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论著·航空医学
  • 论著·航空医学
    王丽萍, 于立华, 张慧变, 施维茹, 张岩, 温冬青, 王桂友, 顾昭, 涂磊, 薛利豪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本研究通过监测训练过程中的人体生理指标,探讨高温高湿环境器械训练和高强度间歇训练(high-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HIIT)热习服方法是否能有效应对热应激。方法 24名男性志愿者随机分为器械组、HIIT组和对照组。器械组连续10 d完成9次器械训练(90 min/次),HIIT组连续10 d完成9次HIIT训练(40 min/次),2组均在第6天休息。所有志愿者在习服前和习服后分别在环境为35 ℃、相对湿度70%的舱室内完成热应激测试。在热习服训练和热应激测试过程中,全程记录直肠温度、皮肤温度和心率。结果 在习服后的热应激测试中器械组和HIIT组的直肠温度、平均皮肤温度和平均心率低于对照组和习服前热应激测试(P<0.05);在热习服训练中,器械组的直肠温度在第3天开始下降,第5~10天基本下降到一定水平(38.1 ℃~38.2 ℃)后保持不变,而HIIT组的直肠温度在第8天下降,第8~10天维持在38.4 ℃~38.5 ℃;HIIT组出汗率高于器械组(t=2.289~4.795,P≤0.001~0.038),但组内出汗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到多元线性回归方程:T2=0.301+0.984 T1+0.01 HRmax(R2=0.578,P<0.001)。结论 器械训练可有效提高人体对热应激的耐受性,为进一步提高飞行员耐热能力提供可行性措施。

  • 论著·航空医学
    王芳, 王妍, 喻筱维, 杨金凤, 戴俊明, 傅力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聚类分析民航飞行员12项人体测量学指标,探索空腹胰岛素(fasting insulin,FINS)与民航飞行员飞行时间及肥胖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1年9月—2022年2月在民航上海医院进行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的1 250名在职男性飞行员,使用Inbody人体成分分析仪测定其身高、体质量、腰围、臀围及体脂率等指标,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其执飞机型及2021年飞行时间数据。使用12项人体测量学指标通过主成分分析法进行聚类分析,并进一步以多元线性回归法2种模型比较分析FINS与民航飞行员年飞行时间及人体测量学指标的关系,为本次人体测量学指标聚类分析进行验证。结果 对12项人体测量学指标经适宜性检验后行因子分析,以主成分法提取3个公因子(脂质堆积指数、腰围甘油三酯指数和内脏脂肪指数),累计方差贡献率为95.29%,进一步采用线性回归法计算出标准化得分系数,最后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法分析得出FINS与年飞行时间及3个公因子(中心型肥胖因子、全身型肥胖因子、内脏型肥胖因子)均有关(3个公因子的偏回归系数分别为12.37、8.90、6.78,P均<0.001),且中心型肥胖程度对空腹胰岛素的升高有最大的贡献作用。结论 中心型肥胖因子、全身型肥胖因子及内脏型肥胖因子与空腹胰岛素升高均具有相关性,且中心型肥胖公因子贡献最大,提示人体测量学指标具有临床预测价值。

  • 论著·航空医学
    郑书彬, 韩立存, 李法林, 刘珺, 梁斌, 杨洋, 胡梦强, 肖军, 张垚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医疗救护飞机飞行高度对机上吸痰效果的影响。方法 通过低压舱分别模拟医疗救护飞机在距离地面0、1 000、2 350、3 350 m和4 300 m不同飞行高度的机舱内部气压环境,选择同一粘度的人工模拟痰液代替伤病员真实痰液作为试验样本,使用同一吸痰设备及相同操作步骤和手法开展伤病员吸痰实验,分别记录痰液吸净所用时间。结果 在模拟医疗救护飞机在距离地面5个不同飞行高度下,5 ml模拟痰液吸净所需时间随模拟飞行高度的增加而逐步延长,1 000、2 350、3 350 m和4 300 m的吸痰用时分别是(5.09±0.30)、(9.37±1.00)、(11.75±0.78)s和(15.54±0.92)s,均高于0 m吸痰用时(4.26±1.13)s。方差分析结果显示,飞行高度1 000 m吸痰用时与0 m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7),飞行高度2 350 m、3 350 m、4 300 m吸痰用时分别与0 m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两两比较结果显示2 350 m与1 000 m(P<0.001)、3 350 m与2 350 m(P<0.001)及4 300 m与3 350 m(P<0.001)高度下吸痰时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医疗救护飞机飞行高度上升,会增加吸痰用时,导致吸痰效率降低,增加伤病员窒息风险。随着飞行高度增加,需采取增加负压压力、湿化气道等有效措施以确保机上吸痰效果。

  • 招飞医学选拔
  • 招飞医学选拔
    吴腾云, 刘勇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调查非压迫黑(dark without pressure,DWOP)在参加空军招飞医学选拔的健康青少年人群中的分布规律,提高空军招飞医学选拔对非压迫黑病变的认识,为优化医学选拔评价标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使用超广角激光眼底扫描系统和光学相干光断层扫描对2021—2022年参加空军招飞医学选拔的学生进行眼底检查,统计非压迫黑的发生率及累及范围等临床特征。结果 共有744名学生(1 488只眼)纳入研究,其中女112名(224只眼)、男632名(1 264只眼)。9名学生13只眼检出存在DWOP,检出率0.87%。其中,男7名11只眼(检出率0.87%),女2名2只眼(检出率0.89%)。4名学生被检出双眼存在DWOP。10只眼(76.92%)病变分布在鼻侧象限,其中8只眼(61.5%)病变与视盘相连。所有学生均未检出视力、视野等视功能异常。结论 DWOP不是一种视网膜/脉络膜色素改变或玻璃体/视网膜交界面改变,无直接证据支持DWOP能够引起视功能改变。在空军招飞医学选拔中,学员眼底检查发现存在非压迫黑体征,但不合并其他眼底异常改变的,不做单项不合格结论。

  • 招飞医学选拔
    厉晓杰, 王雪峰, 汪晓华, 晋亮, 陈宇飞, 张振宇, 于东睿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人体尺寸测量是空军飞行学员医学选拔的必查项目,当前的检测工作投入的人力和时间成本较多,需要一种准确、客观、高效的检测设备和方法辅助开展该项工作。三维扫描技术已成熟应用于常规人体尺寸测量领域,将该项技术应用于飞行学员医学选拔领域,有助于提高招飞所需人体尺寸测量的客观性和检测效率。

  • 招飞医学选拔
    杨芬, 张艺耀, 于东睿, 李文平, 龚学晨, 王建昌, 邹志康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皮肤电活动(electrodermal activity,EDA)是否可以作为一种客观评价晕动病的指标,以期提高飞行学员的精准医学选拔水平。方法 随机抽取350名参加飞行学员医学选拔的青少年航空学校学生,在进行90 s科里奥利(Coriolis)加速度耐力检测时,采用可穿戴监测设备实时同步记录EDA,并通过Graybiel评分评价自主神经症状,按照Graybiel得分,分为A组(Graybiel得0分)、B组(Graybiel得1~2分)和C组(Graybiel得≥3分),共3组。分析EDA与Graybiel评分之间的关系。结果 剔除指标不完整的受试者,共有301名受试者纳入研究。晕动病学生EDA呈现明显升高的变化趋势。按照Graybiel得分,A组173名,B组102名,C组26名,其中B组和C组学生后测皮肤电活动反应(skin conductance reaction,SCR)、皮肤电活动水平(skin conductance level,SCL)较A组均升高(H=-5.408、-6.781、-3.002、-2.772,P<0.001、<0.001、=0.008、=0.017),B组学生的前测SCL与较A组高(H=-3.019,P=0.008)。结论 EDA可用来客观评价晕动病。采用实时EDA检测联合Graybiel评分的评价方法,可以在招飞医学选拔中更加客观地检出晕动病。

  • 论著·普通医学
  • 论著·普通医学
    朱建宝, 陈安琪, 刘宏亮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建立大鼠骨折模型研究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对大鼠骨折导致的焦虑情绪及海马内神经炎症的调节作用。方法 采用自由饮水模式将40只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空白对照组)、DEX组、手术组(对大鼠进行右股骨截骨术)、手术+DEX组(骨折后的大鼠腹膜内注射12 μg/kg DEX),在模型建立成功后6 h、24 h、7 d通过惊吓反应测试大鼠的焦虑情绪,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大鼠血清及海马组织中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IL-6]的表达,TUNEL染色定量海马组织中的凋亡细胞,蛋白质印迹检测海马组织中TNF-α、IL-1β、IL-6、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neuronal nitric oxide synthase,nNOS)、NADPH氧化酶2抗体(NADPH oxidase2,NOX2)、4-羟基壬烯醛(4-Hydroxynonenal,4-HNE)、Bcl-2关联X蛋白(Bcl-2 associated X protein,Bax)和B淋巴细胞瘤-2(B-cell lymphoma-2,Bcl-2)的蛋白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手术组血清TNF-α、IL-1β和IL-6和海马组织中TNF-α、IL-1β和IL-6 mRNA水平升高(P均<0.001),海马组织中神经元细胞凋亡数量增加,Bcl-2(P<0.001)和nNOS(P=0.001)表达水平降低,Bax(P<0.001)、4-HNE(P=0.001)、NOX2(P=0.003)、ROS水平(P=0.009)增加;与手术组相比,手术+DEX组血清TNF-α、IL-1β和IL-6和海马组织中TNF-α、IL-1β和IL-6 mRNA水平降低(P均<0.001),海马组织中神经元细胞凋亡细胞数量、Bax蛋白水平(P=0.008)、4-HNE(P<0.001)、NOX2(P<0.001)、ROS(P=0.008)水平降低,神经元细胞中Bcl-2(P=0.005)、nNOS(P<0.001)水平升高。结论 右美托咪定可明显改善骨折大鼠的焦虑状态,减轻神经炎症和神经元凋亡。

  • 论著·普通医学
    宋天然, 石缨, 张月莲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成熟卵子(mature metaphase ovum,MⅡ)率对常规体外受精(in vitro fertilization,IVF)后胚胎形成率及MⅡ卵子利用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空军特色医学中心单腔取卵、常规IVF的408个周期,按MⅡ率分为6组:A组(≥90%)197例,B组(≥80%~90%)105例,C组(≥70%~80%)54例,D组(≥60%~70%)28例,E组(≥50%~60%)14例,F组(<50%)10例。对各组年龄、基础卵泡刺激素、基础窦卵泡、促性腺激素用量和天数、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日雌二醇水平、促排方案构成比、获卵数、MⅡ卵子数、双原核(two pronuclears,2PN)率、可移植胚胎率及MⅡ卵子利用率进行比较。结果 各组相比患者基本情况、促排方案构成比、促排过程、获卵数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PN率、可移植胚胎数、可移植胚胎率随MⅡ率降低而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5.530、2.384、8.685,P<0.001、=0.038、<0.001),而MⅡ卵子利用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316,P=0.903)。A组成胚率(44.33±18.97)%高于其余各组[B组(38.84±17.82)%,C组(36.34±18.21)%,D组(30.45±11.38)%,E组(25.21±11.38)%,F组(20.85±12.6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1、0.004、<0.001、<0.001、<0.001)。结论 单腔取卵、常规IVF周期卵子成熟率与促排方案无关;随着卵子成熟率下降,正常受精率、可移植胚胎率均明显降低,特别是MⅡ率<70%时;但卵子成熟率未影响已成熟卵子质量。

  • 论著·普通医学
    周航, 肖镇冬, 周燕, 黄晶晶, 顾宁, 王志群, 戴毅敏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妊娠相关性暴发性1型糖尿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胎儿结局。方法 收集中英文数据库中妊娠相关性暴发性1型糖尿病相关文献,对符合纳入标准的43例患者及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收治的5例患者资料进行汇总,分析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胎儿结局。结果 62.5%(30/48)的患者在孕晚期发病,消化道症状和高糖症状是患者起病的常见临床表现。胎儿活产率仅有16.7%(8/48),国内外患者活产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国外患者平均就诊时间0.50 d,少于国内患者2.19 d的平均就诊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60,P=0.045);国内外患者在血糖、血钾等实验室检查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胎死宫内患者的孕周相比,活产患者的发病孕周更晚(35.17周 vs 32.54周,t=2.076,P=0.047),其他临床特点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相关性暴发性1型糖尿病的临床表现各异,疾病进展迅速,活产率低,产科医师应加强对其认识,以期早发现、早治疗,从而改善母儿预后。

  • 论著·普通医学
    王天雄, 万宇, 魏飞龙, 钱济先, 陈施展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构建个体化预测高龄(年龄≥80岁)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显微内窥镜腰椎间盘切除术(micro endoscopic discectomy,MED)后发生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列线图模型,并验证该模型的准确性和临床适用性。方法 选取2013年1月1日—2022年1月1日于西部战区空军医院行MED手术的912例高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DVT,将其分为DVT组和非DVT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找出术后形成DVT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独立危险因素利用R语言包构建列线图模型,利用ROC曲线、Bootstrap方法以及临床决策曲线验证该模型的准确性和临床决策的获益性。结果 非DVT组患者834例,DVT组患者78例,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影响高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MED术后DVT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为:D-二聚体较高、脑血管疾病病史、糖尿病病史和DVT病史。ROC曲线验证列线图模型显示:AUC=0.856,95%CI:0.72~0.93,上述研究结果显示构建的列线图模型预测高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MED后发生DVT的预测能力较强,随后采用Bootstrap方法重复抽样1 000次验证列线图,发现校准曲线的平均绝对误差为0.016,说明校准曲线与理想曲线贴合良好。临床决策曲线显示,列线图模型预测高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MED术后发生DVT的发生阈值为0.03~0.93之间时该模型图的适用性最佳。结论 影响高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MED术后DVT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为:D-二聚体较高、脑血管疾病病史、糖尿病病史和DVT病史,基于上述危险因素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准确度高,且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论著·普通医学
    安建鹏, 王飞, 王雅蓉, 孟兆宁, 刘洪波, 穆乃旗, 董足男, 冯伟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肥胖和腰椎间盘突出症共享基因特征和生物学机制,为探索治疗肥胖和腰椎间盘突出症提供新靶点和新思路。方法 从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中下载肥胖和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数据集,分析得到二者的差异共表达基因。对这些基因进行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并检测网络中的枢纽基因,将其与铁死亡基因集取交集。使用单样本基因集富集分析(single-sample gene set enrichment analysis,ssGSEA)计算肥胖和正常对照之间,以及腰椎间盘突出症和正常对照之间免疫细胞浸润的差异。通过人类微小核糖核酸(micro ribonucleic acid,miRNA)疾病数据库和StarBase数据库获得与肥胖和腰椎间盘突出症相关miRNA及其相应的靶基因。最后利用获得的靶基因和共享基因的交集,构建与这2种疾病相关的miRNAs-mRNAs调控网络。结果 在GSE15653和GSE124272 2个数据集中共筛选得到250个差异共表达基因。功能富集分析表明,信号转导、对内质网应激的反应、细胞外外泌体、细胞质、蛋白质以及蛋白激酶结合可能与肥胖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有关。KEGG富集分析表明,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可能参与肥胖诱导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机制。PPI网络构建表明,肥胖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机制可能与JUN、HIF1A、ALDH18A1、MCM6、DLGAP5、BARD1和WRN等靶基因密切相关。结论 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确定肥胖与腰椎间盘突出症之间的共享关键基因和通路,有助于进一步揭示肥胖和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共同发病机制以及潜在的治疗靶点。

  • 综述
  • 综述
    常琳丽, 白婉麒, 王会会, 张彦海, 迟丽屹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空间导航是基于自身位置和外在环境构建复杂的认知地图,从而实现正确导航的过程。人类将同种异体中心和自我中心2种不同的参考系相结合,进行路线规划,导航到正确的目的地。空间导航能力与飞行安全密切相关,近几十年来国内外空军一直在对飞行空间定向障碍进行研究和实践,但至今因飞行空间定向障碍造成的严重飞行事故仍然非常严重,也是A级飞行事故的主要原因。笔者综述不同空间导航参考系相关脑区的激活信息以及空间参考系在导航中的作用,从而探究人类导航与空间参考系之间的关系。基于现有研究,使用合适手段,如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等,对脑区激活和信息传导进行进一步研究,可以为选择合适的人群从事飞行等空间导航相关工作提供依据,对为飞行员制定个性化的空间导航能力训练方案具有现实意义。

  • 综述
    刘三立, 姜俊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现代战争中,随着爆炸性武器的大量使用,创伤导致的肺挫伤、爆震性肺损伤及吸入性损伤发生率日益增高,病理上最终都会发展为急性肺损伤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治疗困难,病死率较高。空运后送能够帮助ARDS伤病员在负伤后几小时内从战术区撤离,在成功转运与快速救治中发挥重要作用。笔者综述美军ARDS伤病员空运后送现况、处置经验与策略,为我军重症伤病员的空运后送配套建设及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 综述
    赵晓红, 宋光, 杨崇格, 陈辉, 沈曙光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高尿酸血症(hyperuricaemia,HUA)和痛风发病率增高已成为全球问题。目前,国内外有关HUA的危险因素分析的研究颇多,但对于军事飞行员这一特殊群体HUA的流行病学研究分析尚少。笔者就军事飞行员HUA流行病学研究作一综述,以期为军事飞行员制定和实施更为科学合理的预防策略,更好地维护及促进军事飞行员的健康。

  • 综述
    乔丽, 孔维鑫, 张悦, 梅竹松, 李强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综述常见皮肤病快速诊断模式的研发及应用现状,为推动常见皮肤病快速诊断、提高其在征兵入伍医学选拔中的应用效率提供支持。资源来源与引用 在中国知网(CNKI)、万方、维普(VIP)、PubMed、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检索国内外有关皮肤病快速诊疗模式的相关文献。资料综合 回顾总结国内外皮肤病快速诊疗模式的主要产品类型,分析现有皮肤病快速诊疗模式的优势及问题。结论 国内外已建立多种皮肤病快速诊断模式,覆盖皮肤肿瘤、炎症性皮肤病、皮肤罕见病等多方面,整体准确度可比肩中级皮肤专科医师,在征兵入伍的医学选拔中具备推广价值。

  • 综述
    江诚, 曹姣, 郑磊, 戴济民, 戴竞耀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绿脓杆菌具有天然的易耐药性,常形成强大的生物膜,难以清除。在战创伤中检出率高,治疗困难。大量研究发现纳米颗粒可穿透、清除绿脓杆菌生物膜,杀灭绿脓杆菌。笔者通过对金属纳米颗粒、脂质体纳米颗粒、聚合物纳米颗粒及其他复合纳米颗粒治疗绿脓杆菌生物膜感染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简述各纳米颗粒的特点与优点,为绿脓杆菌生物膜治疗研究提供更多方向。

  • 综述
    茆健, 戴济民, 曹姣, 蒲猛, 戴竞耀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脓毒症是一种由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通常会导致器官功能障碍危及生命。脓毒症治疗的关键步骤包括病原微生物的清除和炎症反应的控制。纳米颗粒是目前治疗脓毒症最有前景的材料之一,不仅可以搭载抗生素与抗菌肽,且一些金属纳米颗粒本身就具有天然抗菌活性,能够加速感染的控制及病原菌的清除,减少抗生素使用量,提升抗感染疗效。此外,纳米颗粒还可以减少炎性介质的产生、加速炎性介质的清除,从而改善脓毒症患者的预后。这些研究为纳米颗粒在脓毒症的临床应用中提供新策略和新视角。

  • 综述
    胡玥, 曹艳杰, 任启涛, 蓝小华, 朱伟伟, 吴孟迪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心力衰竭是各种病因所致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在老年人群中患病率高达10%~20%,其典型症状与中枢、外周或全身液体过载有关。目前临床上虽有记出入量、临床评分等常规方法指导患者的诊疗,但易因存在部分客观因素影响而产生误差。人体成分分析技术能为心力衰竭的评估及诊疗提供更有价值的数据,从而改善老年心衰患者的预后。笔者就老年心衰患者与人体成分分析技术研究进展进行分析,提出人体成分分析仪针对老年心衰患者的应用价值,为老年心衰患者的诊疗提供新方向。

  • 综述
    王文斌, 冯明珠, 贾京晨, 栗洪师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TMD)是口腔颌面外科的常见疾病之一,疼痛是其主要的临床表现,患者早期常因关节、肌肉或头部等疼痛症状就诊,既往通过应用不同波长激光的光生物效应,选择非接触、无创伤的保守治疗方式,能够有效缓解TMD患者疼痛等症状。近年来,应用波长1 064 nm的掺钕钇铝石榴石(neodymium-doped yttrium aluminum garnet,Nd:YAG)激光能较好地减轻TMD患者疼痛,其疗效受到广泛关注。笔者就Nd:YAG激光治疗TMD疼痛的机制、临床应用、疗效评价及局限性等进行阐述。

  • 经验交流
  • 经验交流
    刘静, 薛梅, 李晟, 朱玲, 郑晓丽, 闫洪敏, 韩冬梅, 王恒湘, 丁丽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易栓症的诊断、治疗以及对空军飞行员飞行的影响及医学鉴定。方法 对1例军事飞行员易栓症的诊治及航空医学鉴定过程进行分析,并文献复习。结果 该飞行员因左下肢肿痛诊断左下肢静脉血栓,之后又先后出现右下肢静脉血栓、肺动脉分支血栓形成;易栓症检查:蛋白S下降,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活性、vWF抗原、Ⅷ因子(factor Ⅷ,FⅧ)活性升高;血栓性疾病相关基因二代测序检测:HABP2突变,c.1518+1G>C突变频率50%,血、口腔黏膜上皮细胞HABP2突变一代测序检查阳性。诊断:易栓症,蛋白S缺陷症。给予利伐沙班口服。航空医学鉴定结论为飞行不合格。结论 飞行人员反复出现静脉血栓、动脉血栓,应查易栓症相关指标,尽早明确诊断,易栓症患者需要长期口服抗凝药物治疗,以预防血栓再发。该类飞行人员在航空环境下,存在再发血栓风险及口服抗凝药物所致的自发出血风险,建议停飞。

  • 经验交流
    王宣, 索朗白玛, 王娜, 张虎, 逄键梁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分析1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以下简称“新冠病毒感染”)合并高原性肺水肿患者的诊治过程,对新冠病毒感染合并高原性肺水肿的诊疗方法提出建议。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新冠病毒感染合并高原性肺水肿患者的诊断、治疗过程,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 本例患者男性,28岁,战士。因“发热4 d,咳粉红色泡沫样痰1 d”收住察隅县人民医院内科,经血常规、肺CT等相关辅助检查后明确诊断:新冠病毒感染、高原性肺水肿。经积极转运、利尿、抗感染及吸氧等治疗后病情好转,复查肺CT示渗出明显吸收,复测新冠病毒抗原阴性,治愈出院。结论 在高海拔地区,新冠病毒感染可诱发或加重高原性肺水肿,及早将患者向低海拔地区转运、氧疗、利尿及抗感染为有效的治疗措施。

  • 经验交流
    邢庆昌, 张向阳, 王卫卫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嗅觉、味觉缺失为常见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长期症状,目前尚无标准治疗方案,且没有特效药物治疗。笔者认为嗅觉缺失的中医病机为脾肺气虚、鼻窍不通,味觉缺失的中医病机为心肺气虚、湿热困脾,根据相应的病因病机选取对应穴位行针刺治疗,同时配合自拟方“开窍通鼻方”和“化湿排浊方”以获取较佳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