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索在执行认知任务时,伴随的体力活动对作业者的主观负荷感、作业绩效及心率变异性的影响规律。方法 符合条件的33名男性受试者分别在3种左上肢等张收缩体力负荷条件(0、3、5 kg)下完成2-back认知任务(每种条件间隔1周),全程采集心电信号。任务后利用航空航天局任务负荷指数量表评估受试者的主观任务负荷感,并记录认知绩效(平均反应时间、正确率等)。结果 与无体力活动相比,中体力与高体力活动增加了受试者认知任务的主观负荷感(t=2.235~14.841,P均<0.05)、平均反应时间(t=-2.263、-3.284,P=0.031、0.002)和任务的误检率(Z=-2.978,P=0.003)。同时,体力负荷也增加作业者心率(Z=-4.899,P<0.001)和心率变异性的低频功率值(Z=-2.253,P=0.024),而高频成分降低(Z=-2.010,P=0.044)。在中体力和高体力负荷间,受试者的功能状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认知任务中,作业者遭受的体力负荷会进一步增加任务负荷感,降低任务执行能力,引起交感神经张力增加。本研究结果为飞行员在飞行中脑力负荷的实时评价提供了理论基础。
目的 探讨飞行员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整体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纳入2019年1月—2022年12月在空军特色医学中心住院经头颅核磁检查诊断为CSVD的飞行员72例为CSVD病例组,按照1:1的比例随机抽取头颅核磁检查无异常的飞行员为对照组,比较2组飞行员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及飞行时间和机种的差异,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飞行员CSV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飞行员CSVD群体中脑白质高信号和血管周围间隙多见,并且存在多种影像分型联合的表现,CSVD病例组危险因素数量高于对照组,且总飞行时间和年飞行时间均高于对照组[1 875.00(517.50,2 975.00)h vs 1 000.00(368.50,2 200.00)h,P=0.027]、[126.83(104.55,153.35)h vs 115.77(90.50,136.46)h,P=0.021],CSVD病例组吸烟和高性能战斗机比例均高于对照组[22% vs 5.6%(χ2=8.36,P=0.004)]、[29.2% vs 13.9%(χ2=7.05,P=0.029)],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史(OR=3.304,95%CI:1.172~9.317,P=0.024)、飞行机种(OR=4.607,95%CI:1.596~13.298,P=0.005)、年飞行时间(OR=2.699,95%CI:1.085~6.716,P=0.033)是飞行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飞行员患CSVD与吸烟、脑血管病危险因素数量、高性能战斗机及年飞行时间相关。
目的 评估军事飞行人员新型冠状病毒(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感染对心肺功能的影响,并探讨感染后航空医学鉴定。方法 选取在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医院住院及大体检感染COVID-19的军事飞行人员20例为试验组,选取性别、年龄、BMI、飞行时间相匹配的未感染COVID-19的军事飞行人员20例为对照组。在完成各项常规体检项目的同时行静息肺功能、心肺运动功能检测,综合评估心肺功能。根据体检结果,结合军事飞行人员的机种及飞行职务,进行感染后航空医学鉴定。结果 静息肺功能比较结果显示,2组间的用力肺活量、呼气峰值流量、第1 s用力呼气容积、1 s量占预计值百分比、用力呼出50%、75%肺活量时的瞬间呼气流量和最大通气量值及相应的实测值/正常预计值百分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心肺运动功能比较结果显示,试验组峰值运动功率、峰值摄氧量、峰值公斤摄氧量、无氧阈、相对无氧阈、峰值代谢当量、峰值氧脉搏、峰值通气量值及相应的实测值/正常预计值百分比较对照组均降低(t=2.611~6.114,P均<0.05),2组心率储备、峰值心率及峰值呼吸交换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0例COVID-19感染后军事飞行人员航空医学鉴定结论中,18例飞行合格(其中2例限制飞行观察),2例暂时飞行不合格。结论 COVID-19感染对军事飞行人员心肺运动功能有明显影响,威胁飞行安全,为科学进行航空医学鉴定,建议COVID-19后2个月内的军事飞行人员复飞前行心肺运动试验检测。
目的 了解军事飞行员的干眼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1年3月—2023年1月在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八医院就诊的660名军事飞行员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一般情况调查问卷、眼表疾病指数量表(Ocular Surface Disease Index,OSDI)调查和眼科专科检查,采用χ2检验对军事飞行员干眼发生因素进行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干眼发生因素纳入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OSDI调查结果显示,45.45%(300/660)飞行员存在干眼体征,其中轻度干眼体征占81.67%(245/300)、中度干眼体征占10.00%(30/300)、重度干眼体征占8.33%(25/300);根据干眼的诊断标准,确诊为干眼的飞行员占8.94%(59/660);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年龄41~50岁(OR=3.089,P=0.010),总飞行时间>1 500~2 500 h(OR=6.352,P=0.003)、>2 500~3 500 h(OR=4.626,P=0.010)、>3 500~5 000 h(OR=9.210,P<0.001)、>5 000 h以上(OR=26.577,P=0.001),飞行中经常口干(OR=5.924,P=0.032),每日使用视频显示终端时间>4 h(OR=4.631,P=0.005)是导致干眼的危险因素,而观看视频显示终端1 h休息眼睛(OR=0.143,P<0.001)是保护因素。结论 军事飞行员干眼患病率较高,建议根据飞行员工作和生活特殊性,加强干眼疾病的管理和教育,预防干眼的发生和发展。
目的 通过分析近10年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住院飞行人员骨与关节损伤疾病谱,了解致伤原因特点,并提出卫生保障对策,提高飞行人员健康水平,延长工作寿命。方法 通过分析101名飞行人员基本信息、入院诊断、年龄和飞行时间等,分析骨与关节损伤致伤原因与疾病谱特点。结果 2013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因骨与关节损伤疾病来院101例,运动性伤病占比为62.4%,其中占比第1的是膝关节损伤共26例(25.6%)。2013—2016年因骨与关节损伤疾病住院患者占总人数的1.9%,2017—2022年占比为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348,P=0.001);2013—2016年运动训练伤为病因的占20%(3/15),2017—2022年占比达到69.77%(60/8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480,P<0.001)。结论 飞行人员骨与关节损伤发生与运动训练计划有高度相关性,建议优化调整训练内容,降低运动伤发病率。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不同机种飞行人员腰椎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结果及与腰痛和(或)神经根症状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腰椎MRI检查的453名飞行人员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并结合年龄、机种等资料进行比较,分析所有飞行人员腰椎间盘膨出和(或)突出与腰痛和(或)神经根症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不同年龄组飞行人员,腰椎间盘膨出和(或)突出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4.074,P<0.001),41~55岁年龄组发生率高于31~40、20~30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749、30.570,P均<0.001);歼击机、运输机以及直升机飞行人员之间比较,腰椎间盘膨出和(或)突出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56,P=0.972);343个腰椎节段存在椎间盘膨出和(或)突出表现,其中发生在L4~5段及L5~S1段要明显多于L1~4段;腰椎MRI检查正常组与存在腰椎间盘膨出和(或)突出的飞行人员比较,腰痛和(或)神经根症状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66,P=0.326)。结论 腰椎MRI结果显示腰椎间盘退变在飞行人员中发生率高,并随着年龄增大检出率增加,不同机种飞行人员发生率相似,腰椎MRI检查可作为飞行人员评估腰痛病情及制定治疗方案使用。
目的 为科学精准防护飞机救生爆炸切割脉冲噪声造成的听觉损伤,进行飞机救生爆炸切割脉冲噪声检测实验仿真设计。方法 按照脉冲噪声听觉损伤安全限值规定的超压评价标准,根据爆炸冲击波超压计算经验公式,分析飞机救生爆炸切割脉冲噪声超压估算的比例距离与飞机座舱内炸测点的关系。其次根据飞行员弹射操作瞬间时空特征,以及飞机座舱和座椅弹射设计,分析并仿真飞机救生爆炸切割瞬间场景,搭建炸测点位置可调整的实验平台,精准仿真座椅各位置姿态的炸点、测点位置。最后进行地面爆炸切割检测实验,收集分析实验数据。结果 基于飞机救生爆炸切割的座舱场景完成仿真设计。2次实验计算得到脉冲噪声超压值分别为165.9、165.2 dB,与实验测量曲线的脉冲噪声峰值接近;实验测得头盔隔声值为21.8 dB,与头盔实际隔声值(22 dB)接近,表明仿真实验检测数据与理论计算数据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 飞机救生爆炸切割脉冲噪声检测实验仿真设计可为飞行员听觉损伤防护等研究提供数据支撑。
目的 通过调查战斗机飞行员的操作要求、认知特点和使用习惯等,提出基本飞行阶段飞行员对座舱智能化使用需求的具体条目及优先级,提高飞机智能化水平。方法 编制《基本飞行阶段飞机座舱智能化使用需求调查表》,随机抽取296名男性飞行员进行调查,要求其回忆各项任务中需要人工观察、判断和计算的信息,在对信息进行分析汇总的基础上提出新型战斗机座舱智能化人机工效设计相关的意见/建议。结果 共收集到各类意见/建议3 182条,其中座舱智能化意见/建议共计2 997条,占比94.19%;从2 997条智能化意见/建议中提炼出智能化使用需求条目共计52个,其中受飞行员重点关注的条目共计34个;自动驾驶、智能语音(含告警)、智能避撞和语音操控等4个条目,在起飞前准备、滑出/起飞、进场/着陆、导航和巡航5个任务阶段均被飞行员重点关注,说明飞行员迫切需要将这4个条目的功能实现智能化。结论 调查结果可为优化战斗机座舱控制界面的人-机适配性设计、科学合理地增强未来新型战斗机座舱的智能化水平及降低飞行员的工作负荷提供重要参考。
目的 收集加热输液复温装置实验数据,分析影响输液管末端液体温度的因素及规律,指导直升机空运后送加热复温护理操作。方法 采用控制变量法,分别在地面舱段和飞行环境下监测加热输液复温装置的加热温度、输液流量、输液管长度和隔热层等对输液管末端液体温度的影响,分析总结影响规律。采用插值计算方法计算输液管各点的温度值,并针对输液常用参数设置进行拟合计算。结果 设置加热输液复温装置的加热温度为42 ℃,输液流量分别设置为50、100、160、240、320、400、500 ml/h和600 ml/h,结果显示输液管始端温度随着输液流量增大而逐渐降低,末端温度随着输液流量增大先升高后降低,输液流量在240~320 ml/h时,输液管末端液体温度最高;飞行环境与地面状态下的输液管液体温度随流量变化的规律相同。对测试点以外的数据进行定量计算,获得各点位温度曲面图,且不同插值方法计算结果一致性较好。拟合计算结果显示,液体流量在240~320 ml/h时,线性度较好,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误差<0.5 ℃。结论 实验数据及总结的输液液体温度变化规律对直升机空运后送加热复温护理操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指导作用。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体外细胞实验探究柚皮苷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PubChem和Pharmmapper在线分析平台获取柚皮苷的作用靶点,在Genecards、PharmGkb、TTD、Disgenet和Drugbank数据库中获取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相关靶点。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筛选核心靶点,通过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功能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富集分析筛选出主要作用靶点和相关通路,利用分子对接技术确定柚皮苷与核心靶点相互作用的分子基础。通过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进行体外实验验证相关预测结果。结果 共筛选出柚皮苷潜在作用靶点220个,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相关靶点5 253个,共同作用靶点94个。GO功能注释共得到281个条目,其中生物学过程215个,细胞组分25个,分子功能41个;KEGG富集共得到36条与动脉粥样硬化治疗有关的通路。分子对接结果证明柚皮苷与5个核心靶点之间具有良好的结合能力。细胞实验结果表明,柚皮苷能够降低HUVEC的迁移和粘附能力。结论 柚皮苷可能是通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2、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神经源性位点Notch同源蛋白1等关键靶点调节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癌症蛋白多糖和MAPK等信号通路参与调节内皮细胞功能、血管生成、细胞增殖和凋亡等生物学过程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目的 探讨初治Ⅰ/ⅡE期原发上呼吸消化道结外NK/T细胞淋巴瘤(upper aerodigestive tract extranodal natural kill T-cell lymphoma,UAT-ENKTCL)患者的临床特征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2020年6月解放军总医院收治初治Ⅰ/ⅡE期UAT-ENKTCL患者的临床不同治疗模式与首程疗效的关系。结果 纳入61例UAT-ENKTCL患者,依据治疗模式分为单纯化疗和序贯化放疗2组,首程疗效达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率分别为62.5%、82.2%(χ2=1.714,P=0.190)。全组患者化疗方案分别采用蒽环类组、蒽环类联合门冬酰胺酶类组及非蒽环类联合门冬酰胺酶类组,相应CR率分别为46.7%、72.7%、91.7%(χ2=91.155,P<0.001);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46.7%、68.2%、94.4%(χ2=9.893,P=0.007),5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33.3%、63.6%、79.7%(χ2=8.575,P=0.014),非蒽环类+门冬酰胺酶组的疗效优于其余2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7、0.005、0.002、0.004)。结论 初治Ⅰ/ⅡE期UAT-ENKTCL采用以非蒽环类联合门冬酰胺酶为主的化疗方案明显提高患者治疗疗效。
目的 探讨肿瘤标志物在健康体检人群中的偏高状况及相关因素。方法 检索空军杭州特勤疗养中心疗养二区电子病历资料库2017年1月—2021年12月进行健康体检人员资料,提取肿瘤标志物指标及相关数据,并对肿瘤阳性指标进行追踪随访,分析肿瘤标志物变化情况及相关因素。结果 2017—2021年肿瘤标志物偏高率总体呈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 404.894,P<0.001);前列腺癌、肝癌和胰腺癌肿瘤标志物偏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556、16.867、24.100,P均<0.001);肿瘤标志物偏高排名前5的分别是:糖类抗原724、癌胚抗原、糖类抗原125、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和糖类抗原19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升高的危险因素(OR=1.023、1.411,P=0.032、0.037);女性、红细胞计数和Ⅳ型胶原蛋白是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升高的保护因素(OR=0.386、0.654、0.983,P<0.001、=0.002、<0.001)。结论 健康人群的肿瘤标志物偏高发生率越来越高,应定期体检筛查肿瘤标志物,在今后的疗养保障中,应关注飞行员年度体检项目中肿瘤类疾病的筛查,预防肿瘤相关疾病的发生。
航空医学鉴定的核心在于综合判断疾病预后风险以及疾病与飞行安全之间的关系。笔者系统探讨军事飞行人员的航空医学鉴定理论,旨在通过规范化和结构化的鉴定思维,提出航空医学鉴定基本公理,补充完善航空医学鉴定理论体系,通过简化与结构化鉴定流程,增加鉴定的规范性与客观性。该理论在明确“飞行不良事件”系列概念的基础上,提出航空医学鉴定思维路径,通过具体案例展示理论的实际应用情况。不仅有助于提高专家间的沟通效率,也为航空医学鉴定的教学和实践工作提供新思路,期望对航空医学鉴定学科的长期科学发展提供帮助与借鉴。
睡眠障碍目前已成为严重影响人们身心健康及工作生活质量的公共卫生问题,高海拔特殊环境下人体睡眠结构及体内激素变化,更易导致睡眠障碍。在此环境下,军事人员发生睡眠障碍的概率增加,影响个体战训效能及部队战斗力,因此,该类人群的睡眠状况更值得关注。寻找一种安全、有效的方式来改善睡眠,提高特殊环境军事人员的战训效能是卫勤保障部门的重要职责。褪黑素以其半衰期短、有效改善睡眠、不影响次日工作效能及增强体能等优点引起人们广泛关注。笔者以高海拔地区军事人员睡眠状况为出发点,将褪黑素改善睡眠的优点和其在特殊作业环境中的应用价值作为重点进行综述,为褪黑素在高海拔特殊环境下军事人员中的应用提供依据。
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ureteral endometriosis,UE)是一种病症,其中活跃的子宫内膜组织种植在输尿管周围或直接侵犯输尿管本身。UE的发病过程隐匿,且通常缺乏特异性症状和体征,导致早期诊断极为困难。由于临床处理复杂,并且严重威胁到患者的身心健康,其诊疗过程需要多学科医师的共同参与。笔者综述UE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体格检查、诊断与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法等多个方面,旨在为医师的临床诊疗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导。
随着空军战训模式的转变,飞行员面临跨昼夜、长航时飞行等挑战,身心负荷加重,飞行疲劳问题突出。因此,及时有效地检测飞行员的疲劳程度,合理安排作息,对于预防人为事故、保障飞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笔者阐述飞行疲劳的概念与产生原因,总结分析国内外疲劳检测方法及其在飞行领域的应用,展望飞行疲劳检测技术的发展前景,旨在为相关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介绍空运中转医疗队配属航空兵场站医院3种保障模式,即空运中转医疗队独立开设空运医疗后送中转机构保障模式、空运中转医疗队与场站医院实施整建制融合式保障模式和空运中转医疗队组建模块化小分队支援式保障模式,并分析不同配属模式的利弊,为全军卫勤力量建设提供参考。
结合空军部队飞行员新机改装工作实践,总结改装过程中航卫保障工作的新发矛盾困难,提出优化相关保障制度、加强航医队伍建设和细致关注新发问题的建议,以确保为新机改装飞行员提供更好的卫生保障,顺利完成改装阶段各项任务。
目的 探讨部队医院派驻门诊医疗机构建设背景下为军服务满意度及影响因素,本研究从需求视角为新的医疗保障模式下派驻门诊医疗机构提供有效建议。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3年4—6月抽取8个驻京派驻门诊医疗机构的2 848名服务保障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为军服务满意度影响因素。结果 为军服务总体满意度得分为(3.86±0.509)分,处于“非常满意”和“满意”之间,满意度为96.4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派驻门诊医疗机构的服务态度、硬件设施、药品保障、费用核销是影响为军服务满意度的重要因素(P=0.001~0.011)。其中,服务态度是影响满意度最突出的因素(OR=40.639,95%CI:14.772~111.802)。结论 派驻门诊医疗机构需结合自身发展情况和规划,在服务态度、硬件设施、药品保障和费用核销方面,优化服务保障流程,提升服务保障质量,推动为军服务满意度提高。
目的 分析探讨2022年空军特色医学中心皮肤科门诊1年内不合理处方情况及原因,为今后开展处方前置审核工作、制定精细化规则提供科学、合理的决策依据,旨在提高患者用药安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空军特色医学中心一年内皮肤科门诊处方(330 679张),通过药学系统筛选出不合理处方样本(15 602张),针对不合理处方样本中的信息进行汇总并分析影响因素和原因。结果 筛选出的不合理处方中不规范处方11 399张(73.06%),用药不适宜处方占4 199张(26.91%),超常处方4张(0.03%)。占据前5位的问题分别是:处方开嘱总量超过规定用量,有特殊情况需要适当延长处方用量但未注明理由(70.03%);遴选的药品不适宜(7.16%);用法、用量不适宜(7.10%);药品剂型或给药途径不适宜(4.83%);重复给药(4.55%)。结论 针对空军特色医学中心皮肤科门诊不合理处方问题,应查找原因,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开展处方前置审核工作,提高药学服务,保障患者用药安全。