房颤射频消融术中房间隔穿刺应用单、双鞘管继发ST段抬高的发生率的及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安庆市立医院2008年1月—2022年11月行房颤射频消融术患者1 132例临床资料,其中单鞘管房间隔穿刺组589例,双鞘管房间隔穿刺组543例,比较2组在房间隔穿刺后出现ST段抬高发生率、伴随临床症状程度(严重、中度、轻度、微症状)和临床症状期间最低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最低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最低心率(heart rate,HR)以及其持续时间(发生2次ST段抬高患者记录临床症状较重时上述参数)等。结果 2组年龄、糖尿病史及左房容积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26、6.629、7.709,P<0.001、0.010、<0.001)。单鞘管组中7例在房间隔穿刺术时出现ST段抬高(1.19%),双鞘管组中17例在房间隔穿刺术时出现ST段抬高(3.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36,P=0.02);单鞘管组最低SBP、最低DBP、最低HR以及持续时间与双鞘管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176、4.845、5.958、4.923,P均<0.001)。结论 在房颤射频消融术中,ST段抬高是经房间隔穿刺期间并不少见的临床现象,且房间隔穿刺应用双鞘管较单鞘管可增强ST段抬高发生率以及带来一定临床风险。

  • 论著·普通医学
    冯智娟, 韩玉明, 刘涛, 刘磊, 关林, 李宁, 宁波, 张向阳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高温高湿环境下基层官兵进行5 km运动试验,研究探讨热耐力与运动成绩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30名基层官兵为受试者,在户外热指数为46的环境中尽力跑步5 km,记录跑步成绩;然后在室内温度40 ℃,相对湿度40%,跑步机坡度2°,跑步速度5 km/h的条件下跑步2 h。采用心率及核心温度计算生理应激指数(physiological stress index,PSI)。按PSI降序将30名受试者分为2组,前16名为试验组,后14名为对照组,比较其PSI差异。试验组连续7 d完成上述室内条件下的热习服训练,每天1次,对照组则不进行热习服训练。热习服训练结束后,2组再次检测PSI,比较2组PSI差异。最后在热指数为45的环境中再次尽力完成5 km跑步,比较2组训练成绩。结果 2组受试者开始试验前,试验组11人出现热耐受不良,对照组未出现热耐受不良表现。试验组经过室内热习服训练可以降低PSI(t=5.27,P<0.05)。试验组热习服训练前后饮水量及出汗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试验组热习服训练后的5 km跑步成绩提升显著(t=2.69,P<0.05)。结论 热习服训练可以改善生理应激指数,进而提高在高温高湿环境下的运动成绩。

  • 论著·普通医学
    肖依寒, 李颖, 王苏豫, 柯杰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上下联合扩弓治疗对青少年骨性Ⅱ类错牙合患者气道体积的影响。方法 选取40例青少年骨性Ⅱ类错牙合需要上下联合扩弓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Mimics软件对上下颌扩弓前后的锥体束计算机断层扫描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并分析气道变化。结果 骨性Ⅱ类错牙合的患者经上下联合扩弓治疗后,其气道总体积与口咽段气道的体积均增大(t=2.362、2.890,P=0.006、0.004);口咽气道的最小截面积和L/L值均增大(t=3.644、2.089,P=0.023、0.021)。鼻咽段与喉咽段体积也有所增大,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对处于生长发育高峰期的骨性Ⅱ类患者,上下联合扩弓治疗对其上气道体积,尤其是口咽段体积有显著影响,使上气道形态趋向卵圆形。

  • 综述
  • 综述
    谢子轩, 郑志阳, 刘帅, 叶超群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腰痛是一种常见的肌肉骨骼疾病,按持续时间可分为急性腰痛、亚急性腰痛和慢性腰痛。临床上绝大部分腰痛患者无明确的疼痛来源,诊断为非特异性腰痛。根据O'Sullivan多维分类系统,腰痛患者可分为病理因素、心理或社会因素和运动控制障碍3个亚组,运动控制训练作为新的治疗方法逐渐应用于腰痛患者中。笔者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将近年来对腰痛患者运动控制改变、运动控制训练治疗腰痛的进展进行系统综述。

  • 综述
    诸葛彩英, 张成业, 周岩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自发电材料可提高修复周围神经损伤的速度和质量。笔者对国内外自发电材料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探讨了电刺激促进神经再生的机制,并指出未来自发电神经导管的研究中应重点关注与解决自发电材料性能提升、免疫原性、电信号输出及在长距离神经损伤修复中的作用等问题。

  • 综述
    梁慧敏, 方崟骄, 蔡宏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湿疹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临床表现多样,常伴有瘙痒,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马齿苋是一种具有药用和食用同源特性的植物,分布广泛,易于获取,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包括调控免疫反应、抗炎、抑菌和维护皮肤屏障等,可对湿疹治疗发挥较好功效。笔者对马齿苋在湿疹治疗中药理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 护理园地
  • 护理园地
    张季红, 尹自芳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基于德尔菲法的多学科团队协作(multi-discipilinary team, MDT)护理模式对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术后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0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收治的300例冠心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148例)和研究组(152例)。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给予基于德尔菲法的MDT护理模式干预。对2组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心理状态、自我效能、自我护理能力及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与护理前相比,护理后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自我效能、自我护理能力评分上升,且研究组的精神健康、生理机能、情感职能、躯体健康、精力、生理职能、社会功能、总体健康、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健康知识水平、自我护理技能、自我护理意识、自我护理概念评分高于常规组(t=4.17~26.20,P均<0.001)。2组心理状态评分在护理后有所下降,且研究组抑郁自评量表评分、焦虑自测量表评分低于常规组(t=16.59、26.20,P均<0.001)。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组(t=15.96,P<0.001)。结论 冠心病患者PCI术后采用基于德尔菲法的MDT护理模式干预可提升生活质量、自我护理能力,改善心理状态,增强自我效能。

  • 护理园地
    张晓丹, 陈俏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新型张口功能锻炼开口器配合延续性护理对鼻咽癌放疗患者吞咽困难、张口受限及依从性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空军特色医学中心放射治疗科收治的76例接受放射治疗的鼻咽癌住院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8例)和试验组(38例)。对照组实施鼻咽癌放疗常规护理;试验组采用新型张口功能锻炼开口器,帮助患者被动张口,并配备专门护理人员,对入组患者采用门德尔松氏手法进行吞咽功能训练,并进行长期连续的专业指导。比较2组鼻咽癌放疗患者张口受限、吞咽困难的发生率及依从性。结果 试验组鼻咽癌放疗患者不同时段张口困难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2、13.62,P=0.004、<0.001);试验组鼻咽癌患者放疗后洼田饮水试验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05,P<0.001);试验组鼻咽癌放疗患者护理干预后依从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41,P<0.001)。结论 采用新型张口功能锻炼开口器,并配备专门护士对鼻咽癌放疗患者进行连续性、追踪性的有效干预和指导,可有效降低患者张口受限及吞咽困难的发生率,提高患者依从性。

  • 护理园地
    田二云, 林牡丹, 管丽丽, 李颖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个人生活用具集束化消毒管理在器官移植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2月—2023年5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器官移植科住院的器官移植术后患者80例,其中2021年2月—2022年4月期间住院的器官移植术后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未开展个人生活用具集束化消毒管理),2022年5月—2023年5月期间住院的器官移植术后患者40例作为观察组(开展个人生活用具集束化消毒管理)。统计2组在住院期间的感染发生率,而且采用纽卡斯尔护理满意度量表评估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应用刻度为0~10的标尺对患者生理及环境舒适度进行评估。结果 对照组感染发生率(20.00%)高于观察组(2.50%)(χ2=4.507,P=0.029)。护理满意度、环境舒适度评分、生理舒适度评分高于对照组(χ2=4.114、t=5.126、4.130,P=0.043、<0.001、<0.001)。结论 个人生活用具集束化消毒管理在器官移植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有利于预防感染,提高患者生理舒适度及环境舒适度,提高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 护理园地
    张敏, 齐林嵩, 何佳, 孙永华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系统整理和总结军事飞行学员医学选拔定选阶段眼科专项检查的护理细节和相应的护理对策,对眼科选拔进程和专项检查操作流程等进行了科学优化和规范。旨在降低军事飞行学员招飞定选阶段眼科的误淘率和漏检率,进一步提高医学选拔的高效性、精准性和科学性,为今后的招飞医学选拔眼科流程规范和革新开拓思路。

  • 经验交流
  • 经验交流
    贾辰龙, 高仪轩, 李宝龙, 李斌, 吴世建, 邹晓防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医疗救护飞机远航程空运救护4例特殊烧伤伤员,将伤员空运后送至北京进行后续治疗。4例烧伤伤员均为男性,平均年龄23.5岁,烧伤面积25%~62%体表总面积(total body surface area,TBSA),均伴有吸入性损伤,双眼灼伤,其中2例伴有皮肤裂伤。在空运后送过程中对烧伤伤员进行持续心电监测观察各项生命体征,进行静脉输液、换药、吸痰和吸氧等治疗,对部分心理不稳定伤员进行心理疏导。4例烧伤伤员在转运过程中生命体征平稳,被安全转运到目的地。

  • 经验交流
    王涵月, 张重军, 王凌云, 陈黎, 王冰, 唐晖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基层部队19~39岁青年官兵腹部超声体检结果,探讨腹部超声检出的主要问题及后续健康指导方法。方法 纳入的2021年参加体检的青年基层官兵共1 132例为研究对象,通过腹部超声检查,统计分析常见腹部疾病的种类、发病率以及与性别、年龄的相关性。结果 1 132例体检官兵中腹部超声检出患病人数391例(34.54%),疾病检出率前6位的是脂肪肝、胆囊息肉样变、肝血管瘤、肝内钙化灶、肾囊肿和肝囊肿。男性官兵脂肪肝的检出率高于女性官兵(χ2=24.63,P<0.05),女性官兵肝血管瘤、肝囊肿的检出率高于男性官兵(χ2=6.38、9.25,P均<0.05)。随着年龄的增长脂肪肝及肝囊肿的检出率逐渐增高,30岁以上官兵胆囊息肉样变的检出率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95、15.33、10.35,P均<0.05)。男性官兵随着年龄的增长,脂肪肝、肾囊肿和肝囊肿的检出率逐渐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29、8.30、8.30,P均<0.05)。结论 基层部队官兵腹部疾病检出率较高,应根据不同种类疾病提供有针对性的健康指导,实现有效的疾病预防及健康保障。

  • 经验交流
    薛恒怡, 张海涛, 孙津津, 袁鹰, 张婧, 方舟, 李妍妍, 缪京莉, 周云飞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碘造影剂过敏患者的发病机制及脱敏治疗方案,为造影剂过敏及高风险患者成功进行血管造影检查提供安全可行的预防及治疗措施。方法 分析1例军事飞行员造影剂过敏的临床症状及诊治方案,并通过相关文献回顾,进行快速静脉脱敏治疗后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 本例飞行员首次行冠状动脉造影及病变血管球囊扩张术后出现碘克沙醇迟发性过敏反应,术后7个月为进一步医学鉴定需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术前予泼尼松口服、非那根肌注,并以1 024倍稀释剂量的碘克沙醇(32 g/100 ml)稀释液开始,每10 min递增剂量,成功进行快速静脉脱敏治疗,顺利完成冠状动脉造影术,继续随访3个月,经评估鉴定,结论为飞行合格。结论 碘造影剂快速静脉脱敏治疗是预防严重过敏反应的有效措施,对冠状动脉造影术中造影剂过敏患者的防治提供安全可行的选择,同时也为飞行人员冠状动脉疾病的诊治以及航空医学鉴定提供了重要补充及参考依据。

  • 经验交流
    陈艺, 李浪, 江澈, 陶玲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针对脑卒中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的特点,围绕“转变观念”和“建立人际依靠”的核心,提出“三阶叙事疗法”方案,并研究其疗效。方法 采用“三阶叙事疗法”对8名脑卒中后PTSD患者进行8个节次的治疗。其中,三阶干预联合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按照外化、解构和重构3个阶段进行,共5节。此外,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心理支持和宣泄、生活指导等,共3节。评估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即刻,以及治疗结束后3个月时的PTSD、焦虑和抑郁症状。结果 8名患者均耐受治疗,PTSD、焦虑和抑郁症状均在治疗后得到改善,且疗效持续3个月以上。创伤后应激障碍筛查量表得分治疗前后的3个时间点总体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4.74,P<0.001),治疗后即刻得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01)。医院焦虑抑郁量表-抑郁子表得分在治疗前后的3个时间点总体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54,P=0.01),治疗后即刻得分低于治疗前(P=0.03)。医院焦虑抑郁量表-焦虑子表得分在治疗前后的3个时间点总体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03,P=0.04),但两两比较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1、1.00、0.13)。结论 “三阶叙事疗法”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后PTSD症状,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随访。

  • 经验交流
    邢庆昌, 胡文慧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新型冠状病毒(简称“新冠”)感染恢复期勃起功能障碍(erectile dysfunction,ED)发生率高达28%,或为新冠的短期和长期并发症。西药虽治疗有效,但是需要长期服用或每次同房前使用且具有头痛、颜面潮红等不良反应。中医对ED积累了较丰富的治疗经验,本研究探讨中医诊治新冠感染恢复期ED,中医认为其基本病机不外气郁、湿热、瘀血、痰湿、寒邪等实邪内结,阻滞阴茎络脉,所谓“不通则痿”;或新冠所致脏腑虚损,精血不足,阴茎络脉失养,所谓“不荣则痿”。选方遵国医大师朱良春“通治方”与辨证论治相结合思想,采用“通治方”(组成:蜈蚣、当归、白芷)结合辨证论治加减化裁,简单而效捷,易于临床运用。

  • 经验交流
    曹慧茹, 杨志晖, 闫伟平, 朱迎冬, 周佳蓥, 秦倪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2019—2021年某三甲医院(以下简称“该院”)第二类精神药品的使用情况及用药趋势,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指导。方法 从该院信息系统中调取2019—2021年第二类精神药品使用数据,对其使用量、销售金额、用药频度、日均药费及药品排序比等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2019—2021年该院第二类精神药品的处方量呈上升趋势,使用量逐年增长;使用人群中女性多于男性且比例逐年上升;第二类精神药品的销售金额逐年增长;艾司唑仑片、酒石酸唑吡坦片和佐匹克隆胶囊用药频度排序保持在前3位;酒石酸唑吡坦片、佐匹克隆胶囊和劳拉西泮片的日均费用较高;药品排序比艾司唑仑片≥1,佐匹克隆胶囊≤1,其余药品=1。结论 该院第二类精神药品的使用基本合理,但仍需加强管理,注重个体化给药,确保用药安全。

  • 病例报道
  • 病例报道
    方圆, 旦增罗布, 张铭, 黄智贤, 邢秋思, 李相生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